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并逐步形成部落村庄。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建县称赞皇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赞皇县志》记载:周朝时,赞皇境内有山名巑(亦称唐背山、金鸡山,县城西南),周朝第五代君王穆王姬满讨伐少数民族部落时,在此战胜犬戎,封此山为赞皇山,始有赞皇之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时,因山得名,称赞皇县,一直沿用。
下面,再来了解一下赞皇县的建制沿革:
- 春秋时期,赞皇地域先属鲜虞国。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鲁 灭鲜虞,遂属鲁地。
- 战国时期,先属中山国,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地属赵国。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赞皇地属恒山郡。
-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改恒山郡为常山郡,属常山郡鄗邑之地。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常山郡为常山国,赞皇隶常山国房子县。
- 三国、两晋时期隶冀州赵国。
- 南北朝至北齐时期,属定州常山郡。
- 隋开皇二年(582)年,赞皇地属赵郡房子县。开皇6年(586年),始筑土城,为置县准备。十六年(596年),析房子县西部置赞皇县,属滦州。到此,赞皇县开始成为州辖县。大业二年(606年),废滦州,改隶赵州,大业三年,置州为郡,改隶赵郡。
- 唐代,赵郡(州)几次州郡易改,赞皇始终隶之。
- 自五代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赞皇县一直隶赵州,期间赞皇县曾两次与高邑县合并,一次是宋熙宁五年(1072年)至元佑三年(1086年),一次是蒙至元二年(1265年)至至元七年(1270年),计19年,赵州也曾两次改置,一次是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赵州为庆源府,金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复改赵州,一次是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赵州为沃州,蒙至元二年(1265年),复沃州为赵州。
- 明洪武五年(1372年),设府,赞皇隶北平布政司真定府,永乐(1403年)之后,隶京师赵州。
-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赵州为直隶,赞皇隶直隶正定府。
- 民国二年(1913年),隶直隶省范阳观察使,三年(1914年),改范阳为保定,隶直隶省保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河北省,隶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河北省获鹿地区,翌年改隶河北省第十二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民主政权太行区建立,赞皇隶之。民国29年(1940年)隶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冀太联办)冀西专区。民国30年(1941年),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区一专区。民国37年(1948年),隶华北人民政府太行区。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隶河北省石家庄专区。
- 1958年12月20日,赞皇、元氏、高邑合并,1962年1月1日,恢复赞皇县建制,计3年时间。
- 1970年,隶石家庄地区。1993年,石家庄地市合并,隶石家庄市。
千百年来,“赞皇”之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他的语词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文化脉络清晰、地理文化特点显著、区域文化乡土气息浓郁。2005年11月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赞皇县为“千年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