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鸭梨之乡碑
阳信被称为鸭梨之乡。鸭梨产量居山东之首,以优质佳品驰名中外。在1985年全国鸭梨系水果评比中,以最高得分夺魁,阳信县人民政府立碑志文纪念。全县共有20万亩,年产优质鸭梨20万吨。近年来,阳信开发了黄金梨、绿宝石等梨中精品,不但在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性状特性
阳信鸭梨因其果实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外观美观,呈倒卵形,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之间收获。果实初采为黄绿色,贮藏一段时间呈金黄色,可保鲜6个月,梨丁大,平均单果重175克,阳信鸭梨皮薄核小,汁多无渣、香味浓郁,清脆爽口,酸甜适度。鸭梨生者,清六肺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具有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可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咳嗽、烦咳失音、便秘、解酒毒等。素有“人间仙露”、“百果之王”之美誉,实属营养、保健绿色食品。
阳信鸭梨
二、 历史悠久
阳信植梨历史悠久,相传唐初土生梨种进入人工栽培,但当时主要作为观赏物品,多在庭院中种植。宋朝开始进入田园种植。明初已具相当规模,商店镇梨行村的来历就是切实见证。地名档案载,“明永乐年间,张姓由河北武邑、枣强一带迁来立村,因植有很多梨树,行行块块果实累累四方闻名,故得村名梨行至今。”乾隆皇帝七下江南时,有一次,曾在阳信城西北三公里处蔡店(现蔡王店,因乾隆而得名)落轿用餐休息,地方官吏曾去“进献”梨果,乾隆皇帝食后,竟诗情大发,连声赞道:“美哉,鸭梨!”到清朝末年,梨园郭、八里庄等地已有大面积梨园,并且产量相当可观。经过历代选优汰劣,良种嫁接,派生出了阳信鸭梨,外观形状,内勘品质,以及营养成分,细胞结构,均超过了原生犁种和异地同类品种。
三、物候期
阳信县年平均气温为12.1℃,11月~3月期间的平均气温为-4℃~5.4℃,4月上旬至中旬梨树开花期平均气温为13℃,6~9月平均气温为20.1℃~26.4℃,9月份平均气温为11.4℃,9月下旬~10月上旬为鸭梨采收期,果树生长期为160~170天。当日平均温度达到0℃以上时,3月上、中旬鸭梨花芽开始萌动,花芽开绽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鸭梨花期为4月上旬至中旬。花期为7~10天,气温在12℃左右时开花。花期的早晚与3月份的平均气温有关,3月份温度高,花期早,3月份温度低,花期晚。用两种方法预测梨树开花期。一是公式法。y=31.9-0.0839x。x为3月份的总平均积温,y为盛花期。二是物候法,即从榆树开花后的温度累计263.1℃,再往后延一天,为鸭梨初花期。资料说明,温度正常年份两种方法均吻合,特殊年份有误差。
梨花怒放
四、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阳信县地处鲁北黄泛平原,全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呈现着黄河冲积淤积后的微地貌景观。由于洪积造成的缓岗地,土壤质地多属轻壤或砂壤土,经过开发改造利用成为阳信鸭梨的主要产区。阳信鸭梨主要分布在阳信镇、河流镇、流坡坞镇、翟王镇、水落坡乡、劳店乡。阳信县丰产优质梨区主要分布在白杨和南岸缓岗地上,属沙壤土,土层深厚,质地细而松软,通透性良好,保肥保水能力差,抗涝不耐汉,土壤ph值7.0~8.5。根系分布深而广,毛细根多,果实色泽、口感好。生长在粘壤土的鸭梨,土壤质地坚实,保肥保水能力强,通气性差,根系分布浅,稳定性较差。80年代初,对土质进行了抽样化验,发现含有多种丰富的矿物质,与他地土质差异很大。同样都是鸭梨,气温、日照条件差不多,唯独渤海之滨的阳信鸭梨为上乘,这是本地水土构成了阳信鸭梨优质的条件。“橘逾淮而北为积”就是这个道理。
鸭梨适宜在肥沃疏松、水分良好的上层中生长,以20~60厘米土层中根系分布最好,水平根以愈近主干愈密。根系生长有两次生长高峰,春季土温达到0.5℃时即开始活动,随着气温上升,25℃生长最快,30℃时生长停止。土壤水分在15℃~20.6℃时,适宜根系生长,新稍转入缓慢后,根系出现第一次生长高峰,7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果实迅速膨大期,根系生长慢。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根系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至12月中旬进入被迫休眠期。
1985年鸭梨获奖金杯
五、获奖情况
1985年全省水平评比中阳信鸭梨获梨系列第一名,同年获农牧渔业部金杯奖;1989年在去昂名优水果复评中获梨系列总分第一名;1990年被指定为北京亚运会专用水果;1992年,阳信鸭梨获首届中国农业部首届优质产品博览会金质奖,并颁发金牌;1993年,阳信鸭梨在泰国曼谷获中国优质农产品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金奖;1994年,阳信鸭梨获全国林业名优新产品博览会金质奖,并获得自营出口权和绿色产品A级认证;同年,“新玉”牌阳信鸭梨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1996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同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事会特产经济委员会、中国特产报社联合授予阳信县为“中国鸭梨之乡”,阳信县人民政府于1997年4月为“中国鸭梨之乡”立碑纪念;1997年19月,阳信鸭梨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8年9月,阳信鸭梨被评为“98全国林副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交易会推荐产品”。
