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用語」登陸台灣,瞬間變成「獨」患解藥 |觀察

原标题:「大陸用語」登陸台灣,瞬間變成「獨」患解藥 |觀察 一個台語詞,近日在上海流行:「麥方」(麵

原标题:「大陸用語」登陸台灣,瞬間變成「獨」患解藥 |觀察

一個台語詞,近日在上海流行:「麥方」(麵包),這是一個創意字,在台語中,與日本、法國、意大利等國的「麵包」發音相似。事緣吳寶春麵包店剛在上海落戶開張,是「台獨麵包」還是「九二麵包」(指九二共識),在兩岸成了熱議話題。

台商吳寶春是世界級麵包大師,逾30年的麵包人生與靈魂結為一體。政治素人的他一時成了新聞熱點人物。位於上海淮海路新天地廣場地下,吳寶春「麥方」店的人流絡繹不絕,買麵包要排隊,麵包店採用開放式廚房,顧客透過玻璃欣賞廚房裏師傅們揉麵、烘焙的全過程,路人紛紛收住腳步拍照。於是,這台灣詞,「麥方」店,在素來熱中外來語的上海人口中流傳。

其實,這些年大陸簡體字和「大陸用語」登陸寶島台灣,已經成為一種新現象。今日台灣小學生已習慣說「穿體能服」,不再說「體育服」了。台灣網絡平台常常出現「信息」、「走心」、「靠譜」、「小姐姐」、「嚇死寶寶」等台灣網民以往很少用的大陸詞語,如今頻頻出現。在台灣很多新聞主播和藝人已習慣將「影片」改稱「視頻」,把「網路」稱為「互聯網」。

早些年,台灣最初把手機稱為「行動電話」,現在也跟着大陸人叫「手機」。有網民發帖說,一名曾在北京工作過的年輕女子,回到台中老家,說話都是「我覺得今天特別開心」、「這碗湯味道特別棒」、「這樣肯定挺麻煩」……她嘴邊經常掛着大陸的習慣用詞,她身邊的台中同事和家人也不覺得有什麼異樣。

像「土豪」、「網紅」、「靠譜」、「小鮮肉」、「高富帥」、「高顏值」等,早年大陸流行的網絡詞語,已完全融入台灣人生活,在兩岸都有認同度。隨着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大陸、台灣的時髦用語愈來愈趨同。如「山寨」、「雷人」等詞彙,都被高頻率運用,台灣的網絡族群都不陌生。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民眾對大陸網友票選、排名前3位的流行語都很熟悉,排名第一的「山寨」一詞,早已被島內熟知而流行。

這些年,大陸影視劇在台灣頗受歡迎,台灣人愈來愈愛追看大陸影視劇。由此,逐步看懂屏幕上的簡體字,漸漸適應使用「大陸用語」。《延禧攻略》在台灣受到熱捧。這部精緻歷史劇是「去大陸化」的解藥。大陸用語因發音琅琅上口,形容事物又貼肉到位,於是在台灣流行,融入台灣人生活。流行語是一種廣為流傳的通俗語言,具有溝通性與感染力。對於它的風行,島內曾出現不同聲音,有學者認為影響了文化的正統性,但如今輿論的態度愈趨開放。

隨着現如今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手機、電腦已是古人口中的「千里眼」、「順風耳」了,這為人們生活交流提供了最為便利的方式。碩大地球成了一個「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愈來愈密切。語言是橋,也是歷史記憶的倉庫,文化習慣和思維邏輯都以一種不明言的方式沉澱其中,因而也就保障了最低限度溝通理解的可能,文化認同是聯繫兩岸同胞的重要紐帶。

在台灣,確實有「反對大陸用語派」,其實,語言本來就是活的,文化不會只局限在一個地區,台灣人說話中有那麼多來自歐美日韓地區的外來語,為什麼大陸用語就不能用?政治人物為了自己價值取向,會推動「去大陸化」,但在民間是「去」不了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賬號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