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美丽乡村——开启美丽中国的钥匙
中
国有661个市,2862个县(县级市、区),40000余镇、乡,更有94万余的乡村……
乡村不美丽,中国如何美丽?
乡村没有现代化,何来中国的现代化?
乡村不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乡村与世界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如何有勇气和自信宣告中国已经站到世界的前列?
自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个体建设的新热潮。
01
我国的乡村规划体系形成总体和个体两个层面
2015年,住建部发文《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
“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市)要完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
“在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指导下,加快村庄规划的编制进度……”
同年,住建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村庄规划、镇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
至此,我国法定的乡村规划体系普遍形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个层面。
02
上海麦塔在个体层面对乡村规划的探索
▶ 不同地域的美丽乡村建设
▶ 以即墨为例,麦塔参与编制的众多村庄规划已取得实质性成效
2016年,即墨市召开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即墨规划局财政投入1.8亿元,通过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与麦塔共同打造了30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为即墨乃至整个青岛市区乡村建设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其中麦塔参与编制了如西扭河头村、院上村、张家烟霞村、周戈庄村、雄崖所村等特色产业村、古村落和历史文化村共11个村庄。
03
上海麦塔在总体层面对乡村规划的探索
背景:2017年,山东省住建厅《山东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要点》、青岛市规划局《青岛市2016-2020年乡村规划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即墨市被确认为要求编制市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试点城市,并委托麦塔编制了《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并于2017年12月完成规划成果的编制和报批,成为青岛市乡村规划编制的先行示范。
▶ 问题浮出
青岛市规划局《青岛市2016-2020年乡村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各市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到2019年全市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
然而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市域规划由于聚焦宏观层面,对个体村庄建设的指引无法实现;单个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量大、费时费力,加之编制单位的多元与参差不齐,即墨1029个村庄若是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怕终沦为一堆废纸!
那么,在法定的市域与村建体系之间是否可以增加一个层面的研究,以承上启下并替代大批量重复性的村庄规划?
▶ 市域乡村规划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背景:国内对乡村群概念的探索始于珠三角地区自发的乡村群落化发展,有学者曾在相关论文中提出乡村群的概念,在2014年和2016年的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中也有案例提出乡村群落的概念,但对乡村群的定义以及规划编制的内容仍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上海麦塔在《即墨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中引入“乡村群”的概念,以期对解决当下乡村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作出进一步探索。本次规划基于《山东省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对即墨市域美丽乡村建设从乡村建设规划目标、乡村体系规划、乡村用地规划、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乡村风貌规划、村庄整治指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三大创新:
1
提出基本城乡结构与特色发展体系相结合的新型城乡体系结构
本次规划依托“乡村群、特色小镇、特色村”等新兴乡镇规划空间载体,在传统的基本城乡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特色发展体系,形成“都市区+镇、功能区 +中心村+一般村”基本城乡结构和“乡村群+特色小镇+特色村”特色发展体系相结合的新型城乡体系结构。
其中:乡村群是指在资源与环境、风貌、产业、文化上具有相似特征的村庄聚集群;特色小镇指特色产业聚集或风貌特色突出,具有强劲发展动力的片区;特色村指在资源与环境、风貌、产业、文化上具有明显特色的村庄。
图: 城乡体系规划图
以“乡村群+特色小镇+特色村”为核心的特色发展体系,其目的在于凸显具有明显特色的发展片区和村庄在规划编制上的重视,通过对其有针对性的引导实现以点带面、以群落引导全域发展的目标。
2
基于“生活服务圈”差异化原则配置乡村公共服务设施
针对本次规划提出的城乡结构体系,以《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为依据,提出基于“生活服务圈”的差异化配置原则,构建城乡生活共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考虑到地形地貌对公共服务半径有效性的影响,提出同一生活圈内都市平原区和山地丘陵区不同的设施配套标准。
图: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差异化配置综合考虑了不同层级生活圈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地形对公共服务半径有效性的影响,同一生活圈因为地形的差异也会采取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体现了集中共享、优化配置的理念。
3
制定乡村群导则,单独引导乡村群的发展
背景:本次规划范围内有不少村庄依托现有的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跨越乡村行政边界发展的地域综合体。规划依据经济、文化、资源等关联划定乡村群,在此基础上对各村庄群给予相应的规划导引、控制和设计,以科学集群化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村庄群,将是即墨市域城乡一体化,同时又差异化发展的最有效的路径。