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阳信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鸭梨之乡;2003年8月,阳信鸭梨通过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3年8月,阳信鸭梨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6年2月14日阳信鸭梨证明商标喜获注册认证。“阳信鸭梨”证明商标属原产地证明商标,这是国家自1995年受理证明商标注册以来,我省获得的第9个(全省共12个)、我市获得的第2个证明商标(全市共2个),阳信鸭梨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将为提升鸭梨品牌和阳信鸭梨产业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鸭梨原产地商标
2007年1月被山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正式行文批准为山东省名牌农(林、水)产品的基础上,2007年4月,“鑫悦”牌鸭梨又积极申报山东省著名商标。
六、产业现状及市场开发
阳信鸭梨是阳信县的主要传统栽培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自唐朝初期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唐代土生梨经过历代选优汰劣逐渐形成的鸭梨优良品种,具有果形美观、色泽金黄、皮薄肉细、核小无渣、香甜脆嫩、味美多汁、酸甜适度、耐贮运等优良特点。全县鸭梨栽培面积达20万亩(进入结果期的近10万亩),年产量2亿公斤,产值2.2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东南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倍受消费者青睐。阳信鸭梨生产已成为阳信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化格局。
(一)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阳信鸭梨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我县广大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鸭梨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印发了阳信鸭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邀请日本果树专家、台湾国立中兴大学教授及国内外知名果树专家来我县举办标准化技术讲座和阳信鸭梨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指导阳信鸭梨生产。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阳信鸭梨标准化生产程度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采用新的果园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标准,实现梨园生产管理有序性、组织化、标准化;二是在施肥方面,采用增施有机肥、科学使用无机肥的方法, 提高肥效, 降低成本, 提高果品质量;三是在用药方面,大力推行综合联网防治,即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由技术部门提出防治意见,果农把握时机、集中防治,力求做到时间集中、统一用药、统一剂量;四是建立生产标准和果品质量监测、监督体系,督促果农进行标准化生产。
(二)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为切实解决阳信鸭梨季产季销的实际,实现储藏保鲜和深加工增值,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鸭梨储藏保鲜企业和鸭梨深加工企业。目前,全县鸭梨深加工企业5家,储藏保鲜企业近200家,保鲜能力近40000吨。
(三)自营出口能力不断增强。由于阳信鸭梨品质优良,一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和青睐,阳信鸭梨不仅出口到西欧、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于2000年、2002年分别获得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出口权。 2005年阳信鸭梨又顺利通过输澳、美复检工作,年出口近20000吨。特别是2006年阳信县鑫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做为龙头企业,首家招商建设加工厂和100吨冬枣保鲜库,并申请办理了输泰商检注册,2006年10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正式批准了我县鑫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输泰鸭梨出口果园、加工厂、保鲜库三项商检注册申请,注册证号是3716GC002,同年该企业又获得了输港、澳商检注册。该企业的成功注册,为今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我县鸭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果农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阳信鸭梨产业发展合作社及协会不断壮大。为促进阳信鸭梨产业健康发展,先后成立了阳信鸭梨发展协会和阳信鸭梨产业发展合作社。阳信鸭梨发展协会自2002年8月成立以来,积极推广阳信鸭梨绿色食品栽培技术,并在全县果农中制定印发了《阳信鸭梨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规程》,同时,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科技培训班,加快了阳信鸭梨标准化进程。阳信鸭梨产业发展合作社自2005年9月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内部运营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我县鸭梨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平抑鸭梨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阳信鸭梨产业发展合作社紧紧围绕鸭梨提质、标准化生产,以发展社员、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努力打造阳信鸭梨产业发展航母,出口商检注册果园10000余亩。
