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震主,悲情李经纬

01

李经纬:仰面朝天,眼中含泪

null

“一瓶魔水,廿载豪情,从来中原无敌手;半腹委屈,十年沉默,不向人间叹是非。”2013年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去世,吴晓波用这段话总结这位“双规”民营企业家的委屈十年。

李经纬在孤儿院长大,擦过皮鞋,做过印刷工人,一手将利润不过几万元的酒厂,打造成年销售额破50亿元的知名企业,谱写出中国饮料之王的传奇。

后又因香港上市争议与当地政府的关系恶化,到最后突发脑溢血,并在2011年因贪污罪获刑1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5万元,最终却以悲情收场。回顾李经纬的一生,他无疑是改革年代的风云人物。

2002年1月,在三水政府主导下,拒绝了作价4.5亿元三年内付清转让给李经纬的方案,以3.38亿元将健力宝集团出售给张海(一位诡秘的“气功大师”)。在签字仪式上,李经纬默默地坐在会场一角,仰面朝天、眼中含泪。

新华社报道称他全程“含泪仰天,不发一语”,这张照片被迅速刊登在了国内所有财经媒体和新闻网站上,即便对此事不明就里者,看完亦是五味杂陈。在此之后,这个喜欢交朋友的老人,再没有见过媒体,也没再提及过健力宝。签约仪式后的第9天,李经纬突发脑溢血,直至病逝也没能摆脱病床和轮椅。

02

出身:三水“遗腹子”

李经纬出生于广东三水县的白坭镇,他所在的村子,家家都是别墅,这都是他当年留下的“资产”。提起李经纬,村里人的至今仍满怀崇敬和怀念。

null

李经纬所改变的远不止白坭镇。三水县(现佛山市三水区)曾是粤西的穷县,早年是广东吸血虫病的第二大疫区。健力宝赋予了三水新的形象,巅峰时期,这家企业贡献了三水近50%的税收。时任市委书记曾说:三水人每发100元,就有46元来自健力宝。

生于1939年的他是个“遗腹子”。尚在娘胎时,其父便死于战乱,母亲也过世后,李经纬住进了孤儿院。

10岁起,他开始打零工,擦皮鞋、修水电,在印刷厂当工人。李经纬干过各种苦活,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在印刷厂当排版学徒期间,李经纬学会了认字,3年后,他成了该厂的副厂长。

工作之余,李经纬喜欢运动,篮球、足球都擅长。印刷厂期间,李经纬在篮球场结识了三水县武装部的一位领导,深受对方赏识,后被提到了县体委当副主任。

李经纬当了13年的体委副主任,周围人回忆称他比谁都努力。那时候的李经纬开始展露其“亲下不亲上”的特性:他在球场外给球员们提鞋,为了运动员能吃饱饭绞尽脑汁;但是他和体制内同仁以及上级领导的关系始终算不得好。

这一特质陪伴了李经纬一生,也为他最终失去权柄埋下了伏笔。

03

缘起:“魔水”问世

1973年,受到“排挤”的李经纬被调到濒临倒闭的三水酒厂当副厂长,那是一间只有几口米酒缸的作坊。但是换了新的环境,李经纬的聪明才智得以全面爆发。

一次去广州出差,他在街边买了一听可乐,这是他第一次喝这个饮料。喝完一罐后,李经纬产生了做饮料的念头,没多久,一个机遇就跑到了他面前。

null

彼时,国家体委为了改变体育科学研究落后的状况,向各研究所下达了一批研究项目,其中就包括运动型饮料。随后,广州体育科学研究所研发了一款新式饮料,据称既可以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普通人也能喝。

一次偶然的机会,项目中的一位教授结识了李经纬的表弟,随即决定带着配方去三水一试。

那时候的三水酒厂还很破旧,教授们去了坐的都是条凳。李经纬很珍惜这次机会,科研人员来了一律大鱼大肉招待,并且当场拍胸答应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

在三水的厂房里,项目组前后花了3个多月时间,经过130次试验,最终做出了一款橙色的、含碱电解质的饮料,这就是日后的“东方魔水”健力宝。

04

赌局:一分钱没赚,先往外送?

除了产品,当时的健力宝可谓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怎么把它卖出去?“小厂长”李经纬直接将目光瞄准了大洋彼岸的奥运会。

null

1983年中,李经纬打听到两个消息,一是国家体委正在为首次出征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准备饮料,二是第11届亚足联代表大会将在广州召开。

李经纬决定将产品送到亚足联的会议上,在体委面前露脸。该决定遭到了厂里人一致反对:那个年代,白送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新产品一分钱没赚,就要先往外送钱?

