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印度将迎来大选,莫迪和印度人民党(BJP)能赢吗?
2018年岁末, 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根本想不到他们竟在五个邦的地方选举中遭到惨败,而国大党却意外地取得了拉贾斯坦邦、恰蒂斯加尔邦和中央邦选举的胜利。印度人民党在拉贾斯坦邦的得票率降低了17%,在恰蒂斯加尔邦降低了12%,而在被称为BJP票仓的中央邦,其得票率也掉在国大党的后面。
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失利的一些原因,可能也将成为其在2019年大选中的不利因素。
首当其冲的是其忽视了农业、农民与失业人群以及年青人的就业问题。
印度有舆论曾告诫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政府,要想在2019年的大选中完胜,实现连任并继续实施其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计划——使印度成为有实力的真正世界大国,莫迪政府必须格外地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 并切实解决好失业人群的工作问题,尤其是年青人的就业问题。虽然在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执政的四年里,莫迪和政治精英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他们没有真正“上心”,没有与2019年大选的胜败联系在一起,总认为以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四年的政绩和影响力,取得2019年大选的胜利不会有多大的悬念。其自信心可能来自以下两个判断:一是国大党已经衰败,新主席拉胡尔·甘地无法与莫迪匹敌;二是印度经济增长,改革的成就挺鼓舞人心,“废钞”和“全印税改”初时虽有些矛盾和问题,但现已显现出越来越有利于印度经济发展的势头,同时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在这样的判断下,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对农业和农民问题、失业人群与年青人的就业问题所迸发出的负能量以及可能对选情的影响,是估计不足的。可以说,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国大党和地方党派联合攻击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最锐利有效的武器。
事实上,至今为止,印度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及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13.53亿人口)的80%,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始终是影响大选胜败的决定因素,历次大选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哪一届政府一旦在农业和农民问题上出了事,或者惹农民兄弟不高兴,即便执政党与政府在经济和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展,也会因得不到农民兄弟的选票而败北——下台。2004年大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执政的瓦杰帕伊和印度人民党踌躇满志意在必得,不太在意关心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疾苦,不去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而是大肆宣扬“闪耀的印度”、“大放光芒的印度”等竞选口号,把软件业及经济发展的骄人成就作为赢得大选胜利的资本……而当时的国大党主席索尼娅及其联盟,把赢得大选胜利的砝码压在亿万贫困农民和城市平民的身上,提出了“安全和改善民生”的竞选口号,并猛烈攻击瓦杰帕伊和印度人民党在消除贫困和维护社会安定方面毫无建树,结果,瓦杰帕伊和印度人民党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惨败。如今,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执政四年来,也未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改善农民所关心的问题上,农业生产条件没有能得到更多的改善,农业的“绿色革命”、机械化水平和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进展不大,尤其在边远的山区农村,仍处于落后的农耕时代,农民的钱袋子没有随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而鼓起来,而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在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扶困工作,也大多是成绩平平……
再来看看印度的失业问题和年青人的就业问题。据印度有关资料显示,2017年印度的失业率是3.30%,2018年4月就已达到6.75%。全印度13.53亿人口中,15岁--59岁人口占64%,2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有5亿,20岁--35岁的青壮年人口有4亿左右。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和众多年青人没有工作,己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危险因素。前些年,印度及国际学术界把印度年青人口居多作为其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可如今,在印度特有的国情影响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年青人居多不完全是有利因素,一旦印度无法提供和满足工作人口的就业岗位,便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况且,由于印度的初级教育和中等技术职业教育的普及率和水平较低,还有不少失业者和年青人是文肓。国大党和地方小党派正是利用失业人群和年青人的不满和愤怒情绪,猛烈攻击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指责其对失业和年青人疾苦漠不关心,印度经济的发展反而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有舆论也因此认为,今年的印度大选,国大党及其竞选联盟以微弱的多数小胜执政的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尼赫鲁家族的新掌门人新国大党主席拉胡尔或在众多地方小党的全力支持下,成为印度新一届政府总理。不过,这种可能性或许很小,除非大选前的印度政坛发生不可逆转的危机。
如果全面地分析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政府执政四年来的政绩,以及莫迪的个人影响力,那么,其为赢得选战,手中并非无牌可出:
其一,在大多数印度人心目中,莫迪还是一个称职、有智慧、能干的总理。
第二,尽管国大党在2018年岁末赢得了几场地方选举的胜利,但是从全印度地方邦的选举状况看,莫迪和印度人民党还是拿到了更多的选票。
三,印度舆论普遍对年轻的新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的从政经验和治国理政能力表示担忧。而在众多的地方党派中,也尚未有其他新的领袖人物脱颖而出。况且,地方小党派与国大党的竞选联盟松散又问题多多,拉胡尔还不能完全将他们紧密地团结在自已周围,形成挑战莫迪的合力。
第四,2018年印度的经济状况尚可,GDP增长率在7%至7.5%左右,外国投资首次出现多于中国的现象,这也将有助于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在2019年的大选中获得选票。
总之,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或以微弱多数再次赢得2019年大选,但以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为首的竞选联盟的挑战仍然真实存在——在印度这个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任何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或宗教矛盾的爆发,如执政党处理不当,都可能迅速成为改变结局的颠覆性因素。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印度研究中心首席顾问教授,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