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没有秒回,是不是在跟别的女人做爱?”

原标题:“他为什么没有秒回,是不是在跟别的女人做爱?” 一篇标题耸动的推送昨天小小刷了一波朋友圈——

原标题:“他为什么没有秒回,是不是在跟别的女人做爱?”

一篇标题耸动的推送昨天小小刷了一波朋友圈——

索马里的海盗,原来是高盛雇的!他们的工作职责是打击那些在阿拉伯海上遛弯儿的小船儿——与高盛已经做空的交易有关,纯属正儿八经的金融操作,完全是专业银行家的行为。而美利坚检方则表示:我们怎么能斗胆降罪于这些矜矜业业的银行家?

这是Huffington Post上的一则讽刺小品,明摆着是旨在将高盛骂为海盗,同类的小品中,还有说特朗普把一只可爱的电视遥控器任命为白宫幕僚长的。

但投资圈里的不少天真可爱的读者们却信以为真。他们在朋友圈煞有介事地刷屏了一通,仿佛这是自纣王的部下飞跃太平洋发现了美洲、何新发现了共济会、俞敏洪发现了女人国以来,人类的第四大发现。

还记得我国不可言说的某能源巨头亏了数十亿美金的事儿吗?据说,我们的能源巨头就是被这高盛坑的,如今这则海盗奇谭一出来,当然就更坐实了高盛是只黑手,而我们的能源巨头是朵白莲了。

不过也有些人认为,这明显是阴谋论。特朗普要搞中兴和华为嘛,我们这是礼尚往来,也要设法搞一搞高盛……

说这话的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样也是阴谋论

阴谋论是一种古老的技艺了。

自从柏拉图的名徒提出凡事有个目的以来,素来不知亚里士多德为何物的人们居然一下子仿佛都听懂了这句话,从此争相给这个、给那个安排目的,稍有不服从安排者便必是别有用心,一定在耍什么阴谋诡计。

于是我们的历史,从耶稣之死到麦卡特尼之没死,从阿波罗登月到隔壁老王登门,无一处没有阴谋论的痕迹。

至社交媒体时代,阴谋论可谓百川东到海,终于蔚为大观,这则高盛的海盗奇谭实在算不得多大点儿事。

自多年以前,一篇《xx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刷屏,从兰州拉面与沙县小吃中吃出了建国大业;到后来,一篇《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横空出世,集这个星球上所有生物的理智所能设想的阴鸷之大成。

阴谋论影响了我们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世界杯的看法、对刘德华为什么要开演唱会的看法,成为了在微博评论区博眼球的法宝、自媒体们刈取流量的大刀、吵架吵不过对方时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究竟为何如此热衷并擅长于阴谋论?

阴谋,顾名思义,都是谋划出来的;但大部分的阴谋论不是。也许因为我们大部分的阴谋论者的学问不足以让他们具备任何一种策划能力:阴谋论者的阴谋论一般是张嘴即来的。

阴谋论者怎么会有这么快的反应能力,他们怎么能够在一刹顷噦出一个阴谋论来?这是阴谋论这个现象最阴的地方。

可能的解释是,阴谋论的语法其实嵌于人们的日常语法之中——当人们发表一个阴谋论,实则并不知道那是一个阴谋论,就像他们说了一句「我爱你」,却并未意识到自己说的是一句充满了阴谋的话。

比如,阴谋论语法的一个特点是动机指涉(凡事逼问动机,用古人的说法是「诛心」,用北京人的说法是「事逼」),而这完全就是大部分人日常说话的方式。

他为什么没有秒回,是不是在跟别的女人做爱?

「她为什么穿露背,是不是想跟我上床?」

「这只猫为什么在打呼噜,是不是在求我摸牠?」

「这篇推送阅读量怎么那么高,是不是刷量了?」

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动机指涉,现代都市青年的碎碎念会失去半壁江山,而咪蒙之流将全军覆没。

从《罗伯特议事规则》到《德国民法总论》到易中天拾人牙慧的《不问》,每隔一阵就有人提出一次「不问动机」的原则。

但是,这个原则颇受阴谋论者们的非议:不问动机,我们还怎么活啦?

譬如《中国不高兴》的作者、共和国动机论大师之一的刘仰就撰文质问:易中天把曹操定位为「奸诈的英雄」,那么根据不问动机的原则,是否我就可以先奸诈着,反正不问动机,万一最后成了英雄呢?

不问动机——这个表述是不对的。

我们不可能不关心声称在加班写推送的他是否其实在跟别人做爱,不可能不关心久未联系的人突然问你在吗是否想要借钱。

但是,十四世纪爱尔兰方济各会的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了一个被后人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原则。

这个原则用罗永浩的嘴脸来说就是:

你有什么证据?

动机可以问,但你有没有证据?

被止庵称为近代孔丘的胡适之博士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你说我们这个能源巨头亏了数十亿美金,是高盛的锅;你有什么证据?

更关键的:你居然说咱们不可言说的能源巨头的领导们是无辜的白莲花——

你有什么证据?

“打赏是个阴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