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看懂腕表的误差、振频等检测数据

大家好为了解答大家经常问的校表仪数据,为此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大家讲解下如何看懂校表仪数据(附上几张检测图参考)首先机械手上校表仪会有这么些数据:

1.日差 2. 摆幅 3. 偏振 4. 升角 5. 频率

1.日差-------机芯在24小时走时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正常国际一类水准的钟表的误差允许范围是±45s/d

(天文台标准C.O.S.C.--误差标准是-4/+6秒,也就是说,每天机芯的快慢标准走时在这一区间内,慢不可以超过4秒,快不可以超过6秒。)C.O.S.C.是最高标准

有些爱表的人可能会觉得意外,为什么有些以技术见长的品牌却没有天文台证书?其实,很多品牌都设立了自己的一套检测标准,比如积家的Master 1000小时机芯测试,不仅精准度完全不亚于C.O.S.C.,而且这套标准对于腕表出厂后的稳定性、精准度更有意义。任何事都没有“最”的说法,对于腕表的评判标准也是水涨船高,没有止境。

很多人认为通过了C.O.S.C.的腕表是没有误差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心智成熟的人都承认,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东西,这当然也包括机械腕表。C.O.S.C.机芯同样也存在误差的问题,只不过要求严苛,误差标准是-4/+6秒,也就是说,每天机芯的快慢标准必须在这一区间内,慢不可以超过4秒,快不可以超过6秒。一般情况下,全新的C.O.S.C.腕表机芯误差会更小一些。

PS:这里需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校表仪显示日差为上机检测数据,可以辨别手表在寄出给客户前是否符合要求范围,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误差。比如有客户看到检测日差数据为5秒,到手实际佩戴为10秒,为此经常会来质问。毕竟影响手表走时的因素是有多种的,比如磁力环境下工作,剧烈运动,温度等等....


null


2. 摆幅-------机械手表机芯里面有一个由摆轮和游丝组成的谐振器,它的震荡周期的稳定度决定了手表的计时精度。摆轮的震荡是左右摆动的,它的摆动幅度就是摆幅是作为衡量一个机芯的健康情况指标个人认为手表的摆幅在270-320之间最为健康(手动上链一些款式,或者像欧米茄的同轴机芯会高一些)当然这个是上链比较足,较为理想的数据,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手表目前的动能储备情况(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机械),上链越多摆幅越高。按照宏德个人经验一般在日常佩戴手表会保持摆幅在250左右波动(具体以实际情况为准),所以一般上机检测达到250左右就是可以的了

3. 偏振-------代表摆轮向左摆的幅度和向右摆的幅度的差别。理想值是0 个人认为在0.8ms内都没有问题(偏振过大,会导致机芯停摆以后,上链后会影响自动起振,需要借助外力来起振,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上链后需要晃动来驱使手表走动)


null


4. 升角-------摆轮升角就是摆轮上的圆盘钉与擒纵叉一侧叉口槽壁接触的瞬间,到圆盘钉与擒纵叉另一侧叉口槽壁脱离的瞬间,摆轮所转过的角度。机芯商给的一个参数,在测试钟表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升角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测试结果,目前出厂基本都默认为52.0°,所以升角一般可不算参考重点,但也不是绝对


null


5. 频率-------走时一个小时机芯跳动的次数,常见的有21600 28800等等。 这里举例 21600的频率是一秒跳3下,28800则是一秒跳4下,以此类推。

注意校表仪上的走线,越直的线说明机芯越稳定,如果是那些很差的机芯走线应该是像心电图一样的跳动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