(五)依法保护品牌力度不断加大。为切实保护阳信鸭梨这一具有地势优势的地方名牌产品,我县于2002年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报了阳信鸭梨原产地证明商标,历经三年多的努力,于2006年2月14日核准注册,对原产地证明商标进行注册保护。阳信鸭梨原产地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标准着阳信鸭梨产业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对防范和大集假冒阳信鸭梨的侵权行为、对阳信鸭梨质量的监督、对使用“阳信鸭梨”商标企业的品牌宣传和消费者认牌购货及维护我县生产、经营、销售阳信鸭梨的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阳信鸭梨知名度,我县金地果蔬有限公司和鑫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份积极向山东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申报了“阳信鸭梨”、“鑫悦牌”鸭梨两个山东省(农产品)名牌产品,已全部获准,这是我县农产品适时名牌战略零的突破。阳信鸭梨名牌产品的争创成功,标志着阳信鸭梨产业将逐步进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行列,为阳信鸭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六)阳信鸭梨绿色食品认证续检工作进展顺利。为推动阳信鸭梨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县于2002年向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申请了“阳信鸭梨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3年8月正式获准认证。认证工作带动了我县鸭梨产业分发展,提升了阳信鸭梨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定:绿色食品认证必须每三年进行一次产品及产地生产环境续检。为此,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8月份开展续建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复检,确保了阳信鸭梨绿色食品认证的连续性。
套袋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了阳信鸭梨成为国际绿色食品
(七)阳信富硒梨培育成功,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实现阳信以阿拉可持续发展,提升鸭梨品牌,做大做强鸭梨产业,我县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发展意识,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培育富硒阳信鸭梨。我县东方梨研究所培育的富硒阳信鸭梨于2006年9月5日,获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认证,这是继富硒早熟梨获准认证的又一突破。富硒阳信鸭梨的示范培育成功,标准着阳信鸭梨产业化发展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实现了阳信鸭梨由绿色食品向保健功能食品的转变。
七、新品种开发
为加快阳信由“中国鸭梨之乡”向“中国名梨之乡”转变的步伐,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鸭梨为主、多品种开发、系列化发展的思路。目前,阳信县已引进名特优新品种36个,初步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搭配,多品种发展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80年代自主研发的金花梨,最大超过1千克 80年代引进早熟品种早稣梨
90年代引进的早熟品种红考密斯
阳信鸭梨产业化正朝着健康规范轨道发展,为进一步增强阳信鸭梨产业化发展动力,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阳信鸭梨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外商投资发展深加工产业和高标准生产基地,让世界了解阳信,让阳信走向世界。
1、加大鸭梨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升阳信鸭梨品质。
标准化生产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采用统一标准的果园管理机制,实现梨园生产管理的有序性、组织化、标准化,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到2010年,建立市级重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处,面积40000亩;国家级无公害食品基地20000亩,绿色食品基地20000亩,有机食品基地2000亩。同时要加大对国外智力的引进工作,邀请国外专家来阳信交流、指导,按国际市场标准抓好鸭梨的生产、加工、销售、检疫等工作。
