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明朝的历史,有一位皇帝会时常映入我们的眼帘,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一方面他处事果断刚毅,平安化王之乱,平宁王之乱,御驾亲征大败鞑靼军。极大的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说他不仅是一个好皇帝,还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另一方面说他从做太子起便声色犬马,喜怒无常,纵容“八虎”作威作福。而他之所以养成这样的习性正是拜刘谨所赐。
刘谨本姓谈,一说是刘邦第62代世孙,明正德年间一代“权阉”。人称“立皇帝”,武帝为“站皇帝”。权势滔天之时,有一吏部官员在奏折里犯了刘谨的名讳,吓得上司吏部尚书屠滽领着一群官员跪下来磕头认错。即便如此,依然被刘谨骂了个狗血喷头,甚至有的官员被骂的当场昏了过去。
生于景泰元年(1451)的刘谨,前半生过得并不顺利。五岁的时候被太监刘顺收养带进宫中。饱经深宫冷暖的刘谨,并没有像其他太监那样安于现状,而是立志成为像前辈王振那样,做大明王朝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顶级太监。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养父无权无势,自己出身贫贱教育水平不够。可是这阻挡不了刘谨想要变强的决心。他开始混迹于各个宦官圈子,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张能说会道的利嘴。陆陆续续的攀上了几个高枝,甚至成为了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的心腹。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李广就倒台了,受此牵连,刘谨被迫下狱,九死一生才捡回了一条小命。眼看快五十岁了,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空有一腔热血却成为了小太监们私下聊天的笑话。
虽然有时也会哀叹命运不公,但刘谨可没这么容易认命。他开始总结经验,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每次死里逃生之后都会迅速的恢复过来,攒足精力,等待下一个的机会。皇天不负有心人,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太子朱厚照的陪读宦官,百炼成精的刘谨,迅速的抓住了这个机会,绞尽脑汁巴结这位未来的皇帝。年轻的朱厚照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诱惑,在刘谨的精心安排之下,整日沉迷于玩鹰斗狗微服逛妓等游乐项目。
不久明孝宗英年早逝,年少气盛的太子朱厚照,成为了明朝第十位皇帝,即正德皇帝。以刘谨为代表的八个贴身太监也跟着扶摇直上,但这还远没有达到像王振那样的地位。醉心于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刘谨愈发努力的逢迎皇上,变着花样使他开心。然而刚经历过弘治中兴的明廷,并不缺少刚正的大臣,文官集团的势力十分强大,加之孝宗留下了像刘健,谢连,李东阳这样的托孤重臣。眼看武宗在刘谨的陪伴下整日沉迷玩乐,不思政务,立马联手司礼监太监王岳,和六部九卿的官员集体向正德皇帝上奏,要求诛杀以刘谨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刚刚登上皇位的朱厚照,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惊得一身冷汗,他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眼看就要撑不住了,身边几个太监更是哭的呼天喊地。正所谓咬人的狗不叫,一直隐忍不发的刘谨,在文官打出所有牌之后,直接跑到正德皇帝面前,声泪俱下,控诉太监王岳勾结文官,名为清除乱党,实为钳制新帝。朱厚照一听,这还得了,这一次从了你们,以后我这皇帝还做不做了。转而力挺刘谨。
随后王岳被杀,任命刘谨接任司礼监太监。为了控制恐怖的特务机关东西二厂,刘谨竟开设了内行长,专门监督两大特务机关。平日里嚣张跋扈的东西厂卫,在刘谨的调教下连个屁都不敢放。此后平步青云的刘谨,大权在握,手里捏着不知道多少人的身家性命。一度成为了时人眼中皇帝般的存在。以至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京城两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