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陶成局——黄志强的唐山陶瓷历史文化收藏与研究(原创)
黄志强,(网名:老陶成局)男,1962年生,河北唐山市人。
凤凰网大风号—唐山陶瓷百科创始人、主编
开滦博物馆荣誉馆员
启新博物馆荣誉馆员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唐山市历史学会理事
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会研究员
唐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行风监督员
唐山交通大学亲友会副会长
唐山市胜利路小学陶艺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客座讲师
黄志强从事唐山陶瓷历史文化收藏研究三十余年,收藏有关唐山陶瓷历史文化方面的图书、图片、文物、资料上万件,包括了艺术瓷、日用瓷、卫生瓷、建筑瓷、工业瓷等;走访过众多唐山陶瓷界老领导、老艺人、老工人,掌握许多唐山陶瓷历史文化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藏品中有上百件是反映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珍品、孤品。
黄志强多年来在《中国收藏》《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收藏快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广播电视报》《开滦日报》《开滦文博》《社会科学》《唐山文史》《滦河文化研究》《山东陶瓷》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论文二百多篇。
黄志强的唐山陶瓷收藏多次被新华社、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环渤海新闻网、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唐山广播电台、唐山电视台、唐山广播电视报等媒体报道。
撰写的《唐山窑老陶瓷收藏与鉴赏》资料和刊载有黄志强收藏文章的报刊杂志被唐山图书馆做为地方文献资料收藏。唐山市档案馆设立名人档案专卷收藏黄志强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成果。
此外,黄志强还以“老陶成局”为网名,多年来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有关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文章,受到海内外众多网友的关注,“老陶成局”已经成为宣传唐山陶瓷文化的知名品牌。
黄志强提出的“唐山是中国陶瓷工业化的发祥地”的论断,是黄志强对唐山陶瓷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和贡献,确立了唐山陶瓷在中国近代陶瓷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2007年,黄志强提出的《关于加强唐山窑陶瓷文化研究与保护的建议》,荣获中共唐山市委颁发的优秀成果奖。
2008年,黄志强收藏的唐山古陶瓷“金代磁州窑黑釉酱斑纹尊”入选中国保护文物基金会主办的《中国磁州窑系瓷器精品展》,2008年11月8日-2009年1月8日在北京中国陶瓷馆展出。
2010年10月,黄志强为唐山胜利路小学设计了唐山陶瓷历史文化长廊14块展板,这是唐山陶瓷历史文化首次进入校园进行全面展示。
2012年1月至2013年底,开滦日报为黄志强开设《老陶成局说瓷》专栏,内容以黄志强个人收藏的古代到现代陶瓷艺术品展现唐山陶瓷悠久的历史文化,两年共发稿达70余篇,首开报刊连载唐山陶瓷历史文化收藏的先河。
2012年9月17日,黄志强向唐山胜利路小学捐赠古代到现代陶瓷藏品24件。
2012年9月20日,黄志强撰写的《走文化产业之路,做大、做强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文化品牌》论文,荣获唐山劳动日报组织的“我为陶博会献一计”征文二等奖。
2013年9月7日,黄志强收藏到的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唐山市陶瓷工业局赠给开国少将曾克林将军的一套茶具,作为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被唐山电视台直播50分专题报道。
2014年5月16日,黄志强在唐山缸窑采访过程中,不幸遭遇车祸,身受重伤,入院抢救治疗。6月下旬身体稍有恢复,黄志强便坚持着在病床上完成了5000余字的《唐山缸窑史话》文稿的写作,并在第10期《开滦文博》杂志发表。
2014年9月26日,黄志强在政协文史大讲堂以《唐山启新磁厂——中国陶瓷工业化的发祥地》为题目,讲述了唐山启新磁厂(唐山陶瓷厂前身)陶瓷工业化发展过程及德国人汉斯·昆德一家在中国的传奇故事。
2014年,黄志强撰写的论文《唐山缸窑粗瓷生产与民俗文化》入选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10月10日至15日,黄志强作为正式代表到昆明参加会议,并在会议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这是唐山陶瓷文化首次参加中国民俗学界高端学术交流活动。
2014年11月18日,黄志强创办了唐山首家陶瓷历史文化传播网站——唐山陶瓷百科,并担任主编。唐山陶瓷百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独创的通过网络全面展现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唐山陶瓷的网上博物馆,唐山陶瓷发展成就的展示平台。
2015年3月,黄志强在唐山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原启新洋灰公司发电厂车间墙壁上,发现了大量的原启新洋灰公司附属启新磁厂(唐山陶瓷厂前身)1923年生产的中国最早的陶瓷釉面砖。这一发现改写了《中国陶瓷百年史》等书籍上记述的温州西山窑业场于1943年生产出中国最早的陶瓷釉面砖的历史。3月26日,开滦日报头版头条整版刊载黄志强撰写的文章《唐山发现中国最早的陶瓷釉面砖》,并被2015年第二期《唐山文史》《滦河文化研究》等期刊收录。