2、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对金地果蔬、鑫悦、田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鸭梨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提高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到2010年,全县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力争达到3个;全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力争达到2个。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客商参与阳信鸭梨的生产、深加工及贮藏营销。大力发展以鸭梨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引进果汁、果脯、果酒、醋饮等大型果品深加工企业,扩大鸭梨醋、鸭梨汁、醋饮等生产规模,开发做大鸭梨酒、保健用品、医疗用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企业、新产品;尽快做强恒庆堂梨醋、金地果蔬、金缘果汁、田园科技等鸭梨深加工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残次果的转化增值,真正实现多元化开发、规模化发展、产供销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到2010年,全县深加工企业力争达到8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0吨,占梨产量的26%。
4、引导、协助企业抓好出口商检注册工作质量体系认证及著名商标的争创工作,以产品质量提高阳信鸭梨知名度,不断扩大国内市场、扩张国际市场,以带动鸭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到2010年,全县出口商检注册企业达到2家,注册出口果园基地20000亩;获得EUREPGAP认证及ISO9000认证的企业2家;获得全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
5、加大对名、优、特、新品种梨的开发、引进力度。走以鸭梨为主、多品种开发、系列化发展的路子;同时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开发功能梨的力度,提高鸭梨的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建成富硒鸭梨基地2处,面积1000亩;SOD功能梨基地1处,面积500亩。
6、充分发挥阳信鸭梨产业发展合作社和阳信鸭梨发展协会在鸭梨生产、贮藏、加工、营销等环节的协调、服务功能和作用,推动鸭梨的标准化生产,建立起市场、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鸭梨品牌、包装、质量的统一,确保市场的有序竞争,进一步打造阳信鸭梨产业发展航母,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到2010年,阳信鸭梨产业发展合作社力争吸收社员10000人,发展基地50000亩;阳信鸭梨发展协会成为全国优秀专业技术协会。
7、进一步加大对阳信鸭梨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宣传、管理和使用力度,依法保护阳信鸭梨品牌,确保阳信鸭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8、发挥我县“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和生态游。在办好每年一度梨花会的同时,积极开辟旅游专线,建立自采园;鼓励梨农建设与梨园和谐一体的特色民居住房,丰富田园生活内涵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景点的维护修缮工作和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打造人文、自然、生态的大旅游,真正实现“冬观枝、春赏花、夏避暑、秋尝果”的四季旅游。
八、病虫害防治
鸭梨的主要病害有梨黑星病、、梨腐烂病、梨轮纹病,主要的虫害有梨小食心虫、梨木虱、梨茎蜂、梨黄粉虫和红蜘蛛等。我县的防治采取的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综合防治。搞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做好药效实验,抓住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在关键时刻喷药防治。
我县的防治经验,防治病虫害应重点抓好“3、5、7”即3月份是病虫害发生出蛰期,宜防治、效果好,此时可把病虫基数控制在最低。5月份是夏季病虫害发生的开始,病虫数量少,各代明显,宜喷药。7月是秋季病虫害发生的开始,做好防治工作对提高果品质量产量保护好树势起到很主要的作用。所以病虫害防治应抓早、抓小、抓少,防治效果才好。
九、 六年丰产技术的推广
“桃三杏四梨五年”的一句农谚,被人们视为金科玉律和不可逾越的“定论”。朱万祥在50余年鸭梨生长发育的研究过程中,却发现一株幼树竟然结了10多个梨,究其原因是因幼树顶部遭损伤而促使其形成腋花芽而开花结果。据此,他研究出了一套幼树摘心激春芽、四外扩枝加大生产量,配合加大肥水供应,勤锄地松土,增加土壤通透能力,辅助合理的整形修建等措施,使幼树三年结果,六年丰产,八年亩产超万斤,一项幼树矮化型密植早期丰产实验获得成功,使鸭梨单位面积效益提前了三到五年。为此,该项成果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此项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推进了阳信鸭梨的生产。
