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摇钱树: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

在我国西南地区出土的东汉、三国、魏晋时代的砖室墓和崖墓中,常常会发现一种随葬明器——青铜树,考古人员发现,这种树古代被人们叫做“柱铢”。

null

因为这类器物上装饰着大量圆形方孔钱,也就是从秦朝统一货币开始,全国一直流行2100多年的大家都很熟悉的,存世量非常大的铜钱。所以后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就根据这些青铜铸就的叶片上有这种五铢钱,又联系到民间“摇钱树”的传说,遂决定把这些青铜树称为“摇钱树”。

null

这种摇钱树,在结构上分两部分:陶制或者石雕的基座和插于树座的青铜树。树的部分又可分两部分:树干和枝叶。早期树干多为实心,但大多数发现的摇钱树树干为空心,横截面为椭圆形,布波浪纹。一般树干长1.5-2.0米,分4-6节。每节都有四个插槽,供插嵌枝片之用。枝片装饰图案多种,主要的有:凤、西王母、龙、羽人、猴、射弋等等。

null

不久前,我跟蔡老师夫妇及钟班长,自驾去了绵阳。就是为了看一件顶级的青铜摇钱树。它,可是全国目前发现的共计189棵摇钱树里,最珍贵的。这所有的摇钱树,出土分布也不止西南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有其实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湖北等地也有出土。

只不过,出土最早的摇钱树年代是在东汉早期,那时的这类文物还数量稀少,也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到了东汉中期和晚期该器物迅速在周边流行起来,覆盖今天的四川、重庆以及周边地区;东汉末到三国时期,摇钱树数量又锐减了;西晋时彻底消失。有摇钱树出土的墓葬大多为大中型墓葬,表示该器物在当时的使用者属于富有家族。

null

要说共计出土过189棵摇钱树,数量也真是不少,这里面有些摇钱树,就是农民在山上古墓里挖出来的,可见当年在西南的流行程度。

1972年,江口农民在石龙村开山采石,在一座古墓里发现一个“铜枝枝”,就把它当作废铜卖给江口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幸好收购人员识货,立即派人送到彭山县文化馆。一个星期后,县文化馆又派一位女同志用背篼背上这棵“铜枝枝”,坐上公共汽车送到成都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看,这不是摇钱树吗?如获至宝,立即进行修复。修复完了一鉴定,国家一级文物。

null

那么,这么多棵摇钱树,为什么这棵被规定为禁止出国呢?

下面您就听我慢慢说,这棵摇钱树,是1990年在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的。年代就是东汉时期的,通高198厘米。整体保存十分完整,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在全国20棵,绵阳地区有7棵完整的摇钱树中,它是这189棵中体积最大,铸造最精美的。

null

这颗树冠可分七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二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饰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图案;下部四层插接二十四片枝叶,向四方伸出。饰老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树杆直径约1厘米,叶片最长约15厘米,最短为10厘米,每片树叶厚约2毫米,树高度应在1米左右,为三向八枝。所谓三向,即为摇钱树枝杆被分为三层共八片枝叶,呈对称分布。 特别有意思的是树杆上有造像,高约5厘米,宽约2.5厘米。两侧各有一条飞老,老长约6厘米。人像站立状,身着袍衣,双手下垂合于腰前,整体造型美观而大方。 细看枝叶,每两片为一对,有如芭蕉叶的,叶片上铸有圆形方孔钱,每钱相互连接,铸有一人作弯腰伸臂捡钱状,叶片外侧四周犹如太阳的光芒,延生出许多长短不一的万缕细丝;有如椭圆形的,一头为乒乓球大小的圆环,两侧铸有飞老,老头顶着钱币,两老之间用钱币连接,叶片外侧如同刺猥般的短刺所包裹。

null

您可能要问了,摇钱树是怎么起源的呢?是干什么用的? 

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有一些争议:

一说源自三星堆文化。因为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青铜树,咱们前面讲过,这种神树后来慢慢从国王专用转向贵族使用,树的体积减小了,就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摇钱树。

第二种说法,说源自战国时期的流行器物,多枝灯,就是汉代那种一个主干,然后上面有很多灯盏的像现在我们常用的衣架似的灯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摇钱树应该是从多枝灯盏演变进化而来的。

null

还有一个故事:东汉末年的名士,给曹操做过司空的邴原。说他年轻时,有一次在路上看到别人丢的一串钱。就好心,把钱挂到大树上的明显的地方,他想来寻找丢钱的人,更加容易看到。

丢钱的人,没来,其他人来来往往,看到这串钱,感觉很奇怪。以为这是一颗神树,可以生钱,于是也把钱挂上去试试。看看能不能长出钱来。结果钱越挂越多。

这就成了后来摇钱树的来历。

null

那么,这摇钱树的用途,也有多种说法:

一说是祭祀器物,就是死者生前,在家里祭祀祖先,祈求财富的。

也有人说是早期的道教法器。

再有就是说,专门用于陪葬的冥器。

null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第三种说法最有依据,并承认摇钱树可能赋有多种意义。最主要是引导死者灵魂进入死后仙界(“引魂升天”),其次也是民间祈求财富的表现,同时摇钱树还可能有庇护死者家庭子孙的作用。

null

关于摇钱树的文化属性,主要有两派说法:

一说摇钱树是西南地区文化的产物,此种意见持有者占大多数,理由是摇钱树这种器物只在西南地区发现,绝无仅有。

第二种说法是摇钱树为汉文化产物,使用者为移民到成都平原的汉人。该说法在20世纪90年代后被提出,依据是出土有摇钱树的墓葬与中原地区墓葬在格局、规模、其它随葬品的类型上都一致;并和同时期西南地区文化出土的随葬品和规模有很大的差别。

null

东汉中期以后的很多摇钱树树干上铸有小型佛像,在少数例子中佛像还代替了西王母在顶枝的位置。学者称这种西王母-佛像共存的现象为“仙佛模式”,其表现了佛教初入中国时候佛被中国民众当作仙界的神仙之一,而把他与其他本土神仙共置于西王母仙境之中。

null

虽然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摇钱树佛像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佛像刻画。对摇钱树佛教的研究还涉及了佛教南传的争议。

摇钱树在各个朝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呈现不同。商代的三星堆铜树就比较写实地反映了古蜀国宗庙崇拜的中心,而到战国的干海铜树,则变成了萨满使用的仪仗化了的法器。发展到秦汉时期,摇钱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灯具,引人追思那些给人间带来光明的日神之树,或注入金权主义的观念,成为了象征土地和金钱财富的明器。摇钱树在东汉时,可以根据购买的人,进行定制铸造,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花纹进行安装。

摇钱树不仅是古代蜀地和巴楚民俗信仰的物证,更是中国货币文化的产物和典型代表文物,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特有的货币文化思想和理念。

作者:历史讲坛老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