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懒癌患者进化史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满足人类懒惰需求的历史。」
人们发明了各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再用各种方式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浪费掉。
在人类社会中,节省时间的这部分,被我们称作物质文明,而浪费时间的这部分,被我们称作精神文明。
01
1897年,一个叫杰斯.雷诺的美国人,在纽约康尼岛的一个游乐场上给游客们展示自己的发明。
他的发明颇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传送带,一个电动运行的传送斜板,将人从一头运到另一头。为了保证人不掉下来,还要戴上安全装置,而且这个传送板也并不长,可以让人在不迈步的情况下移动十几米。
这个听起来没有任何趣味性的装置,居然出现在了游乐场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装置居然在短短几天之内吸引了上万人前来体验,充分证明了十九世纪的游乐场究竟有多么无聊......
杰斯·雷诺的发明,灵感据说来源于他的女朋友。
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是不会随着年代而改变的,比如一百多年前的女人,也和现在的女人一样爱逛街,也比如一百多年前的男人,也和现在的男人一样不爱陪女朋友逛街。
杰斯·雷诺,就拥有这样一位爱逛街的女朋友,女朋友在逛街时的巨大热情让他痛苦不已,每天都要陪着女朋友走很远的路,爬无数的楼,尤其是商场里的楼梯,更是让人生厌。
要知道,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除了健身爱好者,没人喜欢爬楼梯这种运动。
苦不堪言的雷诺先生,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好同志,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够让人不走路,又能爬楼梯、逛街该有多好?
雷诺的最初想法,是把楼梯改造成滑梯,但很快他发现这个改进依然不够省力,于是他进行了自动化的尝试——用电力驱动传送板,将人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不过他的装置当时还很不完善,危险性很大而且并不实用。但是有有心人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第二年,一个叫西伯格的商人购买了这项专利,并很快完善出了成品——带有扶手和台阶的电动滚梯,这已经跟现代的电动滚梯相当相似了。
西伯格搞出了电动扶梯以后,1898年在伦敦建造了一个可以应用的试验品。
由于没有合适的楼房,他们不得不设计了一个螺旋上升的电梯,结果就是所有的乘客都感受到了强烈的眩晕,工作人员不得不用嗅盐让他们清醒过来,也导致了这座电梯没有投入使用。
但这次小小的挫折不能否定电动扶梯技术的先进性。
1900年,在巴黎世博会上,西伯格成功展出了他的产品,并定下了名字叫做“电动扶梯”,斩获了一项头奖。
这则消息很快引起了奥蒂斯电梯公司的重视(奥蒂斯先生是垂直电梯的发明者),他们后来收购了西伯尔的公司并全面铺开。很快,电动扶梯就因为其便利和稳定广受好评。
1935年,第一部电动扶梯进入中国,在上海的一家商场里联通二楼和三楼,成为一时新闻。
在现代社会中,电动扶梯每年运送的乘客数量,达到了电梯的一百五十倍之多!成为了懒人们避免爬楼梯的最佳工具。
如果杰斯·雷诺是个勤快的人,勤勤恳恳的跟着女朋友逛街的话,今天我们可就坐不上电动扶梯了。
而且今天这个社会诞生杰斯·雷诺这样的发明者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女人们已经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逛街,另一项满足人懒惰欲望的发明——电商网站,可以满足她们的需求。
02
如果让过去的人评选,什么劳动让他们最讨厌,洗衣服一定能够名列前茅。
手洗过衣服的人都明白,洗衣服是相当累的一件事情。
冰冷的水让衣服变的重似千斤,手洗几件衣服就已经让人筋疲力尽,更不要说古代的妇女们要洗所有的衣物被褥了。在古代妇女的劳动时间中,洗衣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但是谁也想不出来,洗衣服这种事情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获得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创意。
不带女人是古代航海的规矩(现代航海也有很多船只遵守这个规矩),船上没有负责照顾生活的后勤人员,所以船员们只能自己洗衣服。
而男人们从来都懒于做这种家务,船员们发现了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用布把衣服包在里面,扔进海里,用一根绳子拖在船后面,不断流动的海水,把衣服洗的比人手洗还要干净。
这个创意给最早的“洗衣机”的发明者提供了灵感,1677年,欧洲大陆上就有人通过一个木制的轮子和木桶制作了一个装置,通过挤压水流来洗衣服。
这种装置虽然很原始,但是当时的人已经洞悉了滚筒洗衣机的基本原理——通过水流流动来进行洗涤。
1874年,一个叫比尔·布莱克斯的美国人,发明了一款真正的应用级洗衣机——通过用手摇动,可以让装有衣物的木桶反复旋转,从而让水流流动。
虽然是手摇式,依然依靠人力,但简单的摇动摇杆要比手洗衣物简单、省力的多,一时间,这种手动洗衣机很受欢迎。
很快,人们就意识到了洗衣机还有改进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在布莱克斯发明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了在动力来源方面的改进,水力洗衣机很快推出。
1890年以前,还出现了蒸汽动力和内燃机洗衣机——在当时洗衣服,是要烧煤或者烧汽油的,可以说是十分的硬核了。
由于过于硬核,内燃机和蒸汽机洗衣机没有流行起来。直到1910年,电动洗衣机问世,现代的家用洗衣机才开始逐渐成形:
(虽然电力驱动相比烧煤烧油的方式已经温和了很多,可是第一款电动洗衣机的造型依然十分硬核)
不过直到这个时候,洗衣机的原理还是用过翻转洗衣桶来搅动水流。1922年,美国人霍华德发现通过搅拌也可以达到搅动水流的目的,于是他发明了搅动式洗衣桶。
除此之外,人们发现,除了洗涤的过程,拧干衣服的过程也非常麻烦,于是懒惰再一次成为了人类前进的动力——1951年,日本发明了能够甩干的双缸半自动洗衣机(一个洗,一个甩干)。
很快,人们又进行了一次改进——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只有一个筒,洗衣-甩干-烘干一体化,全程不用人动手。
洗衣机的发明,对与人类文明极其重要,它将无数的妇女从沉重的家务中解放了出来,甚至可以说解放了人类一半的生产力。
它将洗衣服这种沉重的家务完全交给了机器,从此开启了家具自动化的过程,让人们在懒惰的路上越走越远……
03
从古到今,什么东西最大程度的解放了人类的劳动?
