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一大姓——黄氏

原标题:广西第一大姓——黄氏 点击【江夏黄氏一家亲】关注 ☀弘扬“江夏”精神,挖掘“黄氏”文化,继承

原标题:广西第一大姓——黄氏

关于百家姓,我们听到过不少

但你知道广西名门望姓吗?

广西最新百家姓排名

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

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

百家姓

壮族十大姓排名:

黄、莫、韦、覃、农、蒙、蓝、赵、罗、梁

你知道这些姓氏的起源吗?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

黄氏

广西第一大姓,目前黄氏成员约543.7万,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七位。

广西第一大姓

黄氏为何要冠名“江夏堂”?这还得从古黄国、古江夏郡的精神源头上说起。

古黄国在河南潢川,建于夏初,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生存了1500余年,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被楚吞并。黄氏子孙以国为姓,除一部分留在黄国故地外带着亡国的沉痛散居四方,其中一支迁居湖北江夏。

江夏郡——始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武昌郡,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复称江夏郡。至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历经八个朝代,共计807年。

黄氏亡国后,经过300余年的风风雨雨,这支世居江夏的黄氏开始崛起,黄歇以其天才当上了楚国宰相,封为春申君,成为战国四君子之一。各地黄氏以他为耀,纷纷聚集于江夏,结束了离乡背井的艰苦生活,使长期分散的手足得于团圆。至此,江夏成了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黄氏称江夏为第二故乡,并以江夏郡“江夏”两字为堂号,称“江夏堂”。黄歇也被尊为江夏黄氏上始祖。到了东汉,大孝子黄香,名闻遐迩,才倾天下,黄琼、黄琬位列三公,名震宇内,江夏黄氏臻于极盛,如日中天。经过辉煌灿烂的汉魏时代,自西晋末叶至隋末,社会大动荡,汉民族大迁徙。黄氏出现两支主宗分流: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至浙江金华,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金华黄氏;另一支自江夏先北迁河南光州固始,然后于隋唐五代迁居福建邵武,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邵武黄氏。之后,江夏黄氏不断向外播迁。自峭山公送子下江南后,峭公裔孙徒步大江南北。至明清,隋着海上运输的发展,黄氏裔孙形成庞大的黄氏群落,东渡或南渡海外,迁居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黄氏裔孙慎终追远,不忘祖先,凡居世界各地从江夏分支出来的黄氏以“江夏黄氏”为荣,悬挂“江夏堂”牌匾。所以,“江夏堂”的堂号遍布天下,“江夏黄氏”誉满环宇。

黄氏从潢川,到江夏到全国到世界各地,走了四千余年。在这漫长的生存、繁衍、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江夏黄氏精神。它是黄氏发展的优良传统和宝贵 财富,也是吾黄氏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黄昌保教授把它写出来了。吾黄氏追根溯源,敦亲睦族,学习继承江夏黄氏精神,团结全球黄氏宗亲,共谋发展,为振兴中华作出更大贡献。现将江夏黄氏精神抄录于后,以飨宗亲。

黄氏认祖诗

在海内外黄氏族姓中,极为广泛地流传着一种为黄姓宗族特有的认宗诗。这种诗犹如一组特殊的文化密码,凡黄姓族人,无论身处何方,只要能背得这一"密码诗",便可认祖归宗,会被视为同宗兄弟,得到本族姓的互相关照。

黄姓的认宗诗,又分为所谓"外八句"与"内八句"。

外八句,就是当年邵武禾坪黄氏大始祖黄峭山公送别诸子的那首别子诗,又称"上马诗"。诗的全文是: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身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旧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

根深叶茂同庥庆,三七男儿总炽昌。

该诗的文字,各种诗载多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我们上面的全诗文字,则是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大宗祠修一修订的。

所谓内八句,其内容和文字,各地流传和文献记载均有很大的差异。一种以当年黄峭山之妻上官氏和吴氏二位夫人作的临别赠子诗为内八句,公元1781年潮州黄氏统一其文字为:

峭老原来娶三妻,官、吴、郑妣廿一儿。

兴家创业务离去,回猷报命省亲仪。

吾年八十难期会,叶茂九州同根枝。

不论贫富与贵贱,相逢当念初分时.

该诗上两句为官氏所作,下面句为吴氏所作,广泛流传于闽、粤、赣地区和东南亚华人黄姓之间。但其文字则各地流传者略有差异。另外,如扛西《双井黄氏族谱》和《樟峰黄氏宗谱》,均认为该"内八句''也是黄峭山公本人所作,并非官、吴两夫人所写。

据潮州谱记载,在闽粤及东南亚黄姓中,又流传着另一种"内八句",也称"下马诗",与"上马诗"相配,传说也是黄峭山公所作,全诗文字是:

一脉流传住异乡,八言遗嘱实非常。

子孙追本敦前境,世代寻源仍旧乡。

鼎案碎全遵命语,牲仪腥熟荐馨香。

亲功祖烈垂庇佑,三七分房具兑昌。

又有以下面这首诗为"内八句"者,传说该诗前四句是黄峭山公三夫人郑氏所作,后四句是官氏长子也即二十一子中长兄临别时所作赠诸弟之诗,其文字流传,各地也小有异同,大体内容则无别,也有的族谱称它为"廿一公名赞",其诗云: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瞿卢福林唐,

祖潭城光昌层贵,官吴郑氏永流芳。

峭公当日官何职,大宋奎章内阁郎。

代代子孙须谨记,枝枝蕃衍绍书香。

诗中前三句21字,即黄峭山二十一个儿子之名。此内八句见载于福建邵武禾坪谱和广东潮州谱,流传于闽粤及南洋。

据广东深圳宝安坪山黄氏谱所录"内八句",即黄氏源流歌,其诗云:

梅江江上旧华堂,阀阅相传江夏黄。

百里华封留政迹,千年翰院擅文章。

绵绵世泽留孙子,赫赫家声继汉唐。

如见普谱应起敬,今人远仰昔高阳。

此诗述黄氏源流,梅江盖指嘉应,高阳即是颛顼,说的是客家黄氏为帝颛顼的后裔,派衍江夏。因此该诗主要在客家黄氏中流传。此诗也见载于潮州谱,该谱认为此诗为诗人黄应谷所作敬贺世系诗,而非"内八句"。据潮州谱,当年黄应谷所作敬贺世系诗共有三首,此其第一首,另有第三首也被有的族谱当作"内八句",该诗云:

江夏名邦阀阅高,簪缨宦族产子豪。

御炉仙枝黄金榜,王阀瑶阶缘锦袍。

诗礼传家承祖德,文章华国迪儿曹。

本支百世千秋盛,万古衣裳冠大韬。

黄姓宗族特有的"内八句"与"外八句"等认祖诗,至今仍在各地黄姓中广泛流传,它说明了黄氏族姓尊尚宗族主义的文化特征。它也是港、澳、台湾和广大海外华裔黄氏寻根问祖、认祖归宗文化心态的反映。

除了认祖诗外,在东南及南洋的海内外黄姓宗族中,还流传着一首回文诗,该诗的读法应从"才"字起读,依次诗句是:

才秀黄君道学开。

开学道君迎路来。

来路迎君千马返,

返马千君黄秀才。

据潮州谱称,此诗是赞颂黄氏学子汇萃,人才济济,其热烈盛况,跃然纸上。欢迎各地的黄氏宗亲补充认祖诗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