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IP的东山再起 60岁的蓝精灵为何能一年赚80亿?

在海的那边山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欢喜……噢可爱的蓝精灵,噢可爱的蓝精灵……

经典IP的东山再起 60岁的蓝精灵为何能一年赚80亿?


对于80后和初代90后这些被联合国判定步入中年的人儿们,《蓝精灵》绝对是童年标配,《蓝精灵之歌》更是存在于深深的脑海中,供奉到“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一听就会轻轻跟着哼”的神坛上,所以,在去年当这个童年大IP《蓝精灵3》上映的时候,很多人还是默默地和孩子们坐在了一起,在银幕上看这群蓝色的小东西蹦蹦跳跳,甚至还掬了一把中年泪。

1958年,一群戴着白帽子的蓝色小精灵在比利时漫画家贝约手下获得了生命力。一经面世,便收获无数喜爱。

在素有“连环画王国”之称的比利时,蓝精灵同丁丁、路奇等动画形象一样,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就成为深受各国儿童和商家青睐的动画形象。如今已经60岁的蓝精灵不仅在欧洲普及,同时已经风靡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拉美地区。而这些可爱的小家伙自诞生后创造的商业价值更是不可低估。

在一大批比利时连环画家中,“蓝精灵之父”贝约堪称独具商业头脑的艺术家,在他所创造的蓝精灵成为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之时,他一手打造的蓝精灵商业帝国也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

“蓝精灵之父”名字竟来源于一次口误

《蓝精灵》的原著漫画作者是一位比利时的老爷爷,真名叫皮埃尔·库里弗,因为表弟口误叫他“贝约”,所以一直使用贝约这一笔名创作连环画。(想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P产业与研究)

经典IP的东山再起 60岁的蓝精灵为何能一年赚80亿?


(蓝精灵之父贝约)

1928年,皮埃尔生于布鲁塞尔。7岁时他不幸失去父亲,15岁时便不得不退学养家。他曾当过电影放映员,后又在画廊工作5年,给玻璃灯罩绘图案、设计包装美术字等工作让他接触到许多连环画家,慢慢地,皮埃尔的心中埋下了一个成为连环画家的梦想。

皮埃尔在创作蓝精灵时绝对不会想到这些小家伙能够日后造成如此大的轰动。1954年,化名为贝约的皮埃尔开始在一本漫画书发表以两个中世纪武士为主角的奇幻漫画《约翰与皮威魔笛历险记》。在1958年10月23日连载的那期,两主角在一次丛林冒险中遇见了一群头戴白帽、身穿白色连脚裤的蓝色小矮人,也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蓝精灵。这群小家伙瞬间把读者征服,一炮走红,风头甚至盖过了两位主角。此后,“蓝精灵”画册开始单独成册出版。就这样蓝精灵在“连环画王国”比利时红极一时。

而蓝精灵这个名字源自于法语 Schtroumpfs,是贝约和好友用餐时偶尔而起名的。

一次,在与好友吃饭时,贝约想让友人把装盐的小瓶子递给自己,可一时却想不起“盐”一词的发音,于是脱口而出:“请把 Schtroumpfs 递给我!”当时他和友人觉得这个词挺有趣的,后来便以此来命名那些蓝色小精灵。

而真正赐予这群精灵蓝色皮肤的人是贝约的夫人尼内特。当时,尼内特在皮埃尔的团队中专门负责着色,她认为蓝色与森林的绿色更配。用她的话说:“这些小家伙不该是绿色的,那会让它们消失在绿色森林的背景中,红色太炫太夸张了,黄色则有种病秧秧的感觉,只有蓝色最合适!”(想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P产业与研究)

经典IP的东山再起 60岁的蓝精灵为何能一年赚80亿?