答曰:交通工具。
可以说,是交通工具造就了人类文明,没有交通工具的改进,根本就没有现代文明的诞生。
“背东西老沉了”——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古埃及人。
最早,古代的交通基本靠走,如果只是走的话,倒也没啥,毕竟古人也不用出过留学,也不用跨洲旅行,慢慢走,无非多花点时间而已。
但是如果要是带着货物一起走,那可就要了亲命了,因为古代运输货物全靠人拉肩扛。
古埃及修金字塔,为了减少巨石的摩擦力,人们在地上放置圆木,以减少摩擦力,用人把巨石拖到工地。
古代中国,为了修建紫禁城太和殿,从西山上砍下来的巨木,每隔一里挖一口水井,冬天的时候在地上泼水,等水结冰,让巨木从西山一路滑进紫禁城。
但虽然摩擦力减小,拉动这种巨型货物,还是要几百个民夫一起使力,非常艰难。
用这种方式,每项工程都要消耗无数的人命,因为这完全是对人类劳动力的过量透支,古人为此苦不堪言。
当然了,古人也很早就发现,与其把人当畜生使,不如直接用畜生,所以人们驯化了牛和马,骑马来出行,用牛来耕地。
但大家所不知道的一点是,马虽然远远比人跑的快,但是长途奔袭,马是不如人的。
人的耐力是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强,如果让人和马同时走两个月,马一定是走不过人的。所以,对于那些古代出远门的旅客来说(比如玄奘、张骞这种),唯一的交通方式还是只有两条腿。
为了解放人类的两条腿,老祖宗们开动了很多脑筋。
1816年,一名叫德莱斯的德国护林员,因为自己管理的林区太大,跑不过来,于是发明了一种能转向的木轮车,已经有了类似于自行车的结构,不过最大的问题是他的轮子不是靠机械驱动的,而是靠两个脚蹬地向前,类似这种:
即使这样,德莱斯还是对自己的发明非常得意,他称它叫“可爱的小马驹”,本着能懒一点是一点的原则,德莱斯每天骑着它去巡查森林。
之后,自行车的结构在很多人手里不断完善。
直到1885年,一个叫约翰-斯塔利的英国工程师,完善了现代自行车的一切结构——脚踏板、辐条、手刹等等,制作了第一辆现代自行车。
顺便说一句,这个斯塔利工程师,后来还创办了一家汽车公司,叫“land rover”,现在我们一般翻译叫做“路虎”。
在交通工具的创新上,十九世纪的人们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甚至有的时候向一些奇奇怪怪的方向努力。除了给人省力之外,十九世纪的人们也曾尝试着——给马省力。
1830年,一个叫罗伯特•安德森的苏格兰人,给他自己的四轮马车上装上了电动机,这样能让马轻松不少。这种想法实在是很超前,因为在五十五年以后,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才诞生。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西方世界的科学家们对交通工具的改进进行了锲而不舍的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追求的主要是电动交通工具,试图用电力来驱动交通工具。
现在世界闻名的哈雷摩托,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一辆电动自行车。
之所以电动汽车的梦想没有能够提前一百年完成,是因为人们很快发现了内燃机的巨大优势。
1885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先生,把一套内燃机系统装在了一个木制的两轮车上,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与他同一年,同在德国的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了自己的第一辆三轮机动车。卡尔后来成为了奔驰公司的创始人。
汽车和摩托车的诞生,完全改变了人类世界的面貌。
人类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交通工具——不知疲倦,不用休息,能获得极高的速度,能载运大量的货物。最最重要的是——人类完全不用费力。
要知道,无论是骑马还是骑自行车,长时间都是费力的,而汽车和摩托车不需要任何力气,只要脚一踩油门,就可以日行千里。这是当年最强的“懒人福音”!
04
相信你通过这几段故事,应该能体会“懒”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因为懒的去按开关,所以发明的遥控器。
因为懒的洗碗,所以发明了洗碗机。
因为懒的扫地,所以发明了扫地机器人。
因为懒的下楼,所以有了外卖软件。
等等等等。
现在的高科技设备,也都在争相满足人们在懒上面的需求。
因为懒的输入密码,所以有了指纹解锁和面容识别。
因为懒的按键盘,所以有了触屏控制。
因为懒的打字,所以有了语音操控。
纵观科技产品发展史,在满足人们“懒”的需求方面,人类的进步突飞猛进。
十年前,谁也想不到未来的手机不需要键盘,全部使用触屏操控,当时人们对触屏操控的好奇,正如人们现在对语音操控的好奇一样。
人们最初接触的语音操控,大概是苹果手机的siri,但其实手机中的语音操控颇为鸡肋,人们在拿着手机时,语音操控并没有那么重要。
随着语音操控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上出现了一批纯语音操控的智能音箱,摆脱了键盘和触屏控制,完全用嘴“说”来跟音箱进行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