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圣走,都有美食的圣诱! | 记一次泉州满煎糕牵引的深圳山旅

原标题:每一次圣走,都有美食的圣诱! | 记一次泉州满煎糕牵引的深圳山旅 这次参加者有,前景出头鸟@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原标题:每一次圣走,都有美食的圣诱! | 记一次泉州满煎糕牵引的深圳山旅

这次参加者有,前景出头鸟@几得意,媒体人阿玮、廖杲,爱远行的@思念远方和他的亲密伙伴#雪哥,律师崔小平,企业界的老罗、Stanley,保险业的@蒲公英,毕业生@阿凯,还有穿得不伦不类的本尊。

当然,还包括不遗余力支持我们行动的仙湖植物园植物专家张寿洲博士。

每一次圣走,被说得很纯洁,其实呢,都是阳谋,背后都潜藏着美食的诱惑。我们“龙脊行”爬行群组,每一次在深圳或者香港进行弛行,都以一顿AA制的美食犒劳自己,画下句点。1208这日,星期六,我们在一家川菜馆祭牙,而行动的前后,我以泉州的正泉茂肉饼和传统小食满煎糕,分享大家。

【视频】以满煎糕的圣诱,龙脊1208行在仙湖植物园进行

正泉茂肉饼和传统小食满煎糕,都是我的家人在周四从泉州特快来的。现在的快递风驰电掣,可以及时我及佬友的馋欲之急,大家知道,我是个“重食夭寿”

见文章《我苦啊,家乡人骂我是“重食夭寿”》,虽有牙齿被震落,但每日的生活仍以美食为依归。

小的时候,卖早点的拿着篮子,在街头巷尾吆喝,除了油条,还有碗糕,再一个就是满煎糕了。

满煎糕是以面粉、蔗糖、花生仁作为主料,以白芝麻、苏打粉、泡打粉、水作为辅料制作而成的美食。原来它也有英文名,叫Bán-tsian-ko。

关于它的典故,说来话长。

相传它的由来,与清末名将的左宗棠有关。

公元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此后中土战事连年,民不聊生。约在150年前,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入侵福建时,左宗棠(1812-1885年)率领清兵前往平定,为了使军队不骚扰民众,又可快速吃饱,增强作战力,他就想个法子,把包卷大葱、沾辣椒的传统“咸面饼”,改用福建盛产的蔗糖和花生碾碎成粉后,撒在烘烤后的松软煎饼上,经对折、切块后变成甜食的煎糕,如此一来,士兵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容易入口饱食,战力倍增,攻无不克,终于平定了太平军的动乱。于是这种煎糕就在福建流传开来,最后还成为当地美味、价廉的小吃。

光绪九年(1883年)左宗棠再次誓师福建,他指派王诗正组军登入台湾,以对抗在台南的法军,于是“满煎糕”也随着王诗正的部队传入了台湾,而台湾人改称它为“面煎饼”。台湾的“面煎饼”,有甜、咸多种口味,甜的有花生、红豆、奶油、芝麻、黑糖等口味,咸的有萝卜丝、高丽菜、起司、葱味、肉松等口味,不仅承传了福建的传统“满煎糕”,更把它加以创新、发扬光大。

【视频】“满煎糕”在东南亚被叫做“曼煎糕”,也称作闽南版的铜锣烧

“满煎糕”也随着福建人移民而传入了南洋,而槟城人改称它为“曼煎糕”或“慢煎糕”;而怡保人改称它为“大块面”;而新加坡人改称它为 “面煎糕”或 “米煎糕”;而吉隆坡的广东人改称它为“煎㶶包”。纵使各地区对它的称呼叫法有所不同,但是它的食用方便、美味、价廉的特性,在掳获当地居民的味蕾时,永远攻无不克。

这日行走,我们还遇到一位知音——一位在山上叹茶的潮州兄弟。一见如故,他盛邀我们一一呷茶。闽南与潮州同宗同源,茶恰似闽南话,是共同语言。而在这仙境般的环境,其实我们更广域的共通语言是大自然——我们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为我们画下圣行句点的是一顿令人舌魂颠倒的川菜大餐。11个人,每人46元,童叟无欺。圣走体现着分享、分忧和分享的精神,这正是集体弛行的意义所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