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相邻顶分型和底分型顶底之间的连线叫做笔。笔的重要性:笔是由《缠中说禅》中由分型发展而来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缠论划线方法的基础概念。由于缠论在写作该技术理论之际,并未对整个理论体系进行事先的宏观架构和合理布局,使人感觉其理论体系有零碎、片面、模糊、晦涩、矛盾等缺陷,给投资者学习和领悟带来障碍,也造成缠界“千人千缠”的混乱局面。缠中说禅技术理论在网上陆续发表之后,在国内引发了学习和研究缠论的热潮,缠中说禅也被无数缠粉奉为投资大师,追捧者趋之若骛,被市场投资者奉为市场中淘金的圣典。学习缠论的人成千上万,但由于其内容繁杂深奥,如果缺乏相应的数学基础和领悟能力,没有足够的市场交易经验,是很难掌握其精神实质的。
笔定义的补充
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所谓笔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注意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隔几个就不是了。
顶和底之间必须公用一个k线,这就违反结合律了,所以这不算一笔。上图中就是光顶和底了中间没有其他的k线,而下图中就是一笔的基本图形,顶和底之间还有一根k线。在实际分析中,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需要一根K线或者被包含关系处理后的K线。
笔的重要性
在我们观察的这段k线中目前走势是上升笔,在上升走势之中蓝色的线之间都没有完整的顶底分型和独立k线所以它不能算着一笔。
在缠论的定义中对于笔和线段的概述是最多的也是最有争议性的,这是基础也是概念没有一笔就没有走势。笔是对k线合并的划分把复杂的走势类型简单的用线连接起来,清楚的把走势规律展露在你的面前,从而才有了后面的走势需求更多的为缠论的发展引审出了最重要的含义。如果说连一笔都不能正确的划分,是不可能在整体的走势之中明白缠中说禅的走势的。所以对笔的研究必须清晰,多在图中去寻找复习。
上升笔和下降笔
从笔的方向来看,笔分为上升笔和下降笔
上升笔:由底分型开始至顶分型结束的笔称为上升笔,即方向向上的笔。(如图1)
下降笔:由顶分型开始至底分型结束的笔称为下降笔,即方向向下的笔。(如图2)
笔的划分
在确定笔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满足上面的条件,这样可以确定唯一的一笔,这个划分的唯一性很容易证明。假设有两个都满足划分笔的条件,这两个划分要有所不同,必然是两个划从第N-1笔以前都是相同的,从第N笔开始出现第一个不同,这个N可以等于1这样就是从一开始就不同。那么第N-1笔结束的分型显然对于两个划分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顶或底。对于顶的情况那么第N笔,其底对于两个划分必然对应不同底分型,否则这笔对两个划分是相同的,这显然是矛盾的。由于分型的划分是唯一的因此两种不同的划分里,在第N笔对应的底分型在顺序上必然有前后高低之分,而且在这两个底之间不可能存在一个顶,否则这里就是一笔。
如果前面的底高比后面的底,那么前面的划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按这种划分,该笔是没有完成的一个底不经过一个顶后就有一个更低的底,这是典型的笔没有完成的情况。
附录:对于跳空缺口可直接看成一笔或者一个线段,一般跳空都意味着动能强劲没有任何的犹豫。
从笔的方向来看,笔分为上升笔和下降笔。笔必须由一顶分型和一底分型共同构成。笔的划分具有唯一性,下面是刘智辛划分笔的几个步骤。
划分笔的步骤
第一步:先确定k线图中的标准分型。即通过包含处理,找出要分析图形中的顶分型和底分型。
第二步:图中含两个或多个同性质分型 的,如果是顶分型,后面的顶高于前面的顶,则只保留后面的;如果是底分型,后面的底低于前面的底,则只保 留后面的。在第二步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被省略掉的顶底分型,这些被省略 掉的顶底分型都是中继性的又称为中继分型,其分析意义不大。
第三步:经过前两步处理之后,图形中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或底和顶,那么顶底连接或底顶连接,就构成了笔。
笔必须由一顶分型和一底分型共同构成。两个相同性质的分型,无论是两个顶分型,还是两个底分型,都不能构成笔。
如图1所示,A、B为相同性质的顶分型,B高于A,则只保留B。
如图2所示,C、D同为相同性质的底 分型,D低于C,则只保留D。
如图3所示,左边A和B是两个底分型的底,连接A、B不能构成笔;右边C和D是两个顶分型的顶,连接C、D同样不能构成笔。
如果前面的底不低于后面的底,那么如果再下面一个顶分型出现前,如果有一个底分型低于前面的底,那么,这两种划分都是不正确的,所划分的笔都是没完成的;如下面一个顶分型出现前,没有一个底分型低于前面的底,那么下面一个顶分型,必然高于前面的底,因此,前面的底和这个顶分型就是新的N+1笔,因此,第N笔和第N+1笔就有了唯一的划分,这个第N笔开始有不同划分相矛盾。
关于第N-1笔结束的位置的分型是底的情况,可以类似去证明。综上所述,显然,笔的划分是唯一的。
初、中、高级篇对缠论的解析具有以下特点:
1.通俗性:力图以简易的语言、通俗的图解,对晦涩、模糊的缠论进行详尽解析。
2.系统性:对缠论的体系进行梳理,对缠论中前后矛盾的定义进行重新解释。
3.严谨性:不盲从盲信,总结缠论的得与失,扬长避短,吸收精华为我所用。
4.实用性:总结缠师的操作技巧、操作心态,对投资者的实际操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