阳信县科技局于80年代对此项技术进行了全程监控和推广,并对此项成熟技术进行了推广。
十、鸭梨专家
朱万祥
朱万祥,一位普通的农民,由于受家庭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幼时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水平不算高,但他自15岁从事鸭梨生产活动后,便与鸭梨生产结下不解之缘。
朱万祥管护鸭梨,爱上了鸭梨,在长期的鸭梨生产中,他潜心研究鸭梨的生物学特征与外在生存条件的密切关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出提高鸭梨产量和质量,增加收益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在鸭梨生长发育过程中,虫害造成的病虫果,严重影响着鸭梨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研究虫害的防治方法,朱万祥用箩底把虫子罩住在树上,提来放入罐内进行仔细的观察,寻找治虫的最佳时机。夏日,他顶着蚊虫的叮咬和炎热酷暑,仔细观察虫子活动规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食心虫的生活史和活动规律,找到了防治虫害的最佳时机并结合冬剪,清除枝叶,把虫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梨树具有自花授粉能力差的特性,一个梨园没有充足和搭配合理的授粉树,其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他从虫蝶、风媒授粉中受到启示,采用酥梨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成效显著,为此他推广了人工授粉,并在没有授粉树的老梨园进行高换头,以解决授粉树的问题,在原赵集大队的集体梨园里,就选用该法解决了授粉树不足的难题。
经过反复观察发现,当年梨树开花的多少,花芽的强弱完全在于上一年夏秋树体形成花芽的数量和质量,要解决大小年这一课题,必须调整树体本身的储备力量。大年花果量大,养分需要量增大,二者争夺养分,影响了当年的花芽数量和质量,来年就会出现小年。要加大施肥量,但对当年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一年就会影响两年的效益,为此,他大胆的提出了疏花疏果的设想,并通过冬季修剪,调整树体结构,成效显著。这样的实验结果表明大年果大质量好,来年也大幅度增产,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大小年问题。
“桃三杏四梨五年”的一句农谚,被人们视为金科玉律和不可逾越的“定论”。然在朱万祥仔细观察研究鸭梨生长发育过程中,却发现一株幼树竟然结了10多个梨,究其原因是因幼树顶部遭损伤而促使其形成腋花芽而开花结果。据此,他研究出了一套幼树摘心激春芽、四外扩枝加大生产量,配合加大肥水供应,勤锄地松土,增加土壤通透能力,辅助合理的整形修建等措施,使幼树三年结果,六年丰产,八年亩产超万斤,一项幼树矮化型密植早期丰产实验获得成功,使鸭梨单位面积效益提前了三到五年。为此,该项成果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为了让40年以上的老梨园焕发青春,他采用了控制上强,间除老弱病枝的“层层圈缩法”促发新枝,使老树恢复到亩产万斤的好产量。
为了让鸭梨生产技术迅速得以推广,在全县范围结成累累硕果他倡议举办了梨园郭林业学校,他借助字典,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先后整理出了《梨树花果期管理》、《常见梨树病虫害防治》、《梨树土肥水管理》、和《梨树整修修建》四本讲义。60多万字,并亲自到讲台授课。全县接收培训学习的人员达5000多人。多年来,他多次登上山东农业大学和莱阳农学院的讲坛,为大学生传授自己实践成果,到省内外讲课几百次,直接听取他讲课的群众足有五万人次之多。
朱万祥先生做为一名普通的农民鸭梨专家,钟爱梨树,辛勤劳作,潜心研究,不知疲倦,在鸭梨生产研究事业上贡献了自己光辉的一生。
位于梨园郭村西的朱万祥像
二、献身鸭梨事业的曲希华
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的讲台上,一位教授在讲到鸭梨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阳信鸭梨栽培》一书。《阳信鸭梨栽培》一书,第一次印刷二万本,短时间那被读者抢购一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工作在阳信果树生产第一线的曲希华同志,她是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铸造而成的。
曲希华于1968年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随同丈夫夏行河一起来阳信工作。她是胶东人,在胶东半岛生活学习的日子里,耳濡目染,深知果树业对振兴一方经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来阳信一接触到鸭梨,就对鸭梨在阳信的生存发展环境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从调查分析中深知阳信县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壤特点,光照时数,无霜期,降水量等自然条件对发展鸭梨极为有利,而当时经济欠发达的阳信还没有普遍认识到这一点。当时阳信镇的几十个梨园中除梨园郭、八里庄外,其余地方的管理方法比较陈旧,产量和质量较低,经济效益尤其得有效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大面积发展梨园的积极性。她在工作中了解到梨园郭朱万祥先生探索出了一套治虫、修剪、肥水管理等实践经验,便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的虚心向他请教,结合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把朱万祥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去分析,印证,总结并加以推广。