李经纬随即展现了其决心和对酒厂的绝对控制力。几天时间里,他先是想出了“健力宝”这个品牌名称,又找人设计了一个在当时超凡脱俗的商标,接着是工商注册,所有工作一气呵成。

null

万事俱备,只欠生产。李经纬希望用易拉罐来包装健力宝,因为在当时的消费者看来,能用易拉罐的都是高档饮料。但那时候国内尚无一家易拉罐生产企业,三水酒厂更不可能有这样的生产线。

李经纬不想妥协。他四处奔波,先是说动了一家香港企业,为健力宝订制生产了小批量的易拉罐,接着他又通过关系找到了深圳百事可乐公司,在对方的生产线上偷偷将饮料装进了易拉罐里。

null

一番秘密行动后,200箱光鲜靓丽的健力宝出现在了亚足联的会议上,引发了与会者和媒体的关注,这之后,它无可争议地成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出征”饮料。

后有媒体将健力宝的崛起总结为运气,但即使那样的运气砸到面前,恐怕也没几个人敢接住。出征奥运是半赞助性质,健力宝为此投入了20万。当时这家公司账上一共28万,这是一笔贷款,本来用于购买强力啤酒的机器设备。李经纬将这笔相当于酒厂数年利润的钱全部砸到了大洋彼岸。

“赌局”的结果,他自己或许也没有料到。

05

突破:体育营销的极致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在那里,许海峰、李宁一战封神,女排更是以勇不可挡之势登顶,引发举国沸腾。

那时候中国和世界的彼此了解很欠缺,国人迫切需要奥运这样的盛事成绩来彰显大国的地位和自信。赛事期间,中国女排击败了东道主美国队,外界对于这样的成绩存在颇多质疑。女排比赛期间,一位日本记者发现中国姑娘们在喝一种从未见过的饮料,于是随手写了一篇《靠“魔水”快速进击?》的花边新闻稿。

null

文章被中国记者看到后,将之改版写成了“中国魔水”风靡洛杉矶,新的文章被广泛转载,一时间,健力宝的名头传遍大江南北。“魔水”很符合当时国人需要的东方神秘气息,“中国魔水”则大大增添了健力宝的民族情结。

伴随着奥运军团载誉而归,健力宝一飞冲天。

奥运军团出征前,健力宝的销量几乎为0,8月至年末,企业在几个月内实现了345万元的销售额。第二年,这个数字蹿升至1650万元,再下一年是1.3亿。

不过起初,奥运东风为健力宝带来的并非全是好消息。赛事后,国家队的队员们纷纷要求喝健力宝,这意味着每年得赞助送出26万元的货。当时公司的销售还没有呈现井喷态势,账面利润就几万元,李经纬出差都得睡招待所的地下室。

健力宝所在的酒厂是国企,赞助是公款,这一大笔钱究竟能不能花,李经纬也没有底。最后,他顶住厂里巨大的压力,先斩后奏,签下了赞助订单。

这次签约成了李经纬体育营销的缩影,那之后,他于此道一发不可收拾,将体育营销做到了极致。1987年,李经纬拿出250万元,力压可口可乐(出价100万)买下了全运会的饮料专用权。

null

赛事期间,在广州天河,大到墙壁、小到垃圾桶,铺天盖地全是健力宝的广告。闭幕式上,工作人员也全部换上了健力宝的服装,入场观众还每人赠饮一听健力宝。

全运会过后,李经纬马上组织了全国经销商订货会,短短两个小时,订货额达2亿元。

3年后,北京亚运会上,李经纬再次顶住当地舆论口中“瞎洒钱”的压力,投标一千多万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赞助额最高的中国企业。亚运会之后的秋季订货会上,健力宝在几天内收获了7.5亿元的订单。

null

同时期,李经纬也将健力宝的广告打上央视,他亲自拟定了简单易记的广告词:您想身体好,请喝健力宝。

06

事件营销:百家之帅,如日中天

李经纬并非不在乎这些钱,而是他深信,所有花出去的钱,打出的广告效应,很快便能通过源源不断的健力宝产品收回来。

他没有念过书,很长时间内,这被认为是李经纬的优势。“他的思维基本不受限制,这就是没读书的好处,没有条条框框。”李经纬的表弟曾如是说。

因为没有条条框框,李经纬经常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多外界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在他手里变成了现实。1991年美国总统大选,他将健力宝送去了纽约,赞助助选活动,让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和戈尔夫人(蒂帕)共饮健力宝;1993年,他又将健力宝送上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圆形会议桌……

null

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健力宝因此在舆论头条上一待就是十几年。期间,李经纬的营销手法不仅成了业内人人参悟的宝典,还被很多其他行业抄了过去。

