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地域性民间文艺种类,陕北说书的形成和发展与陕北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陕北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括河套、南至渭北北山、西界子午岭、东滨黄河的黄土高原中北部地区,约相当于当今延安、榆林两市所辖区域。陕北又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和多种文化形态的交叉地带。据考古发掘,约距今三到五万年前,无定河边的“河套人”和洛河东岸的“黄龙人,就在这块黄土地上繁衍生息。到了约五千年前,黄帝部落联盟在陕北高原逐渐繁荣壮大,从而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一篇章。在此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陕北又成为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区域。总之,文化的原始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隔绝机制”使陕北产生并保留了大量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成为传统民间文艺资源的“富矿区”。陕北说书便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种类。
按伴奏乐器不同,陕北说书可分为琵琶书和三张书两大流派。琵琶书以自制曲项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输以甩板、妈炸炸货:由数片菱形小木片非连而成,因其形似妈炸,故称)等,流传区域为延长、延川、子长等地,又可分为硬弦配琶书和软弦琵琶书。演唱时,说书艺人怀抱琵琶,腿绑甩板,一手抚弦,一手腕缠蚂蚱蚱,自弹自唱。三弦书以横山区为中心流传区,分为双音弦和单音弦,演唱形式与琵琶书相似。陕北说书的主要演出场所为乡村庙会和村民家中,分别称为“书”和“家书”。作为民俗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在说唱实践中,无论“会书”还是“家书”,一般都包括请神、参神、送神等仪式。这些仪式行为大多充满宗教的虔诚和神秘气氛,体现了陕北说书浓郁的民俗宗教文化色彩。
陕北说书现存传统书目约220篇,多为长篇,题材包括神话传说、侠义、情爱、公案、历史演义等,民间流传较广的如《双头马》、《小八义》、《劈山救母》、《五女兴唐传》、《花柳记》、《汗巾记》、《金锡玉环记》、《珍珠汗衫记》、《罗成破孟洲》等等,大多情节漫长,需数场连说,有的甚至可说数十场。演唱时,说书艺人在音乐伴奏下,兼说兼唱,声音雄浑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上世纪40年代后,以韩起祥、张俊功为代表的新一代说书艺人对传统说书思想内容进行大胆改革,极大地丰富了陕北说书的表演形态和音乐形式,使陕北说书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7年5月,陕北说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