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骑楼为啥生不出咖啡文化?| 从100被看成10.0说起

原标题:泉州骑楼为啥生不出咖啡文化?| 从100被看成10.0说起 我一直觉得,泉州拥有很让生活曼妙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原标题:泉州骑楼为啥生不出咖啡文化?| 从100被看成10.0说起

我一直觉得,泉州拥有很让生活曼妙的五脚基(骑楼),却成了商家的营商平台,没有把文化的东西给做出来。我很希望,这里有老阿伯在通道上,喝着功夫茶,讲着砍兰的事,像潮汕人一样。我很希望,泉州有五脚基咖啡店、有转角咖啡店,毕竟这是个悠闲的城市。但我发现,这个曾经是波斯鬼佬荡漾的城市,现在几乎不那么能闻到咖啡香。

你们可知,知名的85°C发源于台湾的骑楼转角,泉州本该有这样的氛围。在泉州,你要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喝咖环境,并不容易。因为这里人人不是在喝羹,就是在喝糊。人人不是在喝羹喝糊,就是在喝茶。泉州西街,影剧院对面的新骑楼上面,有块窥视西街和东西塔的平台,这里提供咖啡。但每次去,我发现到,喝咖啡的,远比躲在帐篷里吃火锅、喝珍珠奶茶的少得可怜。

几年前我去台北的时候,发现这儿简直是对中华民族的反叛,从早晨开始,这里的满街遍巷,每个角落,便飘扬着咖啡香。这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我总觉得台湾与闽南同宗同源,应该更偏好喝茶。未曾想,喝茶成了极少数人的嗜好,喝茶的那些规矩甚至被上升到了茶道。

这一天是2019年的第二天,我坐在泉州旧城庄府巷在金鱼巷的转角。我本来是要到它对面的润禾甜点店会老朋友的,但甜点店在「在休午睡假」,于是我选择这么咖啡店来等。服务员拿出manu,光太强,我眯着眼,粗略看了一下,发现第一排写着的「蓝山咖啡」很便宜,才10.0元。服务员对我说,做咖啡的师傅在外面,要等下才回来。「能等吗?」我问多长,她说「几分钟!」行,我说,于是就坐在临街窗口,和着唱机磨唱碟发出来的音乐节奏,晃着腿儿,看着川流的人群。

咖啡来了,只有半杯,无奶无糖,通常我喝五口就可以把它喝完,但我这是文化品,不是饮料。于是,就把喝一口碎化为抿N多口,很像上海滩的绅士。即使才十块钱,也要喝得像喝千元、万元的样子。

一个戴着墨镜的老阿伯,透过窗子自言自语,「哦,这是喝咖啡的地方,不是喝饮料的!」接着,仰望墙上的价目表,发话「好家伙,这里的咖啡可不便宜!」

他的话,让我慌了:不对啊,我明明看得是10.0元一杯呀。我赶紧以手机快没电了为借口,提前埋单。「100!」哦,啊?!您nia咔好,这么贵。我手头乖乖地把一百块从微信二维码刷出去,一边打着嘀咕:泉州的蓝山咖啡参了金粉?!

您nia咔好!在台北,在香港,在欧洲的萨格勒布,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天价的咖啡。家乡如此看得起我!但我的好朋友看怂我了。「要是真的蓝山咖啡,这个价不过分!」

这简直甩了我一巴掌,谁说泉州没有咖啡?!研究泉州老街区的女作家颜瑛瑛,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做《泉寶城南》。泉州的聚宝街一带,曾经是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鼎盛年代,万帆云集、万商齐集的地方。我试图在这本书里,找到一点咖啡店在这里兴盛的蛛丝马迹。作者告诉我,她采访过在这里建番仔楼的人家,他们从菲律宾带来了喝咖啡的习惯。

这让我想起我一个叫「巧啊」的婶婆,八十年代我从四川学校回乡,她总是「囝仔路钻」地泡一杯咖啡给我喝,那是她的儿子从马来西亚带来的。现在我还享受这样的待遇,我去乡下看九十几的伯母,她也是有这样的传统——躲进自己的屋子里,端出一杯浓香喷鼻的咖啡。

泉州有着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这里有古厝有洋楼,有佛教也有诸多洋教。这里有那么多汤汤水水,咖啡文化却不能蔚然成风。看着从星巴啥米克店出来的人,手里端着一个纸杯,我清楚里头所盛。他们总是喜欢这样招摇过市,但我一直觉得这种现象远不可与咖啡文化相提比论,这是城市病,纸杯里头装的不是咖啡,而是兴奋剂。

咖啡文化,不应是张扬的,催化的,而该是沉静的,悠闲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