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髓鞘是指髓鞘形成后发生的髓鞘损坏,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包体及轴突相对受累较轻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脱髓鞘疾病主要指脑白质营养不良,以儿童多见。获得性脱髓鞘疾病又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周围性脱髓鞘疾病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急性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中枢性脱髓鞘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脱髓鞘病变一急性发作或亚急性损害神经中枢的疾病,发病高峰为二到三周,若治疗延误受损神经继发缺血变性则发生多发性硬化,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及生命,多为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由于本病导致髓鞘脱失致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继发轴索损害从而复发使神经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继发加重·
脱髓鞘疾病是一类病因不相同、临床表现各异、但有类同特征的获得性疾患,其特征的病理变化是神经纤维的髓鞘脱失而神经细胞相对保持完整。髓鞘的作用是保护神经元并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得到很快的传递,所以,髓鞘的脱失会使神经冲动的传送受到影响。
急性脱髓鞘性疾病的神经髓鞘可以再生,且速度较迅速,程度较完全,虽然再生的髓鞘较薄,但一般对功能恢复的影响不大。慢性脱髓鞘性神经病,由于反复脱髓鞘与髓鞘的再生许旺细胞明显增殖,神经可变粗,并有轴突丧失,因此功能恢复不完全。
脱髓鞘病的彻底治愈方法, 该病机理复杂多变,症状繁杂不一,这里只作简单介绍。治疗时一定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则为补养气血,调和阴阳,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培元固本,利湿化浊,解毒祛邪。中医治疗,标本兼治,与西医治疗相比,预后良好,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有着独特的医学理论,通过辩证施治,对很多疑难杂症都有特殊的疗效。中医将该病归属于传统医学中的“痿证”,我们认为该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邪内侵,邪犯髓海,神机失用而导致,所以治疗以补养气血,调和阴阳,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培元固本,利湿化浊,解毒祛邪为总则。根据病因和证情,又有皮毛痿,肉痿,脉痿,筋痿,骨痿,湿热痿,湿谈痿,燥热痿,血瘀痿,阴虚痿,血虚痿,气虚痿,肝肾下虚痿等之分,治疗时辩证求因,分别以清热润燥,清热燥湿,益气健脾,滋阴养血,补益肝肾,行瘀化痰等法治之。治疗中我们也配合具有抗病毒,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微循环等功效的中草药,以恢复局部残留机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