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作品欣赏(2)

null

拉斐尔

Raffaello Sanzio

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

拉斐尔,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他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拉斐尔短短的一生(只活了37年)创作了近 300幅画,其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幅占绝对优势,所以人们习惯上把拉斐尔与娇美柔顺的圣母形象联系在一起。拉斐尔的圣母像就性格特征的表现风格来看,也是随时代而略异的。1504—1508年,拉斐尔居留佛罗伦萨期间,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他充分利用佛罗伦萨能提供给他的一切:他研究解剖学、观察大自然和新的社会中人际关系。他对生活、对人、尤其对女性和母亲更加充满感情和爱,他要把佛罗伦萨的全部艺术精华变成自己的营养。同时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佛罗伦萨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一系列圣母像,它们奠定了拉斐尔在西方广大阶层中最受欢迎的地位。1505年创作的《金翅雀圣母》和《草地上的圣母》,1507年创作的《圣母子和施洗者圣约翰》。它们皆以圣母和婴孩耶稣、圣约翰组成的三角形为构图中心,背景展现一片田园风光。母亲与幼童的神态与位置皆具亲密呼应与均衡和谐的关系,是运用达·芬奇构图原则的佳作,但在灵通简朴方面又有过之。综观他此时的画作,以其自成一格的秀美和谐引人注目,构图的均衡与情致的优雅,即使在佛罗伦萨艺坛也称独步。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羽毛已经丰满了,可以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他想到罗马去一显自己的才能,让世人看一看谁是当今意大利最优秀的画家。

作品欣赏

圣母子

null

拉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拉斐尔的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只有一个拉斐尔,他为我们创造了女性美的典范,以至这种典范到今天仍是后辈们难以企及的;只有一个拉斐尔,他使圣母真正回到了人间,成为我们理想中柔美的化身。画中,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母亲与孩子头上环绕的两道光环,是他们圣洁的标志。拉斐尔无需用这种标志来展现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他把年轻的母亲绘得那样甜蜜,梦幻般的脸画得如此温柔,当我们看着她时,我们想到的只能是圣母。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根本没看任何东西,因为它们追随着她的思绪。她正在沉思,似乎没有注意到婴儿耶稣把他的小脚放在她那只搁在膝盖的手上。她的另一只手抱着婴儿。当我们把她的双手与脸放在一起理解的时候,我们感到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婴儿的存在,她在想着耶稣与他的未来前程。 与他的母亲相比,小耶稣画得比他那个年龄的男孩大是自然的。拉斐尔创作这个孩子的肖像的方式,确立了耶稣在画中的重要位置。看圣母脸,我们可以发现,她与希腊杰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维纳斯头像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因为,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在对古代艺术进行研究。但也有不同,拉斐尔把圣母的脸画得更加温柔,他把古代女神的神态画得更精致、更柔和,赋予了一件古代异教徒的艺术作品以新的基督教的含义。

草地上的圣母

null

草地上的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作品赏析 1505年 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十六世纪之前,一说起圣母,信徒的脑海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有的死板,有的慈祥,有的悲戚,有的欢乐。拉斐尔这幅《草地上的圣母》一出,迅速变成了她的标准像。画中的她,慈爱,祥和,平静。多日劳作的人看到她,身体上的疲劳几乎瞬间消失;罪孽深重的人看到她,愿意在她面前坦诚自己的罪,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宽恕;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看到她,增加了面对无常世事的信心;行将就木的人看到她,也就不再畏惧那未知的天堂。栩栩如生的效果,来自拉斐尔妙到毫巅的技法和反反复复的探索。这圣母的脸,是理想化的脸,画中的风景,也是理想化的现实。拉斐尔笔下的色彩,产生了发光的效果。以颜色明暗的变化,让画中事物的边缘有阴影,让事物的中间有高光。同时这又产生色彩振动的效果:画面左边圣母的红色上衣与绿色草地、右边黄色土地与蓝色袍子,这些互补色互相映衬,构成和谐。这幅画又是几何形状的集合:圣母头上的光晕、她的发髻、她的领口、袖口上的金线,圣约翰和耶稣头上的光晕,都是圆形;而三个主要人物的构图、圣约翰和十字架、耶稣和圣母的右手,这又都是三角形。包容的圆形和稳定的三角形,让观者对圣母和耶稣充满信任和敬仰。这幅画集不同形式的美之大成,理想的人体、充沛的光线、简约的构图、和谐的秩序,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观者:来吧,拜倒这三位一体之前,这就是你的救赎。

阿拉贡的乔安娜

null

阿拉贡的乔安娜 意大利 拉斐尔

画中女子衣着华贵绚丽,面容端庄文雅,秉承了他柔美的画风;只是手的姿式僵硬紧张,从结构关系看更象是宽衣大袍下另有他人隐藏在其身后,更加之右边背景的黑暗中伸出的两只兽头,使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邪气。

