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环境对心理的发展不像物理化学有着一一对应的反应关系,这就造成了研究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很难用准确的数字或者具体的公式来表达。心理学界遗传和环境对心理的发展由以下几个共识:
1、遗传和环境对个人的心理发展不是孤独的起作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一起决定着心理发展的程度,单纯的由遗传或者环境决定人的心理发展是不存在的。
2、正常遗传素质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没有成熟的生理基础和正常的遗传素质,就不会有高级的心理活动,或者会产生异常态的心理活动。例如,精神分裂症和遗传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里边如果有人得精神分裂症,则他的亲人,他的后代有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普通家庭大的多。
3、环境的作用是限制或者加速某一种遗传素质的发展。再好的遗传素质如果没有后天环境的培养,也是得不到发展。环境还对劣质的遗传素质起着阻碍或者限制的作用,如果一个小孩天生性格就比较内向,如果在父母亲正确的教育下,这种相对劣质的遗传素质就可以得到遏制和改善。
4、遗传规定着个体心理发展空间的可能性有多大,但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高度,而这种可能性实现的百分比由环境决定。遗传就好比是一个容器,每一个人的遗容器量不一样,有的人的容器刻度是80毫升,有的人是75毫升,有的是70毫升,如果70毫升的在后天环境的教育下最大限度的发展自身的遗传素质,很有可能达到或者超过75毫升和80毫升的遗传素质,如果这70毫升的遗传素质都用完,基本上就没有发展空间了,而七十五毫升和八十毫升的还可以继续发展。
那么遗传和环境对心理的发展到底有多少呢?
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遗传力指数来对遗传力进行估计。该指数的范围是0-1,0表示全部的差异均源于环境,1则则表示全部的差异归于遗传,一般而言,遗传力指数在0.4--0.7,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遗传力指数个体获取对环境掌控能力的增加而增加,并因此构造出能增强和扩大适应环境的倾向性。因此,儿重期的遗传力指数通常较低,成人期的遗传力指数则段高。此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儿童时期,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贡献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七十,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以后遗传贡献率下降到百分之四十,而环境上升到百分之七十。究其原因,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以及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方面,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在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及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方面,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在儿重和青少年双生子样本,智力的遗传力估计值是0.50,说明遗传结构的差异可以解释智力的一半变化。
遗传力研究还发现,遗传因素对人格也很重要。对于像社交性、情者表现活动水平这些特质而言,从双生子身上遗传力计值处于中等水平,在0.40到0.50之间。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遗传和环境的辩证关系。在儿童时期,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扬长避短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为成年以后个性心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