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游荻港】——陈果夫探亲码头,荻港女婿的乡愁记忆!

原标题:【耳朵游荻港】——陈果夫探亲码头,荻港女婿的乡愁记忆!   ▲△  点这里·就现在·喂饱你的

原标题:【耳朵游荻港】——陈果夫探亲码头,荻港女婿的乡愁记忆!

▲△点这里·就现在·喂饱你的耳朵▲△

1947年春,一艘看似不起眼的小舟缓缓停靠在荻港码头。早已等待多时的乡亲们喜出望外,夹道欢迎。是谁,能让人才辈出,见多识广的荻港人如此不淡定?

对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应该对国民党四大家族并不陌生。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氏兄弟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牢牢掌控着整个中华民国的政治经济走向,煊赫一时。今天造访荻港的,正是四大家族中陈氏家族的掌门人,陈果夫。

陈果夫先生最为人所熟知是他的政治家身份,当年蒋介石让他全权负责国民党党内建设,以陈果夫为运转核心,因此,坊间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事实上,陈果夫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他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金融实干家。虽没有传统强大的家学或留洋背景,但陈果夫硬是从钱庄一基层会计一路摸爬滚打到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的高位,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少不了陈果夫的个人努力,但更重要的,是一位荻港贵人的栽培。

这位贵人不是别人,就是咱们荻港鸿远堂的前主人——朱方淦,字五楼,是当年上海滩首屈一指的金融大鳄。五四运动开始后,朱五楼以上海钱业会会长的身份签发了钱业罢市决议,有力地支持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朱五楼提出了利用复市之际,停止使用外国银元的动议。在支援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和发动上海罢市以支持北京五四运动以及抵制外国银元流通等活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正因为五四运动,朱五楼结识了革命青年陈果夫。

右上为陈果夫

彼时的陈果夫,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言传身教,是中国同盟会的骨干力量。朱五楼非常欣赏这位年轻后生,不仅吸纳他来到自己的钱庄,教授他金融知识,还把女儿朱明珠许配给了陈果夫,于是陈果夫便成了荻港的姑爷。

新姑爷刚来到荻港,立刻就被荻港的地方美食给征服了。荻港虽小,但美食自成一派,烹饪技法一流自不必多说,食材的选择更是让人赞叹,尤其是每天新鲜打捞上来的河鱼,鲜嫩可口,让陈果夫欲罢不能。陈果夫先生对营养和烹饪很有研究,当时找到荻港小有名气的施庆生做其私家厨师。施庆生做,陈果夫吃,觉得不好吃就改,一来二去,慢慢就形成了“陈家菜”的几十道精髓菜肴。如今,陈家菜成为了鼎鼎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荻港生活期间,陈果夫一直住在岳父朱五楼家,也即现在的鸿远堂里。鸿远堂大门朝南,上漆红色对联诗句两行:“远水振家声,文山传书胃”。门前有大石元宝一只,显示当时朱家的财势。往里有四开间三进深二天井,东边紧紧挨中堂的楼房是陈果夫与夫人朱明珠的住房,其下天井有石桌石凳,花坛等园林设施。园内环境十分静谧雅致,草木幽深,院墙高耸,将一切喧嚣隔绝在外,可谓是名副其实“深宅大院”。

虽然陈果夫在荻港吃得好,睡得香,但因工作繁重,他不能久待。但即便如此,陈果夫却把「荻港」跟「故乡」画上了等号。

1947年的春天,国民党元老陈果夫携夫人(朱五楼长女)朱明珠,回乡探亲在此码头上岸,向乡亲们致意,受到荻港众乡亲热烈欢迎。他深受感动,留下一首《故乡》诗,字里行间寄托着他浓浓的乡情:

我希望我的故乡,山河无恙;

我希望我的故乡,人文发扬;

我希望我的故乡,腥膻洗尽,从此无人敢侵略;

我希望我的故乡,爱我如慈母,不让我漂泊他乡;

我爱我的故乡,我永远不愿离开,我的故乡!

陈果夫说他不愿离开他的故乡,只因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败退台湾,陈果夫也跟随前往;几年后,陈果夫便病重而亡长眠在那块草木葱茏、四季常青的异乡土地上了,终年 59 岁。

陈果夫死后,文章著作被汇编为《陈果夫全集》,胡适对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论人论事不能不公平,我读了陈果夫先生的著作之后,和我平常对他的认识,觉得他了不起。他以一个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能写出这么多著作来,老实说,我们今天在北京大学的,还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到。」一个国民党「老党棍」的作品,能得到胡适这样的大家如此中肯的评说,足见其水平与功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