1990年,李经纬异想天开地想出了一个“拉环有奖”的促销创意:凡是购买健力宝的消费者,有希望得到最高5万元的奖金。这个游戏在中国城乡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催生了一大批为奖守候的消费者,就连骗子都混进来分一杯羹。

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黄渤等人曾在车厢里上演“中奖骗人”的手法,这个场景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健力宝的促销出炉后,全国各地与此相关的骗子横行,《健力宝报》记载,当时每天有几十个人来总部兑奖,清一色都是5万元的一等奖。兑奖部汇聚了众生百态,办公室被闹得不得安宁。

null

那之后,有奖促销几乎成了中国饮料行业甚至消费类食品业内的标配,各种拉盖有奖铺天盖地,持续至今。

李经纬教会同行的远不止“有奖促销”。宗庆后推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时,广告词是“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他在日后坦言这个灵感就是从健力宝的广告词里偷来的。而太阳神创始人怀汉新在设计产品时,直接拿着健力宝的易拉罐对设计人员说:这是中国最好的饮料,你就按它的样子来设计。

李经纬的天马行空也不局限于广告手法,健力宝刚成立的时候,李经纬就在会议上说:国家有个外交部,我们搞个公关部,专门搞关系。那之后,他成了企业公共关系在中国的第一个实践者,他让巴西足球队穿健力宝的球衣参赛,邀请李宁、聂卫平、邓亚萍等或是加入公司、或是任高级顾问……总之,在玩噱头上,当时没有哪位企业主能和李经纬一较高下。

null

在他的带领下,健力宝如日中天。好几年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将三水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产量吃紧的时候,一张健力宝的拿货批条被炒到了几万块。

因为批条的事,李经纬“得罪”了一批人。经常有人想通过关系找他拿货,李经纬一律拒绝。就连面对为健力宝立下过功劳的表弟,李经纬也说:你来我请你吃饭,但是拿货不行。

持续的供不应求间,1996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接近60亿元大关,这一数字是当时排名行业第二的娃哈哈的两倍多。

07

导火索:功高震主,政商“敌对”

挺过市场的诱惑,李经纬开始全面实践其走向世界的目标,1994年,他花500万美元买下了帝国大厦的一整层,雄心勃勃要进军美国市场。为了角逐世界,李经纬决定改变健力宝偏居一隅的小格局,将总部从三水搬到广州。1996年,他主导投资10亿在广州新建了高38层的健力宝大厦。

null

这座大厦,成了他“下课”的导火索。

三水政府在得知健力宝打算去广州建大厦时,曾向李经纬提出:不要离开,在三水找个地方建。但被他一口回绝,双方的矛盾就此激化。

在此之前,李经纬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他虽然一手创立了健力宝,但这家企业的身份是国有控股,大股东是三水县政府。李经纬是企业经营者,也是政府派出的代表。

编制上,他最高只是副处级,但却经常享受“越级”待遇。县里开会时,县委书记和县长坐中间,旁边就是李经纬;省里领导、甚至国外领导来考察,都是见李经纬而不是政府的其他干部,久而久之,有些人对之心存不满。

健力宝越做越大,关于李经纬的闲言碎语也越来越多。健力宝先后在全国其他地方设立分厂,有人认为这是李经纬慢慢将健力宝的资产往外转移;健力宝相继在金融、传媒、地产、科研领域收购了很多项目和企业,还在美国投入了1000万美元开发市场,这些行为被认为是“乱洒钱”,不把钱留在三水……

null

总之,李经纬既是三水民众眼中的英雄和地方政府的财神爷,也是某些人的眼中钉。偏偏在与政府沟通方面,李经纬始终我行我素,不愿放下身段。

如前所述,李经纬为人“亲下不亲上”,儿子结婚时高朋满座,各级领导和企业家来了一大批,李经纬在普通员工那桌坐了最久,将一桌人喝了个遍;每年春节,李经纬都要花时间请已经退休的健力宝员工喝酒吃饭,而不是将这样的黄金时间用来打点关系。

在做各项决策时,李经纬也很少上报,都是自我决断,这让某些官员非常不爽。后来健力宝产权陷入纠纷时,一位书记曾当着所有媒体的面说:不要一直提李经纬,健力宝是政府的财产,我才是健力宝的大老板。

