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是以壮族为主的世界城市 曾是壮族唯一王朝帝都


原创: 农文兴 



null



广西首府南宁(壮文Nanzningz)是以壮族为主的世界城市  南宁历史上曾经是壮族唯一王朝的帝都

 

 

为了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近年来,南宁修建了地铁、机场、城市快速路、高架桥、公园、图书馆、文化中心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强劲发展,南宁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活力的首府。

 


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8)》,将公认的世界城市研究权威组织——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最新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与其 2000年开始的五轮排名进行对比,南宁赫然上榜。

 

null


2000年至2016年间进入世界城市行列的各国城市由227个增长到361个,增幅近6成。其中,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入列的世界城市从2000年的6个增长到2016年的33个。

 

 

南宁,简称邕,古称邕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南宁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紧邻粤港澳琼,是华南沿海和西南腹地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连接点,是新崛起的世界城市。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唐朝贞观八年(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朝廷为取南疆安宁而将邕州改名为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为自治区首府。

 


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壮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2018年底,南宁市常住人口766万人,其中壮族占51%。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49%。

 


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颐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广西壮族的先民。


 

在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内蒙、西藏、新疆、宁夏都曾经出现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广西壮族却鲜见提及。那么,广西的壮族在历史上建立过政权吗?

 


壮族是中越边境地区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的跨境民族。今天,中国与越南的交界的地方主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云南与越南交界的十几个县市里,壮族都是当地的主体民族。

 


同样,国境的另一侧,即越南的北部各省,也是壮族(越南称侬族)的聚居区。壮族跨境而居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越南脱离中国的统治之后,建立自己的国家。这样一来,壮族地区首当其冲成为中原王朝与交趾国的缓冲地带。

 


唐宋时期,韦、黄、周、侬四大壮族姓称雄于广西,在相互争夺中,侬姓占了上风。宋初,侬氏家族与大宋政权交往密切。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党犹州出生的广源州侬民富威望日高,被大宋朝廷封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侬民富子孙父亲侬全福(又作侬存福)原为傥犹州(今广西靖西)知州,后来又不断兼并领地,占有了万涯州(又作万崖州,今广西大新县境)和武勒州(今广西扶绥县境)。

 


侬智高1025年生于傥犹州(今广西靖西市),成年后跟随父母东征西战,屡立功勋;加上从小聪敏过人,饱读诗书,成为广源州惟一中举的读书人,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父亲侬全福被交趾杀害后,侬智高继位,成为广源首领。

 

 

为了取得宋朝的信任和支持,侬智高还多次向朝廷进贡大量黄金和战象,自动要求归附宋朝。但却屡遭到拒绝。

 


为摆脱交趾国的控制,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十六岁的侬智高与母亲集聚族人,在傥犹州宣布建立“大历国”,与交趾相抗衡。交趾国王李德政当然不能容忍侬氏家族的后代东山再起,于是再次出兵讨伐,侬氏力不能敌,全家尽数被擒。

 


但此时李德政却另有打算,将侬智高释放回籍,还实授侬智高广源州知州衔,并将雷、火、频、婆四峒及思浪州(今广西龙州以西的越南境)划归侬氏统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侬智高的势力有了进一步增强,范围包括今天广西的靖西、德保、龙州、天等、田东、平果、马山、巴马、凤山、田阳(田州)、百色、凌云、田林、隆林、西林等县。这年农历二月初一,侬智高在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市安德镇)建立“南天国”,定年号为“景瑞”。随后,侬智高完全占领了今天广西的左右江地区,公开宣布与交趾国决裂。交趾国以太尉郭盛溢率兵来攻,却被侬智高打得落花流水。

 

null



景瑞三年(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二月,侬智高奉表请求归属宋朝,以统摄诸部,但是遭到宋仁宗的拒绝。三月,又以驯象、金银来献,请求内属,宋仁宗以其役属交趾为由,再次拒绝请求。北宋朝廷这一系列的无理拒绝,最终点燃了侬智高起兵反宋的导火线。

 

 

侬智高以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人为谋臣,以族人侬建侯、侬志忠为主将,制定了进攻邕州的计划。景瑞四年(北宋皇佑四年壬辰)四月初六日(1052年5月7日),侬智高下令放火烧毁了自家的营寨:“平生积聚,今为天火焚,无以为生,计穷矣。当拔邕州,据广州以自王,否则兵死!”一场横扫岭南、震惊全国的反宋战争正式开始了!

 



起义军浩浩荡荡,攻德保,略田阳,沿右江东下。次日,横江寨(今田东县境)大捷。时值初夏,连日大雨,江水上涨,战船快速前进,很快攻克邕州西郊永宁郡(今属南宁市西乡塘区),永宁郡太守吴某父子皆战死。邕州知府陈珙见事不妙,飞报附近各州及下游沿江郡县,请求援兵。各路援军陆续抵达邕州与起义军交锋均不敌。五月初一(5月31日),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邕州!


