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梁祝之乡】梁祝文化源于汝南县梁祝镇

原标题:【中国梁祝之乡】梁祝文化源于汝南县梁祝镇 “汝南吧”聚焦汝南大城小事,关注我、你可以足不出户

原标题:【中国梁祝之乡】梁祝文化源于汝南县梁祝镇

“汝南吧”聚焦汝南大城小事,关注我、你可以足不出户了解汝南的身边人身边事!

发生在西晋中晚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起源于汝南县境内梁祝镇,迄今约有1700年的历史。

梁祝故事影响巨大,绵绵千载,广为传颂,成为劳动人民追求崇高爱情的真实写照,是一首响彻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千古爱情绝唱,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

有关“梁祝”的豫剧、曲剧、坠子书、山歌调等,唱遍中原大地;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人们在这一千古爱情绝唱面前为之倾倒。

出汝南县城天中门,往南15公里左右就是梁祝镇(原马乡镇,马姓较多故叫马乡镇)。这里正在修建的梁祝公园记录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

梁山伯,字信章,西晋汝南郡梁岗(今汝南县和孝镇梁岗村)人氏。祝英台,又名九妹、九弟,西晋汝南郡祝家庄(今汝南县梁祝镇祝庄)人氏。女扮男妆的祝英台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途中与梁山伯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遂义结金兰,同往求学。二人书院同窗三载,情同手足,但山伯竟不知英台是女儿之身。后经师娘挑明,山伯前往求婚,却被告知英台已强许马家。山伯归家后一病不起,百药无治,临终前嘱咐家人,将其葬在马乡(今梁祝)北官道旁,以能看到祝英台出嫁时的情形。

祝英台被逼嫁到马家时,花轿行至官道旁梁山伯墓前,英台下轿哭祭山伯,撞柳殉情。因梁祝没有结婚,马家又没将其娶到家中,不愿收葬,当地人就把其葬于官道东侧,与梁墓隔路相望。当地群众传说,后来从两墓中分别飞出黄白两只蝴蝶,黄蝴蝶是梁山伯变的,白蝴蝶是祝英台变的,马文才死后变成了花蝴蝶。黄白两只蝴蝶总是形影不离,花蝴蝶总是追逐在后。

“梁山伯、祝英台,埋在马乡路两沿。”“日头出来紫霭霭,一双蝴蝶下山来,前面走的梁山伯,后面跟的祝英台。”这些歌谣在当地可谓妇孺皆知。

汝南梁祝遗存遗址保存最为完备:梁山伯故里——今和孝镇梁岗村,梁家老宅、碓窑、井还在;祝英台故里——今梁祝镇(原马乡镇)祝庄;其结拜地——曹桥;共同就读的红罗山书院;共同栽植的银杏树;其老师邹佟夫妇的合葬墓;梁山伯墓、祝英台墓;一步三孔桥等。

三孔桥

汝南保存着梁祝故事的原生状态,梁山伯、祝英台墓分别葬于道路两侧,这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扑坟、化蝶乃后来演绎的结果。

汝南县最具故事发生地的物候特征,当地民谣中唱道:“走一洼,又一洼,洼洼里头好庄稼。高的是秫秫,低的是棉花,不高不低是芝麻,芝麻地里带打瓜。”梁祝镇(原马乡镇)周围有古陆地留存的痕迹,这里高洼不平,秫秫(高粱)、芝麻、棉花、打瓜等植物自古就在这里广泛种植。

从故事传播的风物圈来说,恰好以汝南为中心向南至浙江、广西、云南,向东北至山东、辽宁,向西北至甘肃。汝南自古为中原重镇,名门望族众多,加之梁祝墓之间的那条路自古为中原要道,后为京汉官道。随着晋、宋、元、明、清多次中原士族、百姓南迁,梁祝故事遂远播江南。后又有唐、宋、明、清几代分别定都今开封、西安、北京,王公贵族和百姓纷纷回迁,西北、东北再度繁荣稳定,梁祝故事北传至甘肃、山东、辽宁等地。

从民俗上讲,汝南梁祝等地至今还有农历七月十五向梁祝坟送白灯笼的习俗,祝、马两姓不通婚在当地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后。

梁祝的籍贯和求学攻书地,民间传说和民间文学作品多认为在汝南县,对殉情埋葬地也多认为在汝南县更为合理。1926年,著名民俗学者钱南扬、顾颉刚、冯沅君、黄朴等曾先后指出:梁祝故事河南说应发生在地点相对集中的地理环境中,方圆不过百里,人物不过二三,仅此而已。应以河南为中心,渐次向风物圈周围扩张开去。

当代专家认为,晋代汝南郡的士族大姓因八王之乱等原因,知识分子、名门望族、商贾等四处逃亡,梁祝的爱情故事随着迁徙人群传遍浙江、山东、江苏、四川、安徽等全国多个地区。

汝南不同时期大量的文人笔记、文艺作品、民间传说均不乏梁祝结拜、下山、访友、抗婚、化蝶等五大情节。400年前诞生的驻马店市地方剧种罗卷戏里,就有梁祝攻书、化蝶的剧目。仅“十八里相送”这一情节中出现的70余种风物、景物、器物、植物、动物、人物,完全是地道的中原景观和中原物产。

在建中的梁祝公园

梁祝化蝶的情节是梁祝的同乡、中国志怪志异小说的鼻祖、新蔡县人干宝所著《搜神记》中才有的。东晋时期新蔡人干宝家距梁祝故事诞生地不足百里。同时有姓氏专家认为,考证梁祝二姓之源,梁姓乃晋永嘉之乱时南迁钱塘,梁祝故事的原型不可能产生于那个年代的江浙。祝姓也公认“晋以后移民,原籍河南”,“先祖世居汴梁,北宋始南于浙”。之所以流传江苏、浙江一带,是西晋元帝渡江,汝南大户随之入浙,把梁祝故事带进江浙一带的。

梁祝牌坊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汝南县加大对梁祝故里的保护、开发、宣传力度,创作了戏剧《梁祝情》并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举办了梁祝邮票首发式,连续举办了两届规模较大的梁祝文化艺术节和全国书法大展,印制了《今日汝南》《千古绝唱出中原》等宣传品,组织梁祝故事传承人进行说唱、讲述,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千古绝唱出中原》曾半年时间内在各频道播放,产生很大影响。 汝南后来居上,成为梁祝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或缺的成员。2005年,中国民协的各位专家在汝南评审认定期间深入汝南的梁祝镇(原马乡镇)、常兴乡、和孝镇一带,实地考察梁祝遗存遗址,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详细听取了民间传承人的讲述、说唱,广泛了解当地民风民俗。

经过充分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汝南具有梁祝故事发生的原生性、遗存遗址的完整性、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民风民俗的延续性等特征,认定汝南为“中国梁祝之乡”。200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在汝南举行。2005年,汝南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梁祝民间传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