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的身世
鳄鱼大家都非常熟悉,动物园里有,电视里有,画报上也有,不过好多人只会将它和名牌皮具联系在一起。其实,鳄鱼如同章鱼一样,名不副实,根本不是鱼,鳄鱼是我们对鳄目动物的俗称,属于爬行纲,即通常所说的爬行动物。爬行纲是体被角质磷或硬甲,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古生代石炭纪末期出现,在中生代曾盛极一时,现存种类只有鳄、龟、蛇和蜥蜴等。羊膜卵使这些爬行动物在个体发育初期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而像青蛙之类的两栖动物必须在水中产卵,继而在水中孵化,蝌蚪也要在水中生活,直至发育成幼蛙才能离开水域。爬行动物都有蜕皮现象,只是鳄鱼不像蛇那样定期蜕皮,通常以不断更新的方式进行。
鳄鱼的种类
现存鳄目动物有20余种,大致可分为淡水鳄和咸水鳄。大多数生活在非洲、大洋洲、亚洲南部及美洲热带地区。我国的扬子鳄和美洲的密河鳄是它们在北方温带的仅有孑遗。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因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得名。人类活动、环境破坏导致扬子鳄生活范围越来越小。其数量稀少,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上世纪80年代初在安徽宣城建立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以人工繁殖扬子鳄,取得卓著成效,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作出了巨大贡献。扬子鳄性情温顺,主要以螺蛳为食,雌雄分别穴居,11月至来年4月为冬眠期,6-7月交配,筑巢产卵,有护卵习性,孵化期60多天。
本来中国还有一种淡水鳄——马来鳄,一千多年前曾广泛生活于两广,大家韩愈在潮州任刺史时写的《祭鳄鱼文》道出了马来鳄在我国绝迹的原因:其生性凶猛,袭食人畜,因而遭到人类的肆意杀戮,终在元、明年间绝迹。湾鳄则是一种咸水鳄,也可能在中国出现过。
鳄鱼的眼泪
本来也不想写这个老话题,但是21世纪了还是有人在延续着对“鳄鱼的眼泪”的误解,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韩吉辰老师曾写过《“鳄鱼眼泪”与海水淡化》,发表在2010年的一本《中学生数理化》上,认为鳄鱼流泪是在排出多余盐分。相信此说流传还是相当广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下。
“鳄鱼的眼泪”来源于西方的传说,传说中鳄鱼在吃人之前会流下虚伪的眼泪,或者鳄鱼在贪婪地吞食猎物的同时,会假惺惺地流泪不止。现专门用来讽刺那些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悯之态的伪善之徒。
鳄鱼确实是有泪腺的,人们在野外和公园中有时能看到鳄鱼流泪。同属爬行纲的海龟也会流泪,生物学家早就发现海龟眼眶附近有盐腺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以保持体内渗透压――保持水的能力――相对稳定。于是生物学家猜测鳄鱼的眼泪也有这个作用。这个猜测似乎很合情合理,但这只是猜测,有实验表明,与海龟的盐腺分泌物相比,鳄鱼眼泪的含盐量明显要低。同样是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科学家们注意到湾鳄舌头的表面会流出一种清澈的液体,怀疑这才是鳄鱼盐腺的分泌物。于是用一种刺激盐腺分泌的药物尝试,鳄鱼舌头上果然不停地分泌出液体,结果发现这些分泌物的盐含量比血液高得多,也比眼泪高。随后他们对鳄鱼舌头做了解剖,在舌头的黏膜上发现了盐腺,其构造和其他爬行动物的盐腺相似。鳄鱼通常是在陆地上待了较长时间后才开始分泌眼泪,实际上主要是起了润湿眼睛的作用。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