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中佛法的大意

null


吉藏大师在《法华玄论》卷二,有「三引」的说法:第一是「引邪归正」,第二是「引异归同」,第三是「引因归果」;用这三引来表示《法华经》中一切佛法的大意。
第一、引邪归正:「邪」,是指佛世时,印度有很多其他的宗教,他们的思想行为,在佛法的态度来看,都是不正确的,所以称之为邪。其次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 在世间上的苦恼境界中活动,也没有得到正知正见,因此称之为邪。佛出现世间,就是教导这两类人来到佛法中,学习正知正见,叫做「引邪归正」。佛法中的正知正见,大概分类约有五种:1、人乘,2、天乘的法门:我们若能受持三归五戒、修学十善法,就不会到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的世界去。我们保持了人、或是天的果报,生活比三恶道 的苦恼是好得多了!3、声闻乘,就是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声闻人。4、辟支佛乘。5、菩萨乘,就是发无上菩提心,想要得无上菩提的人。刚才说到能够学习五戒十善,就可保持人天的资格;若能学习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等法门,可得声闻、辟支佛的境界;如果发无上菩提心,修六波罗蜜,广度众生,那就是菩萨的法门了。这五种在佛法中都是正,故曰「引邪归正」。

null



第二、引异归同:这是指引导在佛法中不同思想的人,归于《法华经》中一佛乘的思想,故谓之同。在《法华经》之前,佛教徒里面是大小分流;学习大乘佛法的、 学习小乘佛法的,各自学习自己这一部分的佛法,没能够像《法华经》这样汇合,大家都同圆种智。站在《法华经》的立场而言,无论是人、是天,或是阿罗汉、辟支佛也好,都和菩萨一般,大家都发无上菩提心,齐证佛道,所以是「引异归同」。但是,这里面也有难易的问题。我们人、或者天,若是见佛闻法,劝发无上菩提心,可能还容易;唯独劝阿罗汉发无上菩提心,是很难的!研读全部的《法华经》,或读《方便品》、《譬喻品》、《化城喻品》时,就会感觉到这是很不容易的。这「引异归同」,也是《法华经》前十四品的大意。

null


第三、引因归果:就是所有的人、天、阿罗汉都发无上菩提心,希望能得无上菩提,但是还没得无上菩提,还是在因的地位,尚未得果。于是佛又说《如来寿量品》,引导这些人修学无上道,得无上菩提,故曰「引因归果」。这是《法华经》后十四品的大意。这三引包括了佛所说的全部佛法大意在内,也是全部《法华经》的大意,简单解释至此。

null

文/心平法师整理

《妙法莲华经》的「经」,梵语是「修多罗」,中文是「契经」,意指经中所言,能契合真理、又能契合眾生根性,所以叫「契经」。前面说「妙法莲华」是教、理、行、果,而此《妙法莲华经》的「」,其实也是「」──表达这样道理、这样法门的语言文字。而这个「」,是佛以大悲心、 大智慧,为一切众生开示的时候,能够非常契机,很合乎众生的心情、众生的根性,所以众生能接受、能发信乐心、能发心修行。前面说的「妙法莲华」,是所诠显的;而这个「」就是「」,是指能诠显的、能开示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