李经纬也不满于政府的某些行为。比如为了完成就业率,三水政府明确规定健力宝员工必须有45%的比例是本地人,其中各种裙带关系不言而喻。李经纬曾直言很多人是“上班一条虫,下班一条龙”,他曾拍桌子称健力宝的中层军心不定、行事涣散,“我这点老本也很容被吃光”。

null

李经纬投资兴建健力宝大厦,并没有获得三水市政府的批准。这笔高昂投资终于将双方多年来的矛盾放置到了台面之上。李经纬的想法是到更大的平台将健力宝推向世界,但是政府看来,将总部搬到广州,无疑是挖走了三水最大的一颗摇钱树。

这样的矛盾,随着李经纬作为作为体制内干部即将年满退休(1998年,59岁)而正式爆发。

08

上市:错失改变身份的机会

李经纬曾有机会让健力宝换一个“身份”。

早在1993年,健力宝就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上市名单,有下属极力说服李经纬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股份改制,并且上市。但李经纬觉得太麻烦:我们又不缺钱,干嘛要上市。

这之后的时间里,他依旧有机会将股份一点点从政府手里买回来,但是李经纬并没有那么做。或许他有着绝对的自信:健力宝是他创立的、带大的,健力宝离了他不可能活下去。

但是其他人并不这么想。1998年,三水政府领导开会,主要领导说李经纬可以继续留任,其他领导没有一个站出来附议,而是纷纷沉默不语。

这样的情况让李经纬感到非常不安。会议后,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资金的掌控力度,其每一款新产品投资、每一笔项目预算,都要政府亲自审批。李经纬因此和上面派下来的人闹得极度不愉快,经常是彼此放空不搭理。

时值国有企业改制风潮,随着市场经济推进,部分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疲态尽显,国家和政府开始推动“国退民进”政策,将国有资本从一些竞争性领域中退出,经营者得以利用各种方式来购买企业的资产。

null

国退民进的浪潮缔造了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富豪。随着国企改制成为私企,很多原经营者改庭换面成了民营企业家。

李经纬后知后觉,决定推动健力宝股改,但是时局对他而言已经“太迟了”。

09

矛盾突显:不能卖给李经纬

1997年,李经纬筹划了健力宝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方案,但三水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直接否决。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了上市计划。

外患不断,内忧也接踵而至。期间,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在饮料市场内狂飙突进,老霸主健力宝却开始显露颓势。

null

1997年起,健力宝的销量开始以每年七八万吨的速度持续下降。针对这一点,外界事后众说纷纭。

有观点认为李经纬缺乏知识基础的弊端在那段时间开始集中体现,饮料市场上新品牌层出不穷,但健力宝始终没能取得新的突破。哈佛大学社会学专家、教授傅高义也曾撰文称“健力宝是中国传统关系孕育出来的现代产品”。在他看来,健力宝是在缺乏现代效率、管理、组织等概念的情况下,通过李经纬个人能力和穿针引线带来的成功。

null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李经纬是在刻意放缓健力宝的发展速度,因为企业规模越小,他进行股改的压力和成本就越低。

真实情况如何,外界已经不得而知。但随着健力宝营收下滑,整个三水都陷入了困境,“公务员的工资都欠发,日子非常难过”。

政府在数次会议后决定,卖掉健力宝。

为健力宝找“下家”,李经纬和团队本应在排在第一顺位。1999年,他提出公司内部实行股份合作制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4.5亿元买下三水政府所持有的股份。这个提议被政府直接拒绝,理由先是“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后又变成“担心经营层的钱来历不明”。

2001年的一次会议上,三水政府领导悉数到齐,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是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null

这次政府会议直接决定了李经纬和健力宝的命运。消息放出后,各大饮料厂商齐聚三水,可口可乐、达能、摩根士丹利、新疆德隆等集团都想买下这个“东方魔水”。

 10 

股权大战:“为什么不能卖给我?”

