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息的民间说法,月息几分、几厘、月利率、年利率的保护范围

null



鉴于民间借贷纠纷越来越常见,在讨要债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利息的计算问题,但很多人就不懂应该如何算了,主要是不确定双方约定的利息是否合法。所以,今天法务帮就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围绕民间关于利息约定的各种说法,单位之间如何换算,以及哪个范围属于法律保护的这3个方面展开说明。首先,总结了一下咨询人员的常见问题:一、约定月息3分,受法律保护吗?二、月利率2%和月息2分有什么区别?三、月息2厘是什么意思?四、债务人之前一直按月息3分还,突然不还钱了,起诉可以要求按月息3分还吗?五、借钱10万,分36期,每期还3800元(含利息本金),是否违法?怎么计算利息?六、年利率多少受法律保护?七、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可以要求给付利息吗?

null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民间关于利息的说法各单位的换算公式:月息1厘=月息0.1分=月利率0.1%=年利率1.2%=月利率×12个月月息20厘=月息2分=月利率2%=年利率24%=月利率×12个月法律上规定的受法律保护的利息范围是:≤年利率24%的,受法律保护;年利率24%≤利息≤年利率36%,自愿原则,即一方明确同意支付的,法律可支持保护,若未支付的,一方反悔,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可以不用给,已给的不能要回;≥年利率36%的,不受法律保护;就算一方已支付的,也可以要回来。据此,根据换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1)利息合法:≤月息2分;≤月息20厘;≤月利率2%;≤年利率24%(2)利息违法:≥月息3分;≥月息30厘;≥月利率3%;≥年利率36%(3)中间阶段部分保护了解完利息的保护范围后,我们再看看在诉讼中,关于利息的各种具体情况,法院是如何认定的?对于口头约定的利息,其效力如何?口头约定利息的可分为3种情况:①若借贷双方对于口头约定的利息均予认可,并对于口头约定的利率无争议,则适用司法解释规定的关于利息、利率的一般原则处理;②若借贷双方中的一方承认有口头约定的利息,另一方否认的,则需要看双方能否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如果主张有利息约定的一方能提供证据,则应当认为双方是有利息约定的,否则视为“利息约定不明”情形。利息约定不明的,按照法律规定,如果双方均为自然人的,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仅有一方是自然人或者双方均为非金融机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结合借款合同内容、并根据当地或当时人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如果主张无利息一方能够提供无利息约定的证据或主张有利息一方不能提供有力证据,则债权人要承担不利后果,视为“未约定利息”。③借贷双方承认利息的存在,但利息到底是多少有争议,则也依照利息、利率的一般原则处理。未约定利息的,但可以要求支付逾期利息这个情形是指虽然在借条中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但借款人逾期未还款的,超过还款期限之日起可以要求价款人支付逾期利息,不受借条影响,具体逾期利息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