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研社】门捷列夫坦克为什么这么方?它跟元素周期表又是什么关系

原标题:【武研社】门捷列夫坦克为什么这么方?它跟元素周期表又是什么关系 ▔▔▔▔▔ 坦克的出现无疑是

原标题:【武研社】门捷列夫坦克为什么这么方?它跟元素周期表又是什么关系

▔▔▔▔▔

坦克的出现无疑是陆战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产物。观之早期的坦克,如果说英国的MKI还“像点样子”,那么德国的A7V看起来则与“铁盒子”别无二致。当然,还有更方的...这就是今天的主角——门捷列夫坦克(或许应当称之为战车)。

门捷列夫坦克的外观

有没有感觉很方?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它是怎么方的

为什么叫门捷列夫坦克

为什么叫门捷列夫坦克,它与元素周期表又有何关系?因为坦克设计师名字就叫门捷列夫,是那位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创造者)的次子瓦西里·门捷列夫。关于他造坦克的故事,就又是“海军上岸”的故事了。

瓦西里·门捷列夫和他老师的合影,看得出来自小就是“海军”

瓦西里·门捷列夫自幼就对军事有浓厚的兴趣。1903年,17岁的他进入尼古拉斯一世海军工程学院读书。5年后在沙俄涅夫斯基造船厂担任设计师,此时的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海军工程师。都说大舰巨炮是男人的浪漫,但身在沙俄的门捷列夫与浪漫是无缘的,他只能参与些潜艇、拖船、布雷舰的设计。在那之后他就动起了“登陆”的心思

关于“跨界设计”的故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戳下图了解“飞行坦克”

长方体坦克诞生

从1911年开始,瓦西里·门捷列夫开始着手设计一种“谁也没见过的,攻守兼备的移动堡垒”。值得注意的是,俄国此前从未有人提出相似的概念,当时也没有任何的招标项目,一切都是这位“海军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自主设计的。1911-1915年之间,门捷列夫凭借自己所学知识,充分借鉴在造船厂修习到的设计经验,独自完成了坦克的大部分设计。

这应该是包含门捷列夫坦克最全的一张结构图

按照最初的设计,这是一种重达173吨的超重型巨兽(充分借鉴了舰艇设计)。战车全长11米、宽4.4米、高2.8米,看上去就是个长了履带的方盒子

门捷列夫“巨兽”与人的尺寸对比图

▐武器配置:门捷列夫坦克与后来的M3“李”有相似之处,都是车体扛大炮+头顶小炮塔的设计。其所用的主要火炮就是海军的120mm凯恩加农炮,炮管从车体前部伸出,可以在左右16度的范围内瞄准。如果超越这一角度,就只能与后来的TD一样,转动车身了。此外,车顶还有一个“升降式”的机枪塔,内置一挺马克沁机枪。

就算在车上,火炮的配置方式也与在舰上一模一样

▐防御能力:可能是由于海军工程师深受“大舰巨炮”思维的影响,门捷列夫的坦克十分重视防御。车身外侧敷设有很厚的舰用装甲钢,仅侧面装甲就有100mm厚正面更达到了150mm厚(当时可能还没有等效装甲的概念)达到了比肩二战坦克防御的水平。

▐行走装置:门捷列夫采用了6对负重轮的履带式设计,车辆的悬挂系统还采用了十分新颖的气动悬挂,可以通过调节悬挂气压大小控制车身高度。甚至在遭遇地方重火力袭击时,还可以通过改变离地间隙直接“蹲”在地上。以此来保护行走装置的安全,同时还能增加射击的稳定性

必要时直接收起履带趴在地上

▐动力装置:门捷列夫设计采用一台250马力的水冷发动机,为全车提供动力和所需电力(全车电气化照明)。与火炮一样,这台发动机也是从海军的潜艇上直接搬过来的。发动机位于车身的后方左侧,发动机正前方的油箱可以储存足够行进50公里所需的燃油。由于功率小、车身重,门捷列夫采用了一个前4后1的变速箱,以让坦克能缓慢的加速到24.8km/h的速度。虽然还不够看但总比后来的Mark I快一点。

关于MK I坦克,它的时速大概是6km/h

所谓设计就要全套的,由于门捷列夫的坦克实在太重,所以就算地面能承受的了它的重量,但远距离移动还是供不起燃油。所以门捷列夫为此还专门设计了一种铁路运输拖车,可以通过蒸汽机车牵引或者自身动力传动(战车主动轮可以通过装置与拖车车轮相连以提供动力),通过铁路移动到最靠近战场的位置

按设想,这样一辆庞然大物,需要8个人才能驾驭的了。包括:车长、驾驶员、技师、机枪手、炮手以及三名装弹手。其中装弹手还得兼职瞭望工作,观察车身周围的情况,并汇报给车长。

无果的结局

不得不佩服门捷列夫的脑洞,后世坦克、装甲车辆等诸多兵器的设计概念,或多或少都能在他的设计中找到影子。比如说那套独特的悬挂系统,后来在英国的领主坦克上有所体现。降低车身、趴在地上与卡尔臼炮射击时的操作颇为相似。至于车顶露出的那个“机枪塔”,几乎在后世所有坦克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领主”二战时曾送给苏联不少,据说苏联人对它的悬挂系统也非常感兴趣

1916年,有了“好货”的门捷列夫正式开始了“叫卖”之旅。但尽管他带上了全套的图纸,介绍的严谨而详实,沙俄高层却并未认可他的设计。一来是因为坦克太重,而来是军方觉的费钱。当年秋天英国的Mark I亮相之后,觉着机会来了的门捷列夫又开始重新“叫卖”,并针对上次的经验改进了设计(削弱了装甲、加强了火力)。但这一设计还是成本过高,不是实力孱弱的沙俄军工所能负担的起的。

设计的作品无人问津,设计师本人也命途多舛。十月革命后,门捷列夫被调往克拉斯诺达尔的一个机床厂担任总设计师,从此离开了他热爱的军事工业,并在1922年时因斑疹伤寒而殒命。尽管身死,让人不免遗憾之情。但他留下的那些超越时代的设计,仍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我就问:方不方?

方的诸位谈谈感受

不方的留言谈谈原因

哈雷姐姐微信

↓↓↓

MilitaryGO

本文封面及图片素材,均源自于网络图片及视频截图,感谢作者

本文为公众号军事编辑部原创,禁止一切未经授权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转载、盗用等非法行为,一经发现必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