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走,瞎看什么呢,这儿待着吧别回家了”
“你真能耐了,哑巴了,说话啊”
“别叫我妈,笨了吧唧的”
话听起来刺耳吗?
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听到的呢?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大人满脸怒气地大声训斥,孩子在一旁委屈地哭,或者低头不语,这样的事情我们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也许你小时候也曾被父母当街斥骂过,伤了自尊,留下阴影;也许你曾扮演过围观者,评论类似事情;但无论如何,我不希望你正是当众训斥或者羞辱孩子的“扮演者”。
也许你会说,孩子不听话,一时情绪失控训斥两句是小事,不用在意。
2014年6月18日张拓夫从4层高楼踩着课桌朝窗外纵身一跃,终结了他16岁的生命。在该事件发生前,因为成绩一向很好的他,那次考试成绩稍有下滑,他的父亲冲进教室当众打了他一二十个耳光,要求他当众下跪并像狗一样爬一圈。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张拓夫选择结束生命来逃避这个世界。
2017年8月22日江苏盐城一位十二岁男孩弄坏茶馆里的物品,因被妈妈责骂,当场和妈妈动起手来,当众死掐妈妈脖子。
当众训斥孩子也许是因为当时没忍住情绪,心情急躁一时言语、行动失控;也许是认为当众教育孩子可以让孩子长记性,之后更利于管教;也许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厉,孩子是有家教的。这些是可以被多数人理解的原因。还有一种是出于一种常态,训斥、打骂孩子是不分场合的。
但无论出于哪种原因当众训斥孩子并非小事,都需要被重视。
家长往往会说“他是我的孩子啊,我爱他,所以才会教育他”。家长训斥孩子往往是出于为孩子好,但是教育方式欠妥常常会适得其反。
当众训斥孩子会触犯到他们的自尊心。
孩子从很小就渴望被肯定,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逐渐成熟,青少年常常更加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朋友的赞赏以及周围人的夸奖。
家长有时在气头上当众无心说的一句话,常会触及孩子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更不要说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更加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信、自爱、自重、自尊,并希望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它能使人自强不息,并注意维护人格的尊严。
被触伤到自尊心的孩子会产生烦恼、怨恨等情绪,也会怀疑自己,出现忧虑、自闭等现象。甚至自尊心强的孩子会从此自暴自弃或者和父母产生敌对关系。
当众训斥孩子还会造成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二者之间的沟通鸿沟越来越大。
多数情况下,当街训斥孩子,孩子常会哭闹,而父母看到孩子不听话,会更加浮躁,用更大的声音、更过激的语言斥责他,孩子也因此哭闹得更大声,一来一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家长不得不用更大声传达自己的命令,让孩子听到并重视,孩子也用更大声来反馈给父母。为了让接收到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便拉开了。
而越来越远的距离令父母和孩子很难再亲近,沟通的鸿沟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双方的无效沟通出现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有的孩子也会出现相反的反应,他们不会解释,也不会道歉。他们什么都不做,一声不吭,不管父母说什么,他们也只是站着。这时孩子可能已经对父母失去了信心、不再依赖父母了。那么此时二者之间就变成了单项沟通,不存在反馈,更加危险。
当众训斥孩子对周围人和社会秩序都有不良的影响。
家长常不以为意,忽略周围人的看法,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实际上是令多数人反感的,嘈杂的声音对周边的环境是一种污染。
拒绝当众训斥孩子,但并非是支持在家斥责、打骂孩子。
讲究教育方式往往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必须承认,尊重是二者间相互的事情,想做被孩子尊重的父母,不妨先学会尊重你的孩子。
美国的教育理念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他们觉得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斥责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有损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美国,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倘若出现打骂的情况,警察也可能会找上门来。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这样说“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愈会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设法维护别人对自己好评的心思也就愈淡薄。”
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来处理事情。当孩子意识到被父母尊重时,他们通常更懂得父母的心意,更加感激父母,也更愿意配合父母,双方间的沟通也更顺畅;而当孩子被父母揭短、批评时,孩子会十分羞怒,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说我不听话,我就淘给你看”,于是双方之间的战火便点燃了。
除了不当着外人的面训斥他们,家长也应尊重孩子的观点。其实对于孩子的想法,只要不触犯原则问题, 不如尊重他们吧,倘若一切都遵从父母,我们一直强调的创新思维又在哪找寻呢?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小小世界里的国王,他们的判断标准就像是自己王国的法规条例。那是他们的世界,关上门吧,把空间留给他们。
有时王国里的法令并不完善,需要被修订。
当意识到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可以打开大门,对他们予以引导,进行必要的提醒、批评以及建议。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尽量避免让自己的批评变质,不要让教导变成批斗,注意沟通的方式和语气。
当和孩子就一件事情产生分歧,沟通出现危机时,不妨转换一种他更能接受的方式。
“挑食就是不听话,必须都吃了”
“不挑食的孩子营养跟上了,才能长高个儿、更强壮”
选择哪种?答案不言而喻。换一种方式去引导孩子,不仅能让孩子更加愿意遵从你的想法,还使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愿你不是被当众训斥过的孩子;愿你不做当街训斥孩子的家长;愿孩子的自尊心像水晶球一样被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