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个月不会抬头,2岁走路摇晃?可能有大问题!医生多图示范如何训练宝宝抬头翻身!
我们常常担心孩子是不是走路晚了?
是不是发育滞后了?
0-5岁宝宝动作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咨询医生。
“2个月不会抬头
在2-3个月左右时,宝宝应该学会抬头。
孩子的大动作发育时间有早有晚,如果这时还不会抬头,要考虑是不是孩子平时趴的时间不够。
“4个月平躺拉起时脖子后仰
左侧为正常宝宝,右侧为问题宝宝
如图,宝宝平躺,拉住双手手腕将宝宝拉起,有的4个月的宝宝会像右图一样头向后仰。
还有一些4个月左右月龄的宝宝,只能在外力帮助下把头立起来,手一松,头就歪向一边。
“托起站立时丝毫不能支撑
左侧为正常宝宝,右侧为问题宝宝
双手托起宝宝时,双腿没有站立意识,一点也支撑不了自己的体重。
出现这些问题时,要考虑宝宝大动作发展滞后。
不会抬头、平躺拉起时脖子后仰、躯干支撑丝毫支撑不了体重,这些都有可能跟宝宝趴的不够有关。
“必不可少的Tummy Time(俯卧时间)
国外强调宝宝的Tummy Time,就是多让宝宝趴着。在清醒时刻能够保持一定时间趴着的宝宝,颈部肌肉更发达,能够更快地学会抬头、爬行等动作。
训练宝宝趴着一般从出生后就可以了,可以试着平躺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身上,短则半分钟,长的话可以几分钟,每天1-2次。
2个月左右时,可以适当延长趴着的时间。把宝宝放在较硬的床上趴一趴,每天清醒的时候都可以做,每次几分钟。
3-4个月时,可以练习抬胸了,通过声音和玩具诱导,让他们逐渐能够支撑前半身,挺起胸部,抬头。这个阶段的宝宝每天至少要趴20分钟。
“6个月不能把手或物体放到嘴里/不会握、拿、托住玩具
4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喜欢玩自己的手,可能会盯着手看,或用左手抓住右手的一两根手指,还会有意识地将手放进嘴巴里。
6个月左右,宝宝手掌大部分时间都是半开着,能够抓握住较小的物体,并且灵活的转动手腕。
做不到这些精细动作的宝宝,宝妈可以利用一些有声响、颜色丰富、容易抓的物品吸引宝宝抓取。比如带声响的小球、各式各样的手铃、颜色各异的牙胶等。
“不会翻身
一般4个月左右的宝宝就能够自己翻身了。如果宝宝6个月还不能在躺和趴自由转换,要加强引导。
多让宝宝趴着,训练他抬头和前臂力量。
可以用玩具引导,将玩具放在孩子的一侧但他伸手够不着的地方,他会为够取玩具先翻倒,伸手使劲也够不着时,全身再使劲就会变成俯卧,经常翻滚有助于肌肉关节综合能力的发展。
“9个月不能独坐、扶站
9个月的宝宝如果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自己不能坐起来,扶着椅子自己不能站立,说明动作发展有问题。
多爬行:
对于宝宝来说,爬行是最好的全身运动,从6个月左右,引导宝宝多爬行,每天至少3个小时,对感统发育和大动作发展都有好处。
在爬行中抬起头颈,可以锻炼颈部的肌肉。同时胸腹部离地,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也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不但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韧带灵活,更为站立、行走打下基础。
“12个月走路摇摇摆摆
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走路不稳,可能会有些摇摆,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依然没有好转需要及时纠正。
