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为何重用不给自己面子的周亚夫?原因都在这篇中学课文里

null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不鬼先生

中学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叫做《细柳营》的课文,讲述的是汉朝将军周亚夫治军严谨,被汉文帝赏识的故事。

周亚夫治军严谨到什么地步呢?

汉文帝派使者先来军营门口通报,谁知道守门的都尉却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就连汉文帝到了军营门口,都尉也不放行,这可是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啊!

无奈之下,汉文帝只好派遣使者持节去通报,直到这个时候,周亚夫才派人打开军营的大门,至于亲自迎接的念头,周亚夫就没想过。

汉文帝准备进入军营,没想到还要遵守军营的规矩,比如:“军中不得驰驱”,他只好“按辔徐行”。

周亚夫站在自己的营帐门口迎接皇帝,还来一句“介胄之士不拜”,连下跪都免了。

null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大汉朝的土地、子民、军队都是汉文帝的,可是汉文帝去军营,周亚夫竟然没有对汉文帝毕恭毕敬,还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难自己。

如果是心胸狭窄的皇帝,周亚夫早就被拉出去砍了。可是汉文帝偏偏没有这么做,甚至去世的时候,还交代汉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而就在这个事件的几年前,有一个人曾经把汉文帝怼得无话可说。也正是因为这个人,汉文帝才会如此看重周亚夫。这个人叫做冯唐。

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派遣14万骑兵南下,攻入朝那、萧关,杀死北地都尉,引起朝廷振动。汉文帝立即部署边防,自己亲自到边境慰问军队。

这个时候,冯唐正跟在汉文帝身边,汉文帝向冯唐感叹道:“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

null

廉颇和李牧都是赵国的大将,李牧镇守边关的时候,曾经把北方游牧民族杀到胆寒。而汉文帝时期,正是新陈代谢的时候,刘邦的老将一个一个死去,年轻的将领又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缺乏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所以汉文帝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没想到,冯唐却突然来了这么一句:“陛下即便得到廉颇和李牧,您也不会重用他们的。”

这句话就很不给汉文帝面子了,于是汉文帝把他叫到里面跟他私聊,问他自己怎么就不会好好重用他们了。

冯唐答道,上古的王派遣将军的时候,亲自为他们推车,并告诉他们:“城内的一切由我的管理,而城外的一切就都交付给将军了。”

李牧在边境当将军的时候,军中集市的租税都用来赏赐给士卒,对于士卒将领的赏赐都在军队之中自行解决,根本就不需要一一向朝廷汇报。

朝廷把大军委派给他,只求他能战胜敌人,至于其他细枝末节的事情,就由他全权处理。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李牧在边境才能取得那么大的战功。

null

如今,魏尚担任云中太守之时,也是按照李牧的方式来带领军队,所以当匈奴入侵云中郡的时候,才会被魏尚杀得大败,后来匈奴每次入侵汉朝边境,都会避开云中郡。

但是,云中郡的士兵在上报战功的时候,文吏却常常因为他们的行为没有完全按照朝廷法度来而不给封赏。有了功劳,却得不到赏赐,而犯了错误就要被处罚。

要知道,这些士兵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人,整那么多的规矩,他们又怎么记得住?文吏的做法,对这些士兵本身就不公平。就连魏尚也因为类似的事情,而被剥夺爵位,判了一年徒刑。

由此可见,即便陛下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会重用他们。

冯唐的劝说,主要目的是让汉文帝多给边境的将领们一些相对自由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匈奴。

对于冯唐的话,汉文帝算是听进去了,但在放权之前,汉文帝还要认真地考察这些将领,看看他们当中有没有堪当大任的人。

细柳营事件,就是汉文帝考察的结果。

此时的汉文帝年纪已经很大了,距离他去世,也只剩半年了,他必须把后事提前安排好。上天没有辜负的期望,在他去世前,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守卫江山的人。

null

正是因为有汉文帝的嘱托,在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汉景帝才会提拔周亚夫为太尉。而周亚夫也没有让汉文帝和汉景帝失望,亲帅大军平定叛乱,最终官拜宰相。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十五·汉纪七》、《资治通鉴·卷十六·汉纪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