乾隆为什么从不在颐和园过夜,这个皇家园林怎么会有一块儿败家石呢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清朝时期建设的皇家园林,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遗址毗邻。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约四分之三。颐和园是由清代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设计,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仿照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仿比蓬莱、方丈、瀛洲海上三仙山。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null


其实,颐和园最早的名字叫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祝贺其母孝圣皇太后60大寿而修建的。乾隆15年(1750年),乾隆以兴修水利的名义开挖西湖,挖出的土方堆积到湖北侧的瓮山。后来乾隆将瓮山改名万寿山,围绕西湖、万寿山陆续建设了大量的亭台楼阁,逐步形成了从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清漪园直到乾隆29年方才建成,前后耗费白银448万两。咸丰10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14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光绪26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1961年,颐和园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null


在颐和园乐寿堂的庭院里,有一块海青色的大石头横卧在雕刻有海浪纹的汉白玉石座上,石头上有乾隆皇帝所题的三个大字“青芝岫”。这块大石头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重约两万多公斤,就像立在当院的一面屏风。这块奇石有孔、成形,似灵芝,颜色青,故被乾隆题名“青芝岫”。但是,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却有一个别名“败家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明朝有个大官兼富翁叫米万钟的爱石成癖,在他的勺园(位于北京大学西门)里,陈列着他搜集来的许多奇石怪石。有一次米万钟在京西房山的大石窝无意中发现了这块石头,他见此石一见钟情,马上想把它搬到自家的花园里。可是石头如此巨大沉重,人抬不起,马拉不动,这可怎么办呢。就在米万钟发愁的时候,有人给他献计,说秦始皇修长城时,不是用修冰道的办法搬运山石吗?米万钟一听非常高兴,马上雇了很多民工开工。他先修起一条大路,又在路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到了冬天,就提水泼路,冻成了一条冰道,然后组织无数牲口一点一点拖运此石。就在今天,在房山、丰台还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村庄呢!米万钟为了这块大石头一意孤行坚持不懈,几年间不知到花了多少钱,石头一路艰难的挪到了良乡,他的家财也败光了,只好把大石头丢弃在路边。所以,当时人们就把这块大石头叫做“败家石”。

null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回来,銮驾走到良乡看到了这块奇异的大青石,就问大臣刘墉怎么回事。刘罗锅子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思,见他发问定是看上了这块石头,就说把败家石的故事改编了一下。刘墉说这是明朝米万钟在房山大石窝发现的一块灵石,米万钟想运回海淀自家的花园里,但是这块灵石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走到半道就蹲在良乡不走了。乾隆听说山石有灵,当然只有皇家才配享用,龙颜大悦立马传下圣旨,叫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点着香火,参拜灵石,还限期工程部门把败家石运到清漪园。那时候,清漪园乐寿堂的院墙已经修好,败家石太大,只能把大门拆了运进院子里。皇太后知道了,说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实为不祥之物,就出面劝阻。

老佛爷发了话,乾隆也不敢违拗,但是看着这么漂亮的灵石扔在门外也不甘心。后来,还是刘罗锅子给他出了主意,说这块大石头形似灵芝,会给皇家增添瑞气;石头厚实庄重象征着人寿年丰、皇基永固。这么好的一块大石头只有放置在乐寿堂前才最为适宜;如果弃置荒野,那倒是很不吉利的。乾隆把这番道理向皇太后一讲,太后转忧为喜,只好同意把大青石运进乐寿堂来。乾隆称心如意,就赐名“青芝岫”,又挥笔题写了“神瑛”、“玉秀”四个大字,还命大臣们题字写诗,都刻在大青石上。从此,这块“败家石、青芝岫”就名扬天下了。不管刘墉怎么为皇上圆梦,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北京清逸园的乐寿堂,大清朝便从盛转衰,败家石最终败亡了大清王朝。

相传清漪园建成后,乾隆皇帝先后驾临此园100多次,可是乾隆一次也没有在这里过夜。原来,乾隆建设此园是借名为母祝寿,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乾隆不但喜欢附庸风雅,而且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所以,为了避免世人议论自己贪图安逸享受的嫌疑,乾隆到这里都是挂名避暑办公,从不在此过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