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是抄袭德国Stg.44突击步枪的吗?

转自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因为AK47突击步枪的巨大成功,西方国家是很不爽的,一些“冷战斗士”非要给AK47找个西方爹,说AK47和配套的7.62x39mmM43中间威力步枪弹都是抄袭来的,原型就是纳粹德国二战时期使用的Stg.44突击步枪和7.92x33mm Kurz弹。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文军事网络世界哈德、粉德是一种风气,于是这种说法也在国内流行了一阵子,似乎苏联的设计必然是傻大黑粗,粗制滥造,经典的枪械怎么可能是苏联人设计的呢?只有高贵、严谨、天生自带机械天赋的德国人才会设计枪械。卡拉什尼科夫这个高中学历半路出家的学徒怎么可能设计世界名枪,一定是AK47的“种”好——它是德国Stg.44的种。

7.92x57mm毛瑟步枪弹和7.92x33mm Kurz弹对比

但是要说苏联的7.62x39mmM43步枪弹就是抄袭7.92x33mm Kurz弹,那就没有依据了。苏联研制中间威力步枪弹的起步并不晚,且不说沙俄时期费德洛夫关于理想口径枪弹的探索,在差不多德国开始研制7.92mm Kurz弹的同时,苏联也开始了自己的中间威力步枪弹研制工作。早期的预研阶段苏联尝试过不止一个口径,甚至包括了6mm以下的小口径弹,但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还不可能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小口径高速步枪弹,最终苏联确定的中间威力步枪弹口径还是7.62mm,只不过早期的样弹弹壳长度不是39mm,而是41mm,名字也叫M43步枪弹,是后来7.62x39mmM43步枪弹的前身。除了弹壳长度与后来的M43步枪弹不同,早期的7.62x41mmM43步枪弹弹头结构也不一样,是尖头平底铅芯弹头,没有后来M43弹头的船型尾,也没有钢芯。这种铅芯尖头平底弹头,弹壳长度41mm的早期试验型M43步枪弹从1944年开始少量生产了一部分用于测试,SKS半自动卡宾枪和AK47突击步枪的早期样枪都使用过这种试验弹,一直到1945年6月停产。

外网上找到的7.62x41mmM43试验步枪弹图片,弹壳比后来的7.62x39mm弹长,弹头短。

量产的7.62x39mmM43普通弹弹头为尖头船尾,内有钢芯

所以说,德国和苏联的中间威力步枪弹研究是双方平行起步研制的,早期都进行了独立的探索,苏联早期选定的方案还和德国的7.92x39mm Kurz弹差别很大,并不是抄袭德国设计,到最后7.62x39mmM43步枪弹和7.92x33mm Kurz弹比较相似与其说是抄袭,不如说是设计的殊途同归。

讲完了弹再来说说枪。AK47和Stg.44都是导气式自动武器,整体布局也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传统有托布局、导气管在枪管上方、使用带弧度的弹匣、有小握把,连枪口抬高的准星座都有那么点像,但是谈论两个枪有无技术上的模仿不是看外观,而是要看内部结构动作原理,在内部结构动作原理上,AK47和Stg.44的区别是很大的。

1、AK47和Stg.44都是活塞长行程导气式武器,但是气室结构不同。

AK47的导气装置气室结构为动力式,其特征是活塞在前方位置时活塞头前方预留的气室容积很小,火药燃气从导气孔进入气室后直接冲击活塞,推动活塞后坐,后坐起始速度较高,工作可靠性好。而且AK47的导气装置为固定式,不能通过调整导气孔大小或者气室初始容积来调整射速。

切开的AK47枪管和导气装置,其导气活塞前预留的空间很小,火药燃气一进入导气管就直接推动活塞后坐。

Stg.44虽然也采用导气式原理,也是活塞长行程,但是其导气装置的气室结构为膨胀式,和AK47的不同。膨胀式气室的特征是活塞前预留的气室容积较大,火药燃气进入气室后有一个先充气增压,再推动活塞后坐的过程。这种工作方式的好处是自动机启动比较平缓,冲击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气室初始容积来调整射速。Stg.44的导气管前方有一个气体调整塞,通过调整塞子插入导气管的深度就可以调整气室初始容积。

Stg.44的导气装置前端有调节塞,结构原理也和AK的不同

Stg.44导气装置结构图,活塞前有一较大的气室,属于膨胀式工作原理,有先充气,后推动活塞的过程,通过调节前端的塞子可以调节膨胀腔初始容积,以调整射速。

2、AK47和Stg.44的闭锁方式不同。

AK47的枪机闭锁方式为枪机旋转式,枪机头部有两个对称的闭锁凸笋,其中一个凸笋上有带动凸起,带动凸起套在枪机框的螺旋曲线槽内,当枪机框前后运动时,枪机框的螺旋槽和枪机上的带动凸起配合,把枪机框前后运动变成枪机的旋转运动,完成开锁和闭锁。AK47的枪机闭锁方式具体工作原理可以参考彩云的之前写的文章:烧脑技术流:AK47是如何工作的?