为了在总体层面上对这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共同特征和问题的地域综合体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规划发展指引,本次规划借鉴城镇规划编制体系中对城市管理单元的划定方式,依据具有共性资源产业特色等原则,以镇为单位,结合村行政边界、道路、河流水系、山体等因素综合确定其边界,将全域范围内的乡村无缝划分为51个乡村群。
并依托即墨市域内初具发展规模、拥有明显特色的乡村集聚区,在其中识别出12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乡村群,根据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制定了乡村群导则编制参照样板。
图: 乡村群单元划分图
图: 乡村群导则
乡村群建设单元导则内容包括区位图、现状概况图、现状照片、空间意向、土地利用规划图、产业与功能指引、空间发展指引(建设规划、空间布局、道路交通、景观风貌)、公共服务与市政设施指引、村庄整治指引等。
乡村群导则的制定向上对接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向下指引村庄建设规划,弥补了乡村规划体系对中观层面研究的空缺,保证了村庄规划与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有效对接,对整个乡村规划体系的规划实施起到了承上启下、补缺增色的关键作用。
▶ 《即墨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规划编制中面临的新问题
市域层面的基础资料收集以及量化指标统计等都属于战略性规划的研究层面,其准确程度难以直接指导和对接每个村庄实施性规划的编制,有较大误差。
以乡村群为核心整合、重构乡村规划体系
通过编制《即墨市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我们进行了新一轮的规划思考,并提出以乡村群为核心整合、重构乡村规划体系的构想,探索乡村群在乡村规划体系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
对于传统的乡村规划体系,我们提出在两个层次引入乡村群的概念:其一是通过在宏观层面即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中引入乡村群的概念,以更有效地统筹研究乡村地区的发展方向;其二是通过增补中观层面的乡村群规划,以进一步对接指导广大乡村地区的实际发展。
具体的实现路径如下:
▶ 宏观层面——在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中引入乡村群的概念
1
乡村群的识别与分类
在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中从宏观层面的角度划分乡村群,并识别出不同类别的乡村群对其进行分类指导。
划分原则:乡村群的划分以具有共性资源产业特色等为原则,并以镇为单位,结合村行政边界、道路、河流水系、山体等综合因素确定其边界,基于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服务半径,实现县(市)域的规划全覆盖。
分类标准:划分出的乡村群根据其资源特征,可进一步分为观赏资源型乡村群、民俗旅游型乡村群、康养度假型乡村群、特色产业型乡村群等多种类型。
2
乡村群发展引导策略
具体的乡村群发展引导策略可从产业功能和空间发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规划指引,对于不同类型的乡村群侧重不同。
具体的规划指引内容包括区位、产业功能指引、空间发展指引(建设规划、交通道路、空间布局、景观风貌、村庄整治)等。
▶ 中观层面——以镇为单位展开乡村群规划
综合考虑乡村群规划的开展落实,确定中观层面的乡村群规划以镇为单位展开,其主要内容包括:
前期工作:基础资料准备及现场调研要落实到每一个村庄,以村庄建设规划的深度进行,落实有多少农田、多少山林、多少水面、多少道路、多少文化遗产、多少村庄,以及每个村庄的基本情况。对其做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做到摸清家底,为下一步的空间规划指引和管控打下扎实基础。
规划成果:参考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体系,提出针对乡村规划所包含的系统性内容、乡村群管理导则、村庄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研究、经济效益与运作模式的理论框架。
1
系统性内容
乡村群规划的系统性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功能空间与产业体系规划、支撑体系规划、景观风貌规划、规划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等内容。
以TH-01单元乡村群为例,其系统性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图、功能结构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市政设施规划图等:
土地利用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市政设施规划图
2
乡村群管理导则
乡村群规划的乡村群管理导则围绕每个乡村群展开,主要包括乡村群单元指引、建设用地管控、非建设用地管控等内容。
以即墨市田横镇为例,将其研究范围划分为“TH-01、TH-02、TH-03、TH-04”共4个乡村群建设单元,形成镇域乡村群控制单元划分图:
图: 镇域乡村群控制单元划分图
以即墨市田横镇TH-01乡村群单元为例,管理导则控制内容主要包括现状分析和控制导则两部分内容:
图: 乡村群建设现状分析
其中现状分析包括区位图、现状概况、用地现状统计表(含人口、建设用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基础设施和资源特色)、现状用地图、村庄现状一览表和现状照片。
图: 乡村群建设控制导则
控制导则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图、发展定位、人口与用地规模、规划用地图、功能结构图、村庄规划一览表(含人口、建设用地面积、村庄类型、基础设施和功能定位)、生态环境与风貌控制、村庄建设与整治指引和空间意向。
3
村庄规划
乡村群规划的村庄规划围绕每个村庄展开,主要包括村域用地布局规划、村与道路交通规划、村域功能结构规划、村域设施配套规划等内容。通过对每个村庄的直接指引,以一书四图来替代一般性的村庄建设规划,避免规划的重复与浪费。
以TH-01-01村庄为例,其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村域用地布局规划图、村域道路交通规划图、村域功能结构规划图和村域设施配套规划图等:
村域用地布局规划图 村域道路交通规划图
村域功能结构规划图 村域设施配套规划图
4
补充内容
乡村群规划的补充内容主要包括专项规划研究、经济效益及运作模式等。
04
乡村群解决的三个层面的问题
乡村群概念的引入,起到了对接宏观层面、增补中观层面、指导甚至替代微观层面一般性村庄建设规划的作用,对整合乡村规划体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小结
村庄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但村庄与城市也不是相互孤立的个体,通过县(市)域层面乡村建设规划,到中观层面的乡村群规划,最后到具体村域单元的村庄规划,从宏观、中观、微观入手考虑对不同层级规划的指引与管控,实现分区、分类、分级的提出有针对性的村庄空间建设技术管理手段,构建适宜于现代村庄发展的三个层次的村庄规划体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距离上升为村庄规划理论体系,其中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观层面的乡村群规划作为一种非法定的规划探索,在面对规划实施时,由于涉及跨行政边界的政府统筹,如何确定其法理地位将成为规划能否实施的关键。同时乡村群规划是对若干具有相似性或关联性村庄的集群化规划,其规划范围的划定依据,也有必要在未来研究中制定进一步的细化标准或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