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重伤及疤痕,人类史上地震烈度最大的“海原大地震”还留下了……

原标题:除了重伤及疤痕,人类史上地震烈度最大的“海原大地震”还留下了……

图文/徐磊 孙永亮 金亮 康登成 段佳

98年前一个极其平凡的寒冬夜晚,以宁夏南部海原为中心,承受了一次来自大地心脏强烈的跳动。

在这里,突如其来的一场里氏8.5级特大地震,在长达几百公里的地震断裂带上,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留下了满目疮痍的伤痕、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人类史上地震烈度最大的一次强震由此诞生。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众多,滑坡尤为典型。

周边地区满山的黄土滑坡,堵塞沟谷,如同震后苍天大地所留下的泪滴一般,在西吉县形成了大小不同、星罗棋布的堰塞湖,这里成为了亚洲第二大地震湖泊,亦形成了海原大地震特有的现象级地震景观遗迹。

山崩地裂,生灵涂炭

1920年(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位于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地区大地一声巨响后,几分钟内持续山摇地动。随之山崩地裂,哀鸿遍野,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在这里发生了世人罕见的里氏8.5级的特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属浅源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烈度Ⅻ度,成为了人类史上地震烈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海原大地震”由此闻名于世界。

此次特大地震为典型的版块内部地震,重复周期长。地震形成了一条长达237千米的断裂带,影响范围约170万平方公里千米,全国约四分之一面积的人都感受到了震动,全世界的九十六个地震台站同时记录到了此次地震。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之强大令世人瞠目结舌,这相当于约1200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超过11个唐山大地震,地震波能够绕地球两圈。

地震导致众多山体滑移,沟谷河流阻塞,道路交通断绝,房屋棚舍倒塌,整个大地一片生灵涂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极为严重。根据1922年《地学杂志》的资料表明:这次地震共造成死亡人数234117人,地震波及最为严重的震中以海原县为中心的方圆200多千米范围,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共计27县。海原和固原为极震区,强震给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灾情惨重。

震生百相,湖从地生

由于此区域所处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特征,在巨大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下,黄土丘陵区的山体滑落河谷,坡坎挤压形成丘陵,拉裂形成深谷,地下水溢出,地震摇动山体形成了规模巨大、数量极多的滑坡地质现象,这一现象致使这一带的山川大为改观。

大量的山体滑坡造成了山涧、洼地、深谷、沟壑堵塞,形成水堰。原来的黄土梁峁,在地震作用下幻化成大片沼泽湖堰,在地震波及区域随处可见。这其中,以西吉县多处堰塞湖最具代表性。

根据专家学者1965年在西吉县城周围的考察,发现有这样43座由地震形成的天然堰塞湖,如串珠状一般点缀在滥泥河谷附近,它们如同苍天大地为震区洒落的泪滴一般,任日月交替、斗转星移,守望见证着这片土地未来一切的变化发展。

绿水青山,宁南水乡

海原大地震在给世人留下不可挽回的重伤及疤痕的同时,也重塑了当地独特优美罕见的自然奇特景观。西吉震湖就是这场地震应运而生最为壮美的馈赠。

它位于西吉县城西南约32千米处的苏堡乡党家岔村,目前是亚洲第二大地震湖。震湖形状狭长,原湖水面积约80平方千米,现有水面东西宽600米,南北长约 3110米,总面积达186万平方米,平均水深约12米,最深处达27米,蓄水量1120万立方米,是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一道独特的现象级地震景观。

现如今,再次走进西吉党家岔震湖,这里“十里长峡,碧波荡漾,鸭鹅戏水,燕飞鱼跃……”,学者盛赞“北有沙湖美,南见震湖奇”。蓝天环抱、绿水青山、湖面碧波荡漾、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犹豫一幅奇特秀丽的画卷,铺展在这片震后重生的宁南水乡。

由于震湖地震遗迹明显,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独特优美,极具科学考察、旅游观赏、探奇探险价值,因此,这里被称为地质学家眼中的“地震博物馆”。该处2003年被自治区批准为“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国家地震局命名为“国家级典型地质遗址”。

震湖流域附近的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这里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自治区级保护动物30多种。植物有22科44属62种,流域内共有脊椎动物5纲24目49科1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红脚隼等11自治区重点保护的有20种,占自治区规定的保护种类(共51种)的39%。其中震湖孕育着一种奇特的鱼种—彩鲫,只有西吉县才有这种鲫鱼,所以称为“西吉彩鲫”,极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一处处地质遗迹用自身的演化诉说着当地的一段传奇历史,海原大地震这场“世纪大震”在当时可以说是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但同时也塑造出诸如西吉震湖这般的奇观异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