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有哪些历史名人?(近现代篇)

这里的“近现代”是指中国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直至现在的170多年的历史时期。和在漫长古代史中“声名不显”有区别的是,这短短一百多年,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之下,湖南的人才出现“井喷”,“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就是对这种特殊现象的真实写照。

湖南常德虽偏居湘北一隅,但那些沅江澧水孕育的武陵儿女,也用自己的鲜血和信念为“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做了最好的注解,他们是常德人的骄傲。

1.辛亥革命的先驱刘复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1885年1月20日出生于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04年加入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1906年回国,运销《民报》,1909年赴上海创《竞业旬报》,后至武汉主办《商务报》,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夏,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任临时总司令部参议。武昌起义前夕,因名单泄露被捕,英勇就义,时年26岁。

2.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1884年12月21日出生于澧州(今澧县)一个城市平民家庭。190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堂(今常德市一中前身),接受革命思潮。1911年在湖北新军中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任社长。武昌起义爆发后,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后又被推为战时总司令。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回湖南策动反袁,失败后在广西被捕,从容就义,时年28岁。

3.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在湖南常德市桃源。1902年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常议论时政,萌生了“实行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遇刺,3月22日不治身亡。关于宋教仁被谁指使刺杀已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

4.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

5.《内蒙访古》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八九十年代高中语文课本上收录有一篇他散文,讲长城和昭君墓的。毛主席曾说:“翦伯赞是讲帝王将相的,我们要想知道一点帝王将相的事,也得去找他。”

6.新中国的女战士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在常德市城区有一处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