嘉拉提亚的凯旋

null

嘉拉提亚的凯旋 意大利 拉斐尔作品赏析 1512年-1514年 收藏于意大利罗马法列及那宫。这幅画显示了拉斐尔作品的平衡、和谐与完美均来自科学的几何框架。这幅壁画表现了在十天使引导下驾着由海豚牵引的巨大螺壳破浪前进的嘉拉提亚女神,成双成对的人鱼和海中水神在水中簇拥着她,在女神上方的天空中拉满了拉弓的爱神。这幅画虽然与宗教无关,但画中女神造型的面部及姿态却和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的亚历山德拉的圣卡塔利娜的画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整个场面的格调显然受到古代希腊神话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人物和构图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技法、光线及人物的变化等方面。在澄莹的白云及青、绿、紫浑然一体的海底与天空的烘托下,人鱼黝黑的肌肉和仙女粉妆玉琢的肌肤显得分外鲜明,尤其是那缠绕、衬托女神全身乃至金黄色长发的迎风招展的猩红披风,衬着水神披风鼓起的黄色纱巾,更是鲜艳夺目。此画明显地分成上下两半,重点在下半部:人物齐聚,姿态神情各异,动感十足,但画面仍显得平稳和谐。其色彩明暗的对比也在各颜色衬托下,达到饱满的张力效果。这种完美恰恰来自一种刻意讲究的风格:一种不露痕迹的严密及平衡外貌。

基督显圣

null

《基督显圣》是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也是拉斐尔临终前的最后一幅杰作。内容取材于马太福音: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间就在他们的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忽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并同耶稣说话。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从云彩里传出来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门徒听到,就俯伏在地,极害怕。耶稣进来,抚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这里。在拉斐尔的这幅画中,地面上的光线虽然是阴暗的,但人群却被基督显灵的光所照亮。在空中卷起的风暴中,圣光和云朵将基督托起,犹如从天而降来到人间。在基督两边飞腾着的是摩西和以利亚,在山顶上躺卧着的是吓坏了的门徒。画家在这里运用了螺旋形造型技法,造成一种旋转的运动感,三个门徒中姿态各不相同:雅各掩面伏地,彼得惊恐万状,而约翰则被惊吓得晕头转向,都表明在神力面前无能为力。画面划分为天上和人间两部分,据记载,画的上部分出自拉斐尔本人手笔,而人间的人群则是以罗马诺为首的学生们画的。但据考证,画面左下角的那位圣安德鲁是拉斐尔所画,他的姿态动作前伸转首,身体的明暗对比强烈,这种大反差造型,为70年后的卡拉瓦乔所发展。画面色彩鲜明、响亮且丰富,这表明他吸收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成就。

圣体的评判(圣礼之争)