枪机旋转闭锁的动作原理

AK47枪机框上有带动枪机旋转的螺旋槽,属于旋转闭锁

而Stg.44采用的是枪机偏移闭锁,它的枪机框和枪机之间有对应的开闭锁斜面,依靠开闭锁斜面把枪机尾部铲起、下压来完成开闭锁动作。

枪机偏移闭锁的动作原理

Stg.44突击步枪枪机开锁状态(上)和闭锁状态(下),结合GIF动图不难理解其工作原理。

3、机匣结构不同。

AK47的枪管、自动机、弹匣都是安装在下机匣内的,机匣上方只有一个长条形的机匣盖,这个机匣盖并不承力,甚至有人用拿掉机匣盖的AK47连续射击,自动机也能正常工作。另外AK47的复进簧后端固定点在机匣盖尾部,不延伸进枪托,枪机框后坐到终点时会撞击机匣尾部然后复进,这样的设计结构简单,分解结合容易,射速也较高,缺点是枪机框后坐直接撞击机匣尾部,传递的后坐力比较大。

AK突击步枪的自动机全部安装在下机匣内,机匣上方有一个可以取下的机匣盖。复进簧后方固定点在机匣尾部,不延伸进枪托(这是一支56式冲锋枪)。

而Stg.44的枪管、自动机、弹匣都是装在上机匣里的,“下机匣”其实只是一个小握把和击发机构组件,而且分解结合时上下机匣不用分离,只要抽掉机匣后方的固定销,将上机匣像撅把式猎枪一样撅下,就能从后方抽出自动机。这种设计西德后来的G3自动步枪,以及比利时FN FAL自动步枪、美国M16自动步枪也沿用了。

Stg.44不完全分解,它的自动机是装在上机匣内的,“下机匣”只是发射机座,用铰链和上机匣连接。

Stg.44的这种结构被西德HK公司的步枪沿用,放在一起的是一支HK33。

Stg.44的复进簧装配方式也和AK47不同,它的复进簧延伸至枪托内的一个导管中,枪机框后坐的行程较长,后坐终了枪机框也不会撞击复进簧的后端点,而是压缩复进簧逐渐消耗能量,然后被复进簧推着复进。这种结构后来被叫做“恒定后坐”,特点是自动机后坐动作柔和,后坐力小,但是射速偏低,AA-12霰弹枪 新加坡Ultmax100轻机枪等武器就沿用了这种结构。

4、弹匣固定方式不同。

AK47的弹匣采用前卡后挂的方式固定,装弹匣时要把弹匣口前端先插入弹匣插口卡住,然后向后旋转,把弹匣口后端也插入,直到弹匣口后端被弹匣卡笋挂住。卸弹匣的动作也是用右手拇指按压弹匣后方的弹匣卡笋,握住弹匣朝前旋转一个角度,然后取下弹匣。

而Stg.44的弹匣采用直插式固定,把弹匣直插入弹匣口,直到被弹匣卡笋卡住就好了。Stg.44的弹匣释放按钮在弹匣插口左侧。

5、保险和单连发设置方式不同。

AK47的保险和单连发选择杆是一体的,就是机匣右侧的三角形大拨片,拨到最上方是保险、中间是连发、最下方是单发。

AK47的保险和单连发选择杆是一体的,位于机匣右侧的三角形大拨片

而Stg.44的保险和单连发选择杆是分开的,保险是一个旋转的小拨杆,拨到竖直位置,对应字母S是保险,拨到水平位置对应字母F是发射;单连发则是通过一个带滚花的小按钮控制,小按钮可左右推动,推向枪身左侧露出“E”标志为单发,推向右侧露出“D”标志是连发。

Stg.44的保险和单连发选择装置是分开的,扳机护圈后面能拨动的小拨杆是保险,此时是保险状态,朝上拨就是发射状态。单连发选择是这个拨杆上方的带滚花小按钮左右推动控制的。

所以,无论是枪本身还是发射的枪弹,AK47和Stg.44有很多明显的区别,走的技术路径也不一样,这是两个独立设计、独立发展的突击步枪+中间威力步枪弹体系,互相之间并不存在谁抄谁的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