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混战,究竟在争什么?

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一百七十):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在北洋史上,初期即使是老头子这样的强人坐镇,仍然有赣宁之役,三督作乱的南北之战。民国五年,老头子撒手缰绳,北洋混战更是由南北之战的形式,发展出同室操戈,亦或是一省之内,也能袍泽阋于墙的各种混战结局。北洋军阀混战只是外在表现,内在原因不得不考量,这些有人马、有地盘,俨然诸侯的草头王,日子逍遥自在,混战究竟为了争什么?战争是宦海过招中的杀手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双刃剑,毕竟靴子落地,鹿死谁手很难说,也可能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所以,想读懂北洋武夫的心思,更多的还是要了解军阀混战,究竟争什么。首先,必须清楚军阀混战背后的大时代背景。外部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鏖战正酣,欧洲诸强无暇东顾。内部环境,北洋军阀的“老头子”死后,缺乏一个能控制全局的人物,长江三督之首、直系军阀冯国璋,北洋之虎、皖系军阀段祺瑞,川滇黔扛纛人、西南王唐继尧,两广“乾帅”陆荣廷等实力人物,冲突此起彼伏。加上列强各扶一脉,分而治之,造成这一时期“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其次,还要理解当时存在于各大阵营之间的纷争焦点。

一是 “约法”的新旧之争,这也是南、北方军阀之争的关键。二是代理人之争,如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庙堂之争,美、日的染指如影相随。三是对于清廷的态度之争,张勋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成为各大阵营的马前卒,段祺瑞落得名利双收。四是南北统一的武力与和平之争,北洋军阀在老头子死后,和北洋中枢并立的还有滇系军阀、桂系军阀,山西晋系军阀等,段祺瑞的计划是南征,即以直系军阀人马为主力,消灭西南军阀,同时使直系军阀实力受到削弱,也算是一箭双雕之策。应对这一图谋,冯国璋自然主张“和谈”。随着民国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目光转向东方,且不愿看到自己利益受损。

最终,与日军虚与委蛇的段祺瑞,开始不得不与西方列强的代理人,直系军阀亦或是西南军阀相互厮杀。所以军阀混战之中,老头子之后,谁出任北洋总统并不重要,总统之选所依据的法律,才是南北之争的关键。黎元洪和冯国璋主张一战时北洋军阀暂缓参战,也并非是反对参战。段祺瑞极力反对张勋,也不过是卸磨杀驴。至于看似温和的“南北和谈”,结果却是军阀割据心安理得存在的保障。这些光怪陆离的宦海表象,也是告诉世人,军阀之争,谋求利益以及维持既有利益,是推动各路人马明争暗斗的“无形的手”,也是洋人能够在北洋军阀中各扶一脉的原因,这既是起初“北洋新军”成为兵为将有的流毒,更是北洋军阀末路归途的宿命所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