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些企业适合互联网+,哪些企业不需要互联网+?
当下“互联网+”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备受关注的兴奋点。“互联网+”加什么?有三个方面,即互联网背景、互联网手段、互联网思维。把这三个方面的增量因素搞清楚了,有利于把握“互联网+”的特别意义,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的发展,要根据自身行业发展现状来定。
首先每个企业都有行业需求特征。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征,每个行业也有每个行业习惯,当前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不同的企业多少都会涉及到互联网,以后不能说全部的企业都要结合互联网,但是大部分的企业都要结合互联网发展,根据不同企业互联网需求度的高低,可以将企业分成四个类别,每个企业都有需和没需,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四种企业:
1无网企业是指即没有接触互联网的企业,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无网化生产流通方式,这类企业可能有信息化基础,但是业务跟互联网基本无关,比如建筑业、采掘业、信息类;这类企业实施互联网+的可信程度很低,没有必要接触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现状。
2边缘企业是指这些企业可以是互联网公司,也可以是传统行业的公司,信息化基础较好,就后者而言,主营业务依赖于线下资源,开始尝试互联网技术进行营销。这类企业有较高的互联网+意愿,比如餐饮、医疗等。实施成效较高,风险较大,要结合互联网发展必须慎重综合考虑自身现状,根据线下发展状况和现实需求情况而定。
3 ICT企业是指提供传感技术、通信服务与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等的企业,生产和经营中互联网化程度较高,例如软硬件公司与IT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等;这类企业互联网+的意愿高,风险较低,对于他们来说用较低的风险换来最大的回报是主要目的,主要围绕现有客户和市场转型,目前尚未大规模跨界。近年来,有少量新兴企业开始渗透其他传统行业,其业务以提供信息化系统为主而非互联网+。
4互联网企业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经营的企业,例如指南者商城等企业,指南者商城是一家综合性门户网站,完全基于互联网生存,这些公司渗透传统行业,有助于自身市场覆盖范围快速扩大,主动实施互联网+意愿最高。然而,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实施难度很大,风险较高。需要很多专业技术性的人才,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寻求发展。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我们将进入一个万物相连的新时代,5年内中国将有百亿台设备连接互联网,将变得更互联化、智能化,这些变化让诸多行业、诸多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经济可能由数据驱动,借助这些新技术,我们将看到智慧城市的运营、智慧制造的工厂、智慧运营的物联网络等。要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至少要具备四大素质:技术、数据、模式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