蓝精灵商业帝国触角已伸向全球各个角落

蓝精灵让贝约的艺术天分得以彰显,而这位自学成才的连环画家并不是只顾埋头创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他还颇具独到的商业眼光。

伴随着蓝精灵的人气高涨,贝约也开始着眼经营“蓝精灵”这个商业品牌。1966年起,贝约与玩具厂商合作将蓝精灵制作成诸多玩具商品销售,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1976年,蓝精灵的雕像、玩偶等周边产品陆续投放北美市场,大受欢迎。当时的美国广播公司(NBC)董事长弗瑞德·西尔弗曼为女儿买了一个蓝精灵玩偶,看到女儿对蓝精灵的热爱,西尔弗曼萌发了一个“美化”《蓝精灵》的念头。于是,按照他的要求,当时著名的Hanna-Barbera动画公司,便根据蓝精灵的比利时版漫画开始着手创作电视动画片。

1981年9月,美版《蓝精灵》TV动画在NBC “周六早间节目”中首播,反响强烈。截至1989年12月,动画共播出256集,总计421个故事。《蓝精灵》多次获得美国日间节目艾美奖、北美杰出儿童娱乐节目奖,巅峰期甚至创下了42%的收视率,创下该台近20年的收视纪录,成为了北美电视动画史上的一个传奇。(想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P产业与研究)

经典IP的东山再起 60岁的蓝精灵为何能一年赚80亿?


《蓝精灵》TV动画的热播在北美掀起了一股“蓝精灵旋风”,1983年,美方趁热打铁,以《蓝精灵与魔笛》为片名,将1975年贝约监制的比利时首部蓝精灵彩色动画长片《笛子与六个蓝精灵》引入美国。为了迎合美国观众的口味,影片请来了为美国TV动画配音的原班人马献声。

《蓝精灵与魔笛》在北美公映后劲收1100万+美金,成为当时最卖座的非迪士尼动画电影,这一纪录直到1985年才被《爱心熊》刷新。影片的成功也促成了Clubhouse Pictures以及亚特兰大影业儿童电影分公司的成立。

1986年,《蓝精灵》在中国播出,成为一代人难忘的记忆。据统计,在全球,《蓝精灵》的动画片曾被译成25种文字,在60多个国家100多个电视台播放。

随着各国《蓝精灵》的播出,蓝精灵的粉丝遍布世界各地,贝约以蓝精灵为中心的商业帝国也将触角伸向全球各个角落。除了影视方面的合作,早在1991年,贝约还在法国梅斯市创办了“蓝精灵”主题公园,它的规模甚至可以和当时的迪士尼乐园相媲美。

东山再起 蓝精灵IP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

蓝精灵之所以几十年来经久不衰,固然要归功于其缔造者贝约的创作激情和不懈的努力,但更离不开其家族后人的用心经营。

1992年,在“蓝精灵”第16本画册出版一个月后,贝约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4岁。此后,他的女儿维洛尼克·库利福德和妻子开始接手经营他的商业帝国。

贝约自1958年创造蓝精灵以后,其品牌一直通过比利时蓝精灵国际商品市场推广服务有限公司(IMPS)经营,贝约去世后,这个紧握版权的家族企业认为美国市场已经过度饱和,于是决定把蓝精灵带回比利时。随后近20年的时间里,IMPS专心于欧洲本土市场,所以在美国和中国等地,蓝精灵的故事逐渐被人们遗忘。

2008年,时值蓝精灵诞生50周年。IMPSCEO,也即贝约的女儿维洛尼克·库利福德认为到了让品牌重生的最佳时机。她决定让这些小精灵高调“复出”。(想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P产业与研究)

经典IP的东山再起 60岁的蓝精灵为何能一年赚80亿?


在重新着眼全球市场的过程中,蓝精灵拷贝了迪士尼“轮次收入”的商业模式,以动画制作为源头,再利用动画的人物、情节,通过庞大的衍生品和连锁经营获取更多的收入。

IMPS开始不断拓展周边产品,包括玩具、手机应用软件、电子游戏、服装、文具、糖果等。据法新社报道,蓝精灵带动起来的产业规模超过40亿美元,以它们为基础开发出来的产品也涉及玩具、唱片、影视、游戏等诸多门类,每年由此产生的版税收益就高达500万–1200万美元。而蓝精灵每年在全球的销售额高达1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80亿元。

但不管怎么说,阔别20年后,如何再次抓住已经长大的“蓝粉”的心同时又虏获新的粉丝,并保持蓝精灵的IP价值,这些都是摆在贝约家族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IP产业与研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