当时,银高乡赵集大队有一片集体梨园,在果园技术员赵云彩的带领下,梨树队人员将梨园管理的枝繁叶茂,长势良好,但结果较少,产量低,果园效益上不去。曲希华从阳信镇园艺场找来丈夫夏行河,请来朱万祥,同赵云彩一同分析原因,人为问题可能出在授粉树的搭配上。朱万祥当时虽然未碰到这样的情况,但也同意大伙的分析。于是,她同赵云彩一起采集花粉,搞起了人工授粉实验,结果实验大获成功。后来,这片果园产量就由原来的4万斤上升到12万斤,产量是原来的3倍。曲希华同志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不计名利,在1984年县级机构改革中,根据群众推荐,组织考评,让她进县级领导班子作领导工作。为此,县主要领导多次上门做工作,但她不计名利,人为做领导工作固然重要,但却舍不下自己钟爱的刻苦钻研的鸭梨栽培技术事业,最后依然选择了后者。领导答应了她的合理要求,从此,她便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全身心投入到鸭梨栽培管理事业上。
曲希华同志白天跑梨园,去梨园郭家找朱万祥一起讨论,晚上查资料,记笔记,期间探讨防治鸭梨虫害的方法,不到两年银高和城关一带的梨园病虫害得到有效的防治,好果率上升到80%以上。
在与朱万祥长期的工作中,她认为朱万祥的实践经验很有价值,比现有教科书上的理论容易被果农接受和使用,值得总结和推行。说干就干,为了获得足够详实的科学数据,与朱万祥一起在梨园高起了科学实验,她先后与朱万祥完成了“鸭梨最佳授粉、授粉实践及授粉树的合理配置”、“鸭梨矮化型密植早期丰产实验”等实验报告,为《阳信鸭梨栽培》一书取得了第一手资料,随后的日子里,她白天到梨园指导果农生产,到讲台上为学生传授鸭梨栽培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晚上回家备课,查资料,整理书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过渡的劳累,病魔袭击了她微弱的身躯,在重病的日子里,她仍孜孜不倦,书写书稿,经数年的呕心沥血,书稿终于完成。《阳信鸭梨栽培》一书与她的名字一起,永载史册。
十一、名梨之乡科技带头人
一、赵德俊
1948年11月出生,1988年从事林业工作,本着勤勤恳恳为群众干实事,实实在在做“老实人”的宗旨,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好评。1988年以来,先后引进名优特品种早酥、丰水、爱宕、绿宝石、玛瑙、红考密斯等8个品种,做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他的事迹和取得的成果,多次被《大众日报》、省电视台《乡村季风》、市电视台和《滨州日报》报道过,2001年被授予“省级优秀乡镇林业技术员”光荣称号。
1998年1月份调入河流镇林业站工作后,他坚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信念,为群众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脱贫致富而努力奋斗。为提高果农的技术,从1988年以来,平均每年都举办林果培训班,对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果园管理、疏花疏果、果品双套袋等技术进行培训,平均每年培训400多人次,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对引进的品种先在自己的责任田内实验,对好的品种再在全镇推广应用。现在,在他的指导下,全镇先后栽植早酥、丰水、爱宕、绿宝石、玛瑙、红考密斯等优特品种,累计达5000余亩,果农人均增收达410元。
二、朱元华
朱元华是我县农民果树技术专家,多年来从事梨树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1985年他针对我县梨树黄叶病危害严重的,借鉴人体输液的原理,通过潜心研究,发明了注射法治疗梨树黄叶病,通过强离注射和吊袋输液法彻底攻可了鸭梨黄叶病,为全县鸭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从1991年开始,他建立了梨优质品种引种栽植试验园,先后引进了绿宝石、丰水、黄金梨、阳酥、红香酥等十几个品种进行引种栽培,对在我县表现好的品种进行推广。1997年他创办了我县第一个农民科技小报――《梨园科普简报》,加速推广实用新技术,使更多的人掌握了果树管理知识。先后获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命名的“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山东省委颁发的“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农村科技大王”称号,滨州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滨州市优秀乡村人才”称号 。2007年4月17号朱元华同志又被山东省科协命名为“全省农村科普带头人”。
※新品种介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展鸭梨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和研发新特品种,引进的早稣梨曾经在全国引起轰动,10多年时间里供不应求。为加快阳信由“鸭梨之乡”向“名梨之乡”转变的步伐,在历届梨花会鸭梨生产研讨会的基础上,2002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来阳信参加阳信县第十三届梨花盛会并出席阳信鸭梨生产科研推广研讨会,确立了阳信鸭梨以提质增效为主的新品种引进开发系列化发展,早中晚熟品种相结合,实现由“中国鸭梨之乡”向“中国名梨之乡”转变的思路。到2005年全县引进名特优新品种36个,其中早酥梨、绿宝石、日本丰水梨等已发挥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初步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多品种发展的产业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