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26)--大湖股份的上河情缘

原标题:民情日记(26)--大湖股份的上河情缘 编者按:       《民情日记》第26期,这篇里

原标题:民情日记(26)--大湖股份的上河情缘

编者按:

      《民情日记》第26期,这篇里写了不少关于我的文字,其实我只是把平时罗祖亮主席要求与叮嘱我们基金会的相关工作,牵线搭桥到了上河口村而已,早几年前与罗主席同车去石门慰问时,他就叮嘱我们要从产业扶贫着手来解决贫困孩子读书难的问题!与上河口村的结缘还真缘于姚书记的情怀以及他和当地村干部的不懈努力……

大湖股份的上河情缘鼎城区十美堂镇上河口村第一支部书记  姚高峰

2018年12月22-23日  星期六-日  雨-晴

2018年12月28日定稿  星期五  雪

缘起慈善

与大湖结缘,缘起白狼,缘起慈善。

2017年11月19日,我在鼎级传媒发表了一篇民情日记《上河口的早晨》,不想引起白狼先生的浓厚兴趣,他当即给我打电话,让我在他的白狼公众号上开个专栏。

白狼先生,我早就认识的,2013-2016年,我在鼎城区旅游局,局里筹办旅游节会,接请常德自媒体知名人士参与头脑风暴、给力旅游宣传,对白狼先生,局里每节必请。因为白狼腿脚不便,我对他的行动关照自然比其他大V多一点,两人还很投缘。

在鼎级传媒发表自己的民情日记,只是因为自己主动揽上的扶贫工作,有很多美好的想法,必须得有钱有项目去落实,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单位实在使不上劲,要资金没资金,要资源没资源,向外化缘又茫然无绪,自己左冲右突,很有点上火。我坚信会找到知音,但总得有个突破口。以扶贫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求得各界的关注,不失为一个好的路径,但自己起手新建一个平台,影响力有限,也没那个精力。

我想到了鼎级传媒。鼎级传媒很给力,除了编发《上河口的早晨》文字版以外,还专门制作了录音版,并由此开辟了一个“我的扶贫日记”专栏,全面展示鼎城扶贫人的精神风貌。但接着问题就来了,既然这个专栏的指向是为全区扶贫人服务,就不能为我这里投入太多的精力和关注。好在这时白狼对上了眼。白狼说,就叫民情日记吧,它的空间和自由度更大。

说实话,当时我对白狼的个人信息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却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不知道他的人生经历,不知道他在何处高就,当然也就更不知道他与大湖有什么因缘。

直到民情日记发布好几期之后,白狼先生说要在春节之前对一些困难群体搞一次走访慰问,大湖股份祖亮慈善基金的部分志愿者一同前来,我才知道他有这样一个身份:祖亮慈善基金副秘书长。

白狼说,钱物的事不用担心,他会通过平台募集。他在白狼传媒上发了一篇《春节前的这场慰问能否成行?》,引起众多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仅仅多半天时间就募集了所需要的款项和物资,充分显现了这个副秘书长的号召力,也充分彰显了祖亮慈善基金志愿者们的无疆大爱。

我也没有想到,此后上河口的扶贫之路,会由此打上大湖股份如此众多的烙印:

2018年2月7日,大湖股份祖亮慈善基金的志愿者们和常德市旗袍文化协会会员分成2组,来到上河口村,走访慰问孤寡老人、贫困户和留守儿童15户,每户人民币1000元,面条10斤,香肠10斤,油1壶,并送上福字1幅。

(常德市旗袍文化协会陈虹霖会长和王霞书记带领爱心会员走访慰问)

2018年4月27日,大湖股份祖亮慈善基金、市旗袍协会党支部部分慈善人士专程前往十美堂镇黄珠洲、十美堂两所中心学校看望上河口部分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为他们送上书包、文具以及丰盛的精神食粮,祖亮慈善基金会还专为上河口村“留守儿童之家”购买了十张课桌。大湖股份祖亮善基金秘书长张倩全程参与慈善活动。

