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6本小学生国学启蒙读本,发扬国学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原标题:推荐16本小学生国学启蒙读本,发扬国学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

原标题:推荐16本小学生国学启蒙读本,发扬国学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国学到底是什么?是之乎者也,摇头晃脑,大量读经,出口成章,还是洒扫应对,进退自如,得体知礼,心理健康?当年孔夫子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子贡,子路,颜回,无一不个性鲜明,各有千秋,他们的才华多样,有的甚至是完全不搭的领域,为什么孔子能因材施教,令诸侯畏惧?

国学教育不是“跟风教育”,不必要求孩子完整地记诵,不必要求他认得每个生僻字。诵读经典就是给予孩子一种美好的语境与语感。国学经典中的一些篇章在大学语文中还会出现,孩子还小,理解力有限,因此不必强求记诵。有时,徜徉在那种美妙的语境与语感中,孩子就会得到极大的启发与愉悦,等他大了之后,重读这些典籍,会有“回到外婆家”的亲切感,他在文化传承上的寻根之旅,自然有了收获。保有孩子的兴致是十分重要的,一旦需要阐述经典,就学一学电视上的于丹吧——她阐述论语,是对着成年观众,尚且用古今中外的故事来串连,何况我们面对的是3到7岁的孩子。

在孩子幼时,国学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孩子稍大,国学教育才演变成探究性学习,有了孩子个人的兴趣和方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过早地替孩子定方向,反而会泯灭其兴致。孩子幼时,国学教育可以相当地“游戏化”,也就是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不要让他感觉在强制性地学一些距他的生活很远的、无用的东西。要让孩子手舞之足蹈之,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在台湾,唐诗宋词都是拿来唱的,一面唱一面还鼓励孩子摇摆身体,加上舞蹈般的动作,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一开始让孩子唱京剧,小孩都没兴趣,老师让每个孩子都勾上半张“花脸”,好么,课堂之热烈堪比嘉年华化妆游行,孩子们也很快爱上了京戏;台湾的孩子连打太极拳,也配上诗经唱诵,你别说,还真是与身体的韵律配合得很好,因此经典怎么学,也是有方法的,要尽可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

今天给各位家长推荐推荐十六本小学生必读的国学启蒙读本:

第一本:《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第二本:《道德经》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第三本:《弟子规》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是以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第四本:《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第五本:《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此白话绘图本的出版当有助于阅读了解,于个人品德修养与世道人心改善或许不无小补。

第六本:《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

第七本:《论语》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第八本:《劝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

第九本:《三字经》

《三字经》是一种内容全在同的启蒙读物。它的内容排列也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训儿童重在礼仪孝梯,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梯,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第十本:《山海经》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第十一本:《尚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某代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第十二本:《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第十三本:《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第十四本:《宋词三百首》

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以晏殊、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南宋时期。风格流派以婉约、豪放二派为主。婉约派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怅;豪放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

第十五本:《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第十六本:《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这里是一个

远离喧嚣的读书角

墨香识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