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戒律是愚弄信徒的工具

佛陀入灭前,阿难提出“佛入涅槃,以谁为师?”佛陀谆谆教导“以戒为师”。佛陀最初建立僧团时,并没有制定任何具体的戒律。据《四分律》说:佛陀最初制戒是因为“故诸弟子疲厌,是以法不久住。” 如果佛陀认为他的哪个弟子做了错事,佛陀就将这一条定为律条,称之为“随犯随制”。


    戒律主要是围绕着五戒与十善的核心内容,其中心思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但戒律本身并没有强制力,佛陀鼓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环境与判断,去尽可能地遵守戒律。


    佛陀制定戒律的初衷是十分良善的,既可以促进僧团内部的和谐、纯洁和统一,也能得到其他宗派人士的尊重与认同。令人遗憾的是,佛陀过世后,戒律却被后世弟子大肆编造与篡改,原本朴实单纯的戒律变得非常繁杂与严苛,五戒,八戒,十戒,密教行部十四根本戒,菩萨戒十重戒,四十八轻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这些严苛的戒律连高僧大德都无法圆满持戒,更遑论一般学佛人,这不过是“魔佛”控制佛弟子的又一手段罢了。

null


中国汉传佛教,是拥有律藏种类最多的国家。但汉传佛教徒的持戒情况却最令人失望,由于律仪生活的废弛,所谓僧团规制早已名实俱亡。中国所谓的出家人,早已不依戒律而住,而是依佛教出家,既未具沙弥律仪,更不成比丘性。


    莲池大师自称「菩萨戒弟子云栖寺沙门」,不敢自称「比丘」。明代的寿昌禅师自称「剃发居士」,不敢自称「比丘」。近代律学高僧弘一大师自云:「就我自己而论,对于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沙弥戒及比丘戒决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说完全,止可谓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这是实话。」


    这些高僧竟然不敢自称「比丘」,虽然他们受过比丘戒,但由于对戒条无法完全遵行,只能诚实宣称他们因为持戒不圆满而未能具有比丘的资格。


    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出现2位大成就者,一位是二祖慧可,另一位是济公活佛。二祖是断臂得法,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悟道本来面目。二祖得法后,“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济公更是装疯卖傻,游戏人生,既不诵经打坐,也不戒酒肉,成天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走路东倒西歪。


    由于济公行为极不检点,被众僧告到师父慧远法师面前,慧远法师只好说:“佛门之大,岂不容一癫僧!”因此才得以让济公继续留在灵隐寺,济公从此被人称做济癫,等到慧远法师圆寂后,济公还是被众僧人逐出山门,被迫转到净慈寺。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人品一流的高僧,都无法圆满持守比丘戒?为何一代高僧济公法师公然不守戒律,装疯卖傻,喝酒吃肉?


    因为济公法师了知所有修行真相与佛门内幕,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所有的戒律真是佛所制定,二千多年前的印度时空背景,距离现代汉传佛教徒实在太遥远,很难成为佛教徒的行为准则。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戒条是现代人难以做到、毫无意义、完全不合常情的,无法发挥戒律的功用。请大家用心思考,现代人受这种戒到底有何意义?

null


《增一阿含经》卷38〈马血天子问八政品〉:世尊告(比丘)曰:“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三昧成就者……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这段经文清楚地将戒律、三昧成就(禅定)、神足飞行归为一类,都是世间法(世俗常数)。世间法是缘起、有为的,是可以变通的,戒律是根据印度佛弟子当时的情况而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


    在《五分律》卷22文中,释尊曾告诉诸比丘:“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佛这段开示,更加明白告诉我们,在不同时空环境之下,戒律如果滞碍难行,对旧有戒条应舍则舍,如有必要新增戒条,则必须增加,因时因地制宜。


    我早期受过五戒、八戒、菩萨戒,我非常认真持戒,却给家庭和事业造成极大困扰,处处绑手绑脚,一般人都不喜欢跟我们接近,感觉难以相处,连一起受戒的几百名同修都变得好陌生,因为大家很怕一不小心犯戒,将来会受到严厉的地狱果报。学习真法以后,我才了解如何持戒,我持的戒律是 “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人都有趋光性,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加庄严美好。我深知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有很多缺点,但我学会全然接受自己,不论优缺点,概括全收。由于深爱这个并不完美的自己,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我愿意改变。虽然不再持有形有相的戒律,但我的心明显清净多了、善良多了、正面多了。智慧快速提升,福报快速增加,善缘快速累积……我变得很阳光、很快乐、很满足,人们都喜欢接近我,感受这股正能量。


    我很欣赏六祖所说的“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每个人心里都有把尺,知道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在历缘对境中,自然会找出最佳的进退尺度。真正的持戒其实是非常轻松愉快的。 


null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其中有个“不妄语”,不能说谎,要说真实语。但事实上,大乘佛教却是所有宗教打妄语最严重的,不仅所有大乘佛经是后人所伪造,里面的故事更是牛皮吹破天,相信佛菩萨看了,也会感到汗颜,那根本不是事实啊。


    六祖说:“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所有经典都是因人而立,世间假设没有烦恼众生,就根本不需要佛法;好比没有病人,就不需要医生。我们要学习佛法的精神,而不是表象。佛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大家现在看到的佛教,早已不是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佛教,如果佛活到今天,他一定会向全体佛教徒抗议:我当初没有这样讲,今天的佛教被你们改得面目全非。吃素、念佛、持咒、诵经这些表面功夫,和真正的修行是八竿子也打不着,没有半点关系,“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得作佛?真经不在纸上,诵经岂能成道?”


    而后世戒律之细之严,也远非佛陀时代可比。过与不及,皆为病因。被三千威仪层层包裹的佛教徒,在注重表象的“魔”佛法牢牢禁锢之下,最终失去了智慧辨别的能力,耗费一生的光阴,却离真修之路越来越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