黄珠洲中心校等待捐书仪式的师生们

2018年8月21日,大湖股份祖亮慈善基金志愿者一行六人,在副秘书长白狼先生和办公室主任钟琴带领下,来上河口开展慈善助学活动,为优秀贫困学子送上奖学金5000元并将其纳入基金会长期资助对象,一直结对帮扶到学子大学毕业。

2018年11月23日,大湖股份祖亮慈善基金、北正街小学志愿者服务队带着北正街小学2100多名师生对上河口留守儿童的深情厚谊,为“上河口留守儿童之家”送来各类经典图书1000余册,并为十美堂镇三所中心学校和上河口在校学生赠送练习本和北正街校本习字帖6000余册。

北正街小学志愿者罗俊明(右)

初夏の雨

立夏不下,梨耙高挂。

去冬今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上河口建起了一个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设想利用上河口的现有资源,开展稻鳖、稻蛙、稻虾、鳝鱼等生态种养,稻鳖模式是我最想尝试的项目,但它的投入实在太大,每亩成本最少4-5000元,完全配套到位接近上万元,而稻鳖基地的5个核心成员,有2个是“贫困户”,一个股骨头坏死,必须做手术,因为要一大笔钱,都一直硬撑着;一个爱人是精神病患者,又有小孩读书,根本没有余钱剩米投资去搞稻田种养,另外三个户家里也不是特别殷实,他们希望大家本钱一起抬,风险一起担,利益一起享。看看要到立夏了,进甲鱼苗的钱还远远不够。我很焦急,联系银行贷款,业务员说可以贷,但要评估,程序繁琐,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而过了5月15日再进鱼苗就真的迟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我急得口腔上火,一颗臼齿闹情绪,永远地罢了工。

吉人自有天相。事情忽然就有了转机。5月7日上午,受大湖股份董事局主席、祖亮慈善基金创始人罗祖亮委托,大湖股份执行总裁赵德华、慈善基金秘书长张倩,来到上河口村稻鳖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听取汇报之后,现场拍板,将上河口稻鳖基地作为产业扶贫的试点与探索,由常德大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贷款20万元,大湖股份祖亮慈善基金提供贴息与担保。5月8日,合作社相关成员前往大湖股份总部办理贷款手续,20万贷款当日全部发放到位。

大湖股份执行总裁赵德华、祖亮慈善基金秘书长张倩考察稻鳖基地

那天,执行总裁赵德华我是第一次见面,秘书长张倩是第三次见面。从赵总的言谈和张倩的介绍中,我知道,赵总出生在水乡安乡农村,从事水产行业多年,对水产品养殖、技术、经营、销售等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大湖股份创造过多次投资传奇。他深深地懂得,时间和资本对农民和这场试点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这次贷款的意义,一位从上河口走出的教师这样评价: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酶,有了它,理想多了一份胜算。

而我宁愿把它看作一场初夏的雨,唤来这场及时雨的孙行者,就是祖亮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倩。

从春节前祖亮慈善基金的那一场走访慰问之后,我便一直尝试着游说白狼,希望祖亮慈善基金参与上河口的产业扶贫。白狼是个谨慎之人,一直没有给我明确的答复,他说要找机会向公司汇报。

今年4月16日,白狼通知我,第二天到大湖股份总部与祖亮慈善基金秘书长张倩见面。

因为行程匆忙,竟然连文字材料都没带上,只好口头汇报,而秘书长居然没有任何倨傲和怠慢的神情。也许这与她多年从事慈善事业有关吧,干这一行没有一颗低到尘埃里的悲悯情怀,是无法感知弱势群体的无助和无奈的,否则,他(她)伸出的手也是没有温度的。

我说,我们所做的生态农业,就是想保证餐桌上的安全,这个投资比较大,合作社的几个社员经济实力有限,情况特殊,哪怕祖亮慈善基金只捐助个两三万元,对这些农民都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秘书长说,她会第一时间给罗祖亮主席汇报,再反馈信息给我。