2015年4月,黄志强作为编委会委员参与编著的《唐山陶瓷》校本课程教材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校本课程是唐山市路南区胜利路小学在开展陶艺特色教育的基础上,为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结合小学生一至六年级的实际情况,用五年时间编著出版的六册校本课程教材。2015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校本课程。该教材四年级全一册第一、二课专门介绍了黄志强捐赠给胜利路小学的唐山陶瓷藏品。
2015年12月,黄志强收藏到的1936年4月16日唐山启新磁厂收款单上的釉面砖广告,为见证启新磁厂生产出中国最早的陶瓷秞面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2016年1月,由唐山市地志办公室、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编辑,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唐山民间文化辑览》一书中陶瓷一节共收录三篇文章,全部由黄志强撰写。题目分别是(一)唐山陶瓷的兴起和发展,(二)启新磁厂——中国陶瓷工业化的发祥地,(三)开滦机制砖与中国近代著名建筑。
2016年6月,黄志强将珍贵藏品“唐山陶瓷研究所错版鲁迅瓷板浮雕像”捐赠给了河北博物院。
2016年9月,通过黄志强的不懈努力,唐山启新磁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块彩色内墙瓷砖(釉面砖)的历史,被正式载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编著的《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史》之中,纠正了《中国陶瓷百年史》中的错误。
2017年8月,黄志强收藏到的唐山启新磁厂上世纪50年代初生产的陶瓷坩埚,作为中国最早的高温化学瓷亮相唐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热点。
2017年8月,根据正在筹建的中国唐山陶瓷博物馆的请求,经过友好协商,黄志强为其提供了近百幅个人藏品图片和资料图片,内容以民国时期陶成局、德盛窑业厂、新明瓷厂、启新磁厂的图片资料为主,填补了中国唐山陶瓷博物馆的空白。
2018年1月,唐山磁厂(唐山启新磁厂)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黄志强关于唐山启新磁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块陶瓷釉面砖和中国第一件高温化学瓷(坩埚)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论证并成为该厂入选的重要依据。
2018年3月,黄志强收藏到的唐山第一张陶瓷股票——德顺隆新记窑业股份有限公司第21号股票,揭开了唐山陶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是现存的唐山陶瓷实物股票首次在唐山被发现,是黄志强唐山陶瓷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2018年9月,黄志强在唐山东缸窑秦庄拆迁工地的一个废弃的院落里,发现了一个唐山启新磁厂1935年民国时期生产的,没有使用过的,保存完好的P型卫生陶瓷返水弯,是目前发现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卫生陶瓷制品。
2019年1月9日,黄志强创办的《唐山陶瓷百科》正式入驻凤凰网大风号,成为全面展示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权威网络平台。
2019年2月,黄志强在唐山东缸窑下村拆迁工地的一处废墟中,发现了一块清末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陶成局”生产的,带有“陶” 字商标的陶瓷砖(缸砖),这是中国最早的陶瓷砖,堪称“中国建筑陶瓷第一砖” 。
1976年7月,陕西科技大学(时称西北轻工业学院)的陶74班78名硅酸盐专业的师生在唐山第九瓷厂等地实习,7月28日,在唐山大地震中,有41名实习的师生不幸遇难。
2019年6月5日至7日,黄志强利用到陕西科技大学校史馆,以及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参观交流的机会,向该校校史馆捐赠了两件唐山抗震瓷,以此纪念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同时,黄志强还向陕西科技大学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唐山启新磁厂专题展柜,提供了三件唐山启新磁厂日用瓷展品和相关资料,这是唐山早期日用陶瓷展品首次走进高校博物馆。
黄志强收藏的始于明代的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陶成局清末民初生产的青花瓷盘上的“老陶成局”款识,被作为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2008年被镌刻在唐山市人大政协办公楼大厅的陶瓷壁画上。
“老陶成局”款青花瓷盘(背面)
唐山市人大政协办公楼大厅的陶瓷壁画局部
黄志强唐山陶瓷历史文化的收藏与研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新闻媒体誉为“唐山陶瓷文化名人、民间收藏家、社会活动家”。唐山文化名人韩溪老师称赞黄志强为“唐山民间收藏第一人”
2015年10月,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授予黄志强“燕赵文化之星”荣誉称号。
老陶成局 黄志强的座右铭:热爱唐山、了解唐山、收藏唐山、宣传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