null

圣体的评判 意大利 拉斐尔

16世纪初,负责圣彼得大教堂与梵蒂冈宫的总建筑师是拉斐尔的叔父布拉曼特。为了让拉斐尔来罗马一显身手,建筑师说服了教皇朱理二世,请这个年仅25岁的画家前来罗马完成教皇办公室内一系列壁画。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的神圣不凡与神甫们在隆重圣事上谈论圣典细节的场面。这里有作为圣餐(即圣体)象征的圣饼,它放在全幅构图中间的祭坛上。画上展开的事件共分两大层次,即两个不同场面--人间与天上。在天上,象征圣父的形象是在圆拱形画面的最高处,两侧有诸神与天使长加百列;在他的下面是处在光芒万丈的圆形光环之中的耶稣,他以裸体形象展现。在耶稣两边,是圣母与施洗约翰,在耶稣的云彩下有一球形,内有一只鸽子,它是圣灵的象征,如此来构成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圣经中所述的各路先知与使徒们分坐在两侧,气势十分庄严,脚下彩云翻滚,形成一个天上人间的大间隔。在这一长条的浮云下面,乃是数量众多的人间著名人物形象。这里有神甫、主教、祭司、老人和年轻人。每个形象都画得极其生动。观者可以从中找到但丁、萨伏纳罗拉、虔诚的僧侣画家安哲里柯,等等历史人物。拉斐尔运用卓绝的造型技巧,极有条理地、节奏感强烈地布置了这些真实人物形象,给人以鲜明难忘的超历史聚会的印象。下面的凡人画得要比天上的圣人生动得多。有的显得潇洒从容,有的体形结实严谨,有的落落大方,一派学者风度。这里的色彩十分饱满、深沉,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签字大厅是梵蒂冈内一间规模较小的房间,纵向仅9米长,横向约6米。外形线是半圆形拱门。远看上去它象半圆形的弧窗,所以壁画只有顺其墙壁本来的造型进行描绘。拉斐尔利用上部的半圆拱弧作了恰到好处的处理。他画成拱形建筑细部,使画面与墙面本身顺乎自然,这是拉斐尔的匠心独运。 另一个特点是,所有四幅壁画,除了“诗学”以外,都是与宗教哲学有关的。可是“诗学”恰好与“神学”这幅壁画毗邻而居,这种基督教与异教(希腊神话被视为异教)和平共处的现象,正说明了当时教会对于异教文化的容忍态度。在这里既可见到亚当与夏娃获罪的事迹,也能领略阿波罗如何战胜马尔斯的神话。它们与作为上帝儿子的耶稣求同存异,恐怕不是讽刺,也不是闹笑话,乃是拉斐尔时代的一种思想进化的现象。当时人们,甚至连教会司职人员也对一些宗教清规戒律持阳奉阴违的态度。历史总是这样,当年基督教被罗马军百般镇压,最后和解了。现在这座教皇办公的官方大厅里,基督教也与古代罗马文化趋于和解。不管怎样,拉斐尔在这里是有意无意地注入了一种战胜禁欲主义的入世思想。这幅壁画的制作年代约在1509~1510年间。壁画的底边为769.5厘米。拉斐尔的壁画《圣体的评判》又名《圣礼之争》,是一半圆形庞大构图。天上的人群和地下的人群均排列成弧形,地面上画的是人数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天上画的是神的三位一体: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鸽子,12圣徒围成半圆坐在耶酥的两边。整个画面人物虽多,但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神态各异的人物活动都是紧密相联,互相呼应。上方表现的是天上的神明,下方表现的是人间对神明的崇敬和对教义的理解和讨论。天上和人间均排列成弧形,用两个相反的弧形和远近法的透视感来加深广阔的空间效果。云层上方的画面可分成三部分:(一)上方是一圣父上帝。(二)中央部分体现基督教的一圣父、圣子、伍圣灵“三位一体论”的教义,圣子耶稣在中间。(三)下方有一只伍鸽子代表圣灵。居于半圆屏风之中的耶稣,凌驾于整个圣礼场面之上,他脱去上身,袒露身体展示自己的伤处。耶稣的左边是二圣母玛利亚,右边是拿十字架的四施洗约翰。拉斐尔把达·芬奇的肖像画在画面的右边第四人,表明他对达·芬奇的崇敬。上绘有人数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其中有各代教皇、圣徒、主教、红衣主教、神父以及教父们。他们似乎正在举行隆重的仪式,并展开对圣体的学术研究。中央是祭坛,祭坛上摆著圣餐盒,拉斐尔以之作为整个画作的中心和消失点,从而把天上和人间的动律结合起来。(一)祭坛左边身著红衣未戴帽在埋头沉思的是格利戈里,坐在他身边身著华贵服饰的是阿甫罗西。(二)祭坛右边两位穿著袈裟的是哲罗姆和奥古斯丁。哲罗姆抬头仰望上天。奥古斯丁则侧身而坐,好像在对坐在台阶上的青年讲解什么问题。右端有一青年正在凭栏探身,顺著他身边之人手指方向观看,那是西斯廷教皇,他神情沉著、自信,昂首向祭坛走去。教皇身后是《神曲》的作者但丁。左端有一秃顶老人靠著栏杆看书,旁边的人也在凑著观看。老人似乎是向他们解释书中内容,另一青年人,用手势表示请他去往中间祭坛,很多人也都在走向中央。有一人正在跪著祈祷。画面上还绘以优美的风景作陪衬。

圣母画像作品

埃斯特海兹圣母

null

安西帝圣母

null

布里奇沃特圣母

null

德拉腾达圣母

null

迪奥塔莱维圣母

null

粉红色的圣母

null

黑衣圣母

null

加瓦圣母

null

康那斯圣母

null

科隆纳圣母

null

蓝色王冠圣母

null

洛雷托圣母

null

玫瑰圣母

null

尼科利尼·考珀圣母

null

圣母的加冕

null

圣母子和圣徒

null

圣母子和圣徒

null

索利圣母

null

泰拉诺瓦圣母

null

新奥尔良的圣母之家

null

肖像作品

阿尼奥洛·多尼

null

宾多·阿托维提

null

红衣主教

null

红衣主教德·比比恩纳

null

教皇朱利欧二世

null

拉斐尔自画像

null

马达莱娜·多尼

null

男子

null

年轻的彼得·本博

null

年轻男子

null

佩鲁吉诺画像

null

圣塞巴斯蒂安

null

天使,巴隆基祭坛

null

天使,托伦蒂诺的圣尼古拉斯

null

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

null

孕妇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