4月27日,祖亮慈善基金来上河口开展捐书助学活动,张倩秘书长第一次到访上河口,并亲临稻鳖基地察看现场。

这次考察,让我再一次见识了张秘书长作为慈善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与专注,她居然看到人就能猜出两个社员的名字(之前给过她文字材料,专门介绍过合作社的几个特殊成员)。临走时,她说:看合作社这个样子,他们最缺的是钱,我们给你们捐3万块钱,杯水车薪,根本没有用,我们还是想想另外的思路吧。

十天之后,她给了我们一个喜出望外的答案。

在需要的时候,你能出现,就是最好的慈善,正如初夏的雨。这里我想说的是,张倩秘书长的微信名就叫:初夏の雨。

在她众多的荣耀里有一个是“2018年常德十大杰出青年”。通过这些交往中的细节可以看出,这,真的是实至名归。

大湖情未了

春耕夏耘秋实,大湖股份的稻鳖产业扶贫基地虽然走得磕磕绊绊,但终于种出了生态大米,养出了生态甲鱼,取得了初步成功(另一篇民情日记将专题呈现)。

故事还在继续。

2018年10月28日,大湖股份董事局主席、祖亮慈善基金创始人罗祖亮率公司执行总裁赵德华、秘书长张倩、农业产业化办负责人肖丕清、资金部部长向凌云等一行来到上河口,开展扶贫走访调研。

大湖股份董事局主席、祖亮慈善基金创始人罗祖亮(右)率领公司团队在上河口考察

罗董一行先后走访了稻鳖种养基地和鳝鱼养殖基地,并进行座谈。罗董指出,上河口村要实现长期脱贫,最根本的是要走产业扶贫之路,他建议大湖股份采用典型大户带动、合作社、集体经营三种模式,提供资金、种苗、技术、销售渠道支持,重点做好生态甲鱼、鳝鱼繁育、贸易扶贫三篇文章,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方式促进上河口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他说:“大湖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参与乡村产业扶贫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我们把上河口作为产业扶贫对口单位,是奔着姚书记的情怀而来的,上河口村支两委要有公心,带着情怀,做好领头羊,真干实干,真正把产业扶贫落到实处。”

我与罗董是第一次见面,他这样评价,让我幸福洋溢,同时又泛起阵阵酸楚。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心中,情怀是一块高尚的遮羞布;在“成功者”看来,情怀是“失败者”的一则笑话;在小资情感泛滥者的心中,情怀,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癌症;在骨感的现实世界面前,情怀,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傻瓜的代名词。在扶贫工作中,我屡屡为情怀所伤,但真正给我以最实际最坚定的支持的恰恰是那些有情怀的人,罗董就是这些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我知道,上河口所有的慈善助学活动,背后都有他的理念和影子;稻鳖基地的那场及时雨,他是真正的“东海龙王”;而这次产业扶贫的深化,他是真正的掌舵人和助推者。

中午在合作社农户家午餐,我与罗董邻座,他用双手谦恭地递给我和每一个初次见面者一张名片,其言蔼如也,宛如仁爱兄长、邻家长者,全然没有一位上市公司老总的威严与距离。

洞庭,以其谦卑自下,不捐细流,成就了八百里云梦大泽;罗董和他的大湖能够走到今天,又何尝不是一种谦卑的成就呢?

而这一次的见面,让我感觉,上河,大湖,注定有着一种天然的亲缘和情缘。

大湖情未了。我们期待,大湖的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广;我们深信,有大湖人和全体上河百姓的共同努力,上河口的产业扶贫定会迎来繁花满眼,硕果盈枝。

后记:早就想写一篇大湖股份在上河的故事,民情日记已经走到第26期,却一直没能排上它的档期。一来忙,二来亲,三来怯。朋友之间,礼行不到,往往就疏远了;亲人之间,怠慢一点,常常就包容了。我与白狼,交心已久;白狼之交,定不罪我。因为杂事太多,这篇民情日记,写得有点不称己心,但总算了却一桩心愿,把它献给大湖,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作者简介:

姚高峰,男,慈利县人,1964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慈利二中、慈利教师进修学校、桥南市场、花岩溪管理处、鼎城区旅游局等单位工作,现为鼎城区政协委员、鼎城区卫校副校长、鼎城区侨联秘书长、十美堂镇上河口村第一支部书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