之后的股权争夺战,与其说是一场商战,不如说是一场闹剧。

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公司称险些成为健力宝的新主人。一次晚宴上,李经纬被通知出席,市长告诉他,健力宝将以3.8亿的价格卖给新加坡公司。

李经纬闻言后愤怒至极,他不明白为什么政府宁愿将健力宝“贱价”卖给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也不愿意卖给为之奋斗了一辈子、并且出价更高的他。

在那份协议里,已然拥有强势地位的健力宝,其品牌价值的评估价是0,此后的所有协议、直至出售,其品牌估值都是0。

李经纬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权。他做了两手工作,一方面,公司全面抵制来审核查账的新加坡人,拒不交出商业资料;另一方面,国内媒体也被招揽而至,“健力宝被贱卖他国”的新闻一时间铺天盖地。

舆论的重压下,这次交易就此告吹。三水政府同样怒不可遏,既然不能卖给外国企业,他们就想方设法卖给国内企业,总之健力宝不可能回到李经纬的手里。

为了应对,李经纬找到了当时最有可能的买家——娃哈哈和宗庆后做工作,劝说其高抬贵手。这之后,他找到市长,公开将心底的疑问说了出来:为什么不能让我们买回来?

null

市场随即表态:要买可以,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双方商定,李经纬出资4.5亿,买走政府的全部股份,谈完双方一拍两散。

李经纬没能等到第7天。谈判完的第6天,正四处筹措资金的他接到政府通知,健力宝已经被卖给了浙江国投。

通知下达的第二天,三水政府举办了一场仓促的签约仪式,会上宣布作价3.38亿元转让健力宝股份。仪式上,李经纬默默地坐在会场一角,仰面朝天、眼中含泪。

新华社报道称他全程“含泪仰天,不发一语”,这张照片被迅速刊登在了国内所有财经媒体和新闻网站上,即便对此事不明就里者,看完亦是五味杂陈。

null

那是李经纬倒数第二次公开亮相,那之后,这个喜欢交朋友的老人,再没有见过媒体,也没再提及过健力宝。签约仪式后的第9天,李经纬突发脑溢血,直至病逝也没能摆脱病床和轮椅。

后续:在李宁身上,李经纬看到了自己未竟的梦想。

null

李经纬一生都和体育联系慎密。

他真心喜欢体育,不仅先后赞助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体育项目,还组织培养了一批本土体育人才。上世纪90年代,他从一千多人中选拔出了20来个年轻球员,将他们送到巴西培养,这批人里面,包括李金羽、李铁、李玮峰等。

null

李铁回忆称李经纬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担心他们在国外没钱、受欺负,就给他们发零花钱,自建训练基地。

李经纬另一个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体育明星,是体操王子李宁。1988年,李宁从吊环上意外摔下,回国后遭遇铺天盖地的嘲讽和谩骂,有人甚至称他是“体操亡子”。

坊间故事称:李宁回国时在机场偷偷走了一条灰色通道,在通道的尽头,他看到李经纬正手捧鲜花,热烈地欢迎他的归来。

那之后,李经纬出资帮助李宁建立了体育品牌,由李宁出任总经理。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有专家建议李宁将公司脱离健力宝,因为产权不清将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致命影响。

null

专家所言的问题,就是健力宝后来遇到的股权纠纷问题。那时候健力宝还未“东窗事发”,李宁因此非常纠结:如果脱离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这位专家听后急了:如果你不好意思去,我去帮你谈。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李经纬听闻后,立刻拍板支持李宁自立门户,或许那个时候,他已经意识到政企股权纠葛对于健力宝未来发展的影响。

后来,李宁分3次用现金偿还了母公司的投资,李经纬甚至没有提出补偿增值的要求。

李经纬的决断让李宁避免了健力宝的旧路。脱离健力宝后,李宁在2004年登陆了李经纬一度渴望至极的香港联合交易所,昔日的体育明星也因此一跃成为身家数十亿的富豪。

null

突发脑溢血后,李经纬又查出罹患肝癌,一直保外就医。

除了家人外,李宁是最常陪伴李经纬的人。自住院后,李宁就负责起了李经纬所有的医药费和住院费,十几年下来,这是一笔天文数字,但李宁从来没有提过一个字。

null

卧病期间,李经纬依旧烟不离手,每天要抽四到五包烟,家里人曾就此劝说,李经纬不听劝。最后,李宁说:他想抽就抽吧,别拦着了。

不过最后几个月里,李经纬也抽不动了,经常是把点燃的香烟放在桌上,看着它一点点燃尽。

李经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维持过去的自己形象,最后的时光里,他依然活得无比尊严。他从不在外人面前抱怨病痛的折磨或是案情的不公,别人问起,他也总是岔开话题。

生命的最后三天里,李经纬因肾衰竭,每十几分钟就有尿感,护工让他在床上解决,然后帮他收拾。但李经纬仍坚持起来去厕所,每一次都因此汗流浃背。护工后来对其家人说:老爷子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

2013年4月22日,李经纬辞别人世。他生前只留下两句话,一是我死了比活着舒服;二是希望落叶归根,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遗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