 

侬智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南国”,称“仁惠皇帝”,改年号为“启历”,定都邕州,封其母阿侬为皇太后,十一岁的长子侬继宗为太子;沿循宋朝制度封官建政,谋臣黄师宓以下,皆称中原官名。同时他还下令打开监牢,大赦囚犯。

 


侬智高设想“大南国”的疆域不仅仅局限于广西,而是东至今天的广东省境内,北至今天的湖南境内。因此,在邕州称帝后,启历元年(北宋皇佑四年壬辰)五月初九日(1052年6月8日),侬智高便率军按既定方针东征与北伐。短短的十多天势如破竹攻下两广的横州、贵州、浔州、龚州、藤州、梧州、封州、康州、端州九州,直达千里以外的广州!

 

 

null



侬军把广州城围水泄不通,但由于广州城坚防严,时值夏天台风季节,整整围攻五十七天依然攻不下广州城。这样就给了宋朝集中兵力南下的时间。在极为不利的局面下,侬军不得不撤围而去挥师北伐,连续攻克清远、英州、韶州、连州、贺州,接连击毙宋朝名将。按照原计划,侬军是向今天的湖南省进军后,便打算以主动的地位与北宋朝廷议和。但宋仁宋赵祯却任命枢密院(宋朝最高军事机关)副枢密史狄青为征南节度使,又以孙沔为狄青的副手,统领二十万大军(包括一支骠勇的西夏吐蕃骑兵),从京都日夜兼程南下镇压起义军。宋军的先锋即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传人杨文广。

 


侬智高和军师黄师宓商议后作出回师邕州的重要决定。班师南下时,侬军一路攻破桂州、柳州、宜州。正在此时,狄青的先头部队开到了,先锋杨文广率兵在桂州附近与侬军正面相遇,结果宋军受创,杨文广被困最后得脱逃。十月十二日(11月6日),侬智高进入邕州。但是,在宋朝大军压境之下,侬智高却日夜砍伐木材,制造舟楫,准备再攻广州。

 

null

 



大南国启历二年正月十六日,宋军冒着狂风暴雨,利用黑夜为掩护,突破了大南国号称天险的昆仑关。正月十八日(2月9日)早晨,宋军和侬军在距大南国都城邕州只有二十里的归仁铺(今南宁市兴宁区三塘)摆开了战场。侬军先胜后败,黄师宓、侬建侯、侬智忠(智高之弟)等人被俘虏。午后,侬智高退回邕州城,狄青则乘胜追击至城北,并扎下大本营。当天深夜,侬智高舍弃帝都邕州,带领母后、御弟、皇后、太子,投奔特磨寨(今云南广南)。

 

 

正月十九日(2月10日)黎明,狄青带领宋军攻破邕州,大南国灭亡。

 


今天,我们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因为过于强调“统一”而忽略了对“多民族”的表述,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被完全纳入了“统一”的叙述范围,而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纪堪谨修的《南宁府志》卷四十亦说:“智高能属文,尝举进士不第。”侬智高上京会试三次都落选。宋之举人(或称举进士)有一个特别称号,谓之觅举,即驱驰府寺之庭,出入王公之第,做人所不知之的勾当,然后得选。赵宋王朝的科考作弊,令人愤恨。史上记载,张元因落选,去西夏投敌,这固然不对,惟侬智高为此起义,是可以谅解的。究其动机,虽有为其本人鸣不平,求功名,找出路,但后来宋朝对于两广人民,许以特奏名殿试,和定“两解试摄官之路”,连广东人民,都受其惠,容易取得功名。故有“初侬智高之平,推恩南方”,这显然也是侬智高起兵反宋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

 


在交趾国王杀害其家父后侬智高多次请求归属宋朝,希望和宋朝军队一起抗击交趾国的侵略,而宋朝一再拒绝他的合理要求,使得他和壮族人民处在生死存亡的夹缝之中,不得不发动起义,客观上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因此,侬智高不仅是壮族英雄,而且也是中华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

宋·狄青《京观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元·脱脱《宋史·广南西路》《宋史·广源州》,越·史馆钦奉编定《大越史记》,宋·李攸《宋朝事实·平广南蛮贼侬智高》,宋·余靖《武溪集·大宋平蛮碑》,宋·杨仲良《通鉴长编织事本末·广源叛蛮》,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侬智高》,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黄振南著《壮族英雄侬智高》,《南国早报》,2009年7月11日,罗彩娟著《侬智高研究综述》,《广西民族研究》 2009年第3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