可以根据孩子的鞋底磨损看宝宝走姿是不是正确。
宝宝鞋底后跟内侧磨损严重多是由于足外翻引起的,这样走路的宝宝,由于身体更多的压力聚集在脚的内侧,增加了脚内侧和地面的接触机会,无形中增大关节的压力。临床上,常常表现为"O型腿"、"X型腿"。
宝宝鞋底外侧磨损严重多是由足内翻引起的,这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在宝宝一出生时就能发现的由于胫骨后肌痉挛引起的踝关节畸形,需要及时治疗。
“18个月坐下不能独立站起来/不能独立行走
坐下时需要借助周围的帮助,不能利用手臂和腿的配合自己站起来。不能独立行走。18个月的宝宝出现这些问题,需要格外警惕。
“2-5岁走路摇晃、总跌倒/不会跑步
刚学会走路,宝宝腿部肌肉还不够发达,控制能力也不强。从爬行到站立行走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发生改变,对宝宝平衡能力也是一个小小的考验。
所以这个时候,很多孩子走路都会左摇右摆,偶尔会跌倒,这是正常情况。
但是,加入宝宝经常性的跌倒,或者走路摇晃一直没有改善,就需要提高警惕。看看孩子是不是因为出生时的过度拉扯或者摔伤,而导致骨盆或者髋关节有问题。
任何月龄动作"退步"
宝宝在大动作方面的退步需要提高警惕,比如已经会走路的宝宝,突然不走了,又开始爬行了。或者原本会抓玩具、扔玩具的宝宝有有一天突然不会了。
出现了这些情况,说明孩子可能存在健康问题,最好尽早向医生咨询。
● 生长速度突然变缓
● 宝宝动起来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僵硬、紧张
● 四肢软软的像个洋娃娃
● 宝宝很容易疲倦
早产儿、出现缺氧、病理性黄疸、营养不良、颅内出血等的宝宝,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运动发育迟缓,要格外注意。
很多发展滞后的情况刚开始并不会特别明显,需要细心观察,对于宝宝运动发展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尽量及时问一问医生。
附:医生示范如何训练宝宝竖头的动作!
方法一:仰卧头控训练
作用:提高宝宝的颈部力量。
动作要领:治疗时扶住宝宝的双肩,将宝宝缓慢地拉起。可以左右两边侧着旋转,也可以正中位拉起,从而起到锻炼孩子颈部力量的作用。
▲仰卧头控训练-左侧拉起
▲仰卧头控训练-右侧拉起
▲仰卧头控训练-中间位拉起
方法二:俯卧位肘支撑头控训练
作用:提高宝宝的颈部力量。
动作要领:让宝宝俯卧位,治疗师控制好宝宝的肩膀和肘关节,让宝宝处于立直的支撑位,可以刺激到宝宝的抬头动作。
▲俯卧位肘支撑头控训练
二、如何进行翻身训练?
翻身,是宝宝学习移动身体的第一步,代表着宝宝的骨骼、神经、肌肉发育得更加成熟。宝宝学会翻身后,才能进一步学会坐、爬、站立、走路哦!一般3个月大的宝宝就可以学习翻身啦!
尤其是出现以下三个讯号的时候,
说明宝宝开展翻身训练的实际到啦!
1宝宝俯卧时能自如地抬头,并且从头部到胸部都能够抬离地面。2当宝宝仰卧的时候,脚老向上扬,或者经常抬起脚来摇晃。3宝宝喜欢朝一个方向侧躺。
细心的爸爸妈妈如果捕捉到宝宝想翻身的讯号,就可以对宝宝进行翻身训练哦!
方法一:下肢带动翻身训练
动作要领:通过下肢带动躯干,再到肩膀,再到头部,诱导宝宝去完成一个被动的翻身动作。
▲下肢带动翻身训练
方法二:上肢带动翻身训练
动作要领:通过肩关节带动躯干,再到下肢,来完成一个被动的翻身训练。
▲上肢带动翻身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多跟宝宝多进行互动,例如拿色彩鲜艳有响声的玩具在前面逗引,可以用“宝宝,漂亮的玩具在这里”等类似的话来逗引宝宝,可以让翻身训练更加顺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