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只能束手待毙?身披“防弹衣”,硬吃鱼雷也无伤大雅

null

二战中,大型的战列舰、巡洋舰甚至是航母,由于吃水线较深,数万吨排水量的硕大体型,一旦被潜艇或是驱逐舰逮到,就会非常危险,面对航速极高的鱼雷时,大型战舰就只能束手待毙么?就像士兵身穿防弹衣一样,战舰也可以加装防雷网,在无法规避的情况下,大型军舰只要做出小小的机动,配合“防弹衣”的重点防护部位,硬吃鱼雷也无伤大雅。

对于战列舰、航母来说,基本不会单独出动,大量的巡洋舰和护卫舰会为他们保驾护航,在正常航行中,即便是数艘驱逐舰也没办法靠近护卫众多的核心军舰,只能到了大规模海战的时候,驱逐舰才能找准时机,靠近大型军舰,并发射致命的鱼雷。

null

此时,为了提高主炮精度或是发射舰载机,大型军舰往往会降低航速,硕大的身体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机动规避,有些战舰在作战中动力系统受损,也会成为敌方驱逐舰的活靶子,在没有己方军舰的保护下,避开不远处来袭的水下鱼雷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可能的,除了被动防御外,没有其他办法。

刚开始,各国海军研发部门想到为大型战舰的水下部位加上更厚的装甲,但是这一尝试以失败告终,水下的阻力是空气中的数十倍,每增加一立方米的吃水体积,军舰的航速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面对聚能爆破的鱼雷,厚重的装甲的防护性能不尽如人意,在混战中,难免出现纰漏。

null

随后,美国海军考虑到鱼雷的引信为了避免提前撞击引爆,并没有像炮弹那样的瞬发触点引信,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撞上军舰后,才会爆炸,如果在军舰水下部位的外围安装数道稠密的高强度铁丝网,使得鱼雷被阻挡或是卡在其中,就能有效解决鱼雷的问题,即便爆炸,也不会对军舰造成太大损坏。

虽然这么做会增加军舰的负荷,但相比一艘战列舰和航母在海战中的价值,战时那一点点的机动损失,并无大碍,如此以来,当发现数枚鱼雷靠近的时候,大型战舰的船员就没必要惊慌失措了,只需要调整角度,将没有被破坏的防雷网面向鱼雷,基本就能阻挡住高速前进的鱼雷,让那些冒死突防的驱逐舰有来无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