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与塞的规范用法和读音》

《堵与塞的规范用法和读音》

堵塞是常用词,然而堵与塞的概念稍有区别,使用上有时会出错。塞的不规范使用,“塞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不规范的词语,读音sāi chē——是不规范的读音,来源于地方方言。正确和规范的用词应当是“堵车dǔ chē”。

“堵”——可以指前方受阻,也可以指后方受阻,也可以指上下左右四周受阻。可以直接接触碰也可以不触碰。

“塞”——有用力推进挤压的意思,一定会有触碰和排挤,也一定有受到某种外力的作用。前方受到“堵住”、两边一定是被直接接触并受到排挤的作用力。例如,“行旅包里的衣服塞得满满的”。这样被塞的主体是“衣服”,被排挤的客体是“行旅包和先放进去的一部分衣服”,行使作用力的一方是“人”,衣服与行旅包体、衣服与衣服之间有直接接触。如果说“塞车sè chē”就意味着两边都受挤压碰撞刮漆了,用力把车塞sè进去的意思。如果读“塞车sāi chē”也不恰当,因为“塞”读sāi 是名词不是动词。

“堵”可以做名词指“墙壁”。如: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又如:唐·柳宗元《梓人传》“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堵”可以做量词,如:“一堵墙”。可以做动词如:“堵塞sè”、“堵住漏洞”。若读作“堵塞sāi”就不规范,“堵塞dǔ sāi”是指堵“塞子”。

例如:以言语顶撞或遏阻别人,就说“堵了众人的嘴”。不能说“塞了众人的嘴”。

塞sè,也指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闭塞”。如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这里的塞做动词。是堵住的意思。动词“堵塞”读音dǔ sè,如果读“dǔ sāi”显然是错误的或不规范的了。只有在作名词时才读sāi或sài。塞作名词指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如:“瓶塞píng sāi”、“活塞sāi”、“软木塞sāi”。亦称为“塞子”,读作sāi zi。

作动词指填满空隙如:“嘴里塞满了糖果”,应该读sè而不是sāi。又如:“充塞sè”,应读chōng sè。用作名词指险要的地方,如:“要塞”,应读yào sài,指远隔的边疆,如:“边塞sài”、“关塞sài”。

古汉语中塞通“賽”,读sài。如韩非子“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sài祷”。成语有:塞翁失马 敷衍塞责 茅塞顿开 。

动词塞sè,堵塞读音应dǔ sè不可以读dǔ sāi,这种错误的读法还不少,如央视著名金话筒主持人白岩松也读错为dǔ sāi,语塞yǔ sè也错读为yǔ sāi,在白岩松的演讲视频中我也发现这个错误,这是很普遍的读音错误。很多人把“交通堵塞”读作“jiāo tōng dǔ sāi”,“血管堵塞”读作“xuè guǎn dǔ sāi”是错误的。

另外,口语“喔塞”是发语词或象声词,正确的读音是“wō xià(喔吓)”,不是“wō sāi”(喔赛)”。读“xià”在潮汕澄海一些乡村的老一辈还保留着这个古音。“反诘、疑问、不解、惊讶”的意思。比如你说了一件一事,老人有不解或疑问时就会发出“xià”的惊叹音,在潮音中“xià”是[shì+ā]的速读合音。表示“是啊?是吗?真的是吗?”的疑问发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塞”做动词读“sè”,做名词读“sāi”和“sài”,做象声词读“xià”。

(原创·临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