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大流放之地, 囚犯都是哭着上路, 如今很多人花钱也想去

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的刑罚主刑有5种,通俗的说可以分为三类:要命的、关起来的、不关的。但在古代,还有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流刑(也叫流放)。

简单来说,就是强迫罪犯换个地方生活。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没什么呀,不就是换个地方吗,总比关起来强吧?

null

可是要知道,在古代,人们的宗族意识很浓,安土重迁,一般不愿意背井离乡,就算是死也要与先祖合葬。更何况,古代的流放地都是王朝统治的四极(地理上的极端或者经济环境上的极端)。

显然,这种刑罚的目的就是在限制死刑滥用的同时,给予罪人心理和身心上的摧残,达到惩治的目的。不过时过境迁,当年的一些流放地,现在已经是热门福地,很多人就算是花钱也想去一次。

null

流放地1:北京

最早被流放在这个地方的人,中国人都很熟悉,他叫共工,《尚书》曾记载说:“流共工于幽州”。这个幽州,大体就是今天的北京和临近的河北周边一代。

流放地2:两广

跟今天的叫法不太一样,古人常把湖北、湖南两个省看成是一个,叫湖广,而与此对应,广东广西被合称是两广(海南当时不是独立的省,被包含在了广东内)。

null

两广再往上追溯,又属岭南,最早是由秦始皇纳入中国版图的,当年50万秦军南下,历时数年,以损失过半主将战死的代价,才最终将这里平定。

连横扫天下的秦军都在这里吃了梗,足见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所以这里也成了历代王朝流放犯人的地方。唐宋两朝最喜欢将犯人流放到这里,据说罪犯听说被判徙岭南,往往都是哭着上路的,因为去这里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

流放地3:东北

null

因为天气寒冷,东北在古代也是流放的苦寒之地。比如元朝就喜欢“南人发北,北人发南”,也就是说如果南方人犯了罪,那就故意把他流放到辽阳。清朝时更是继续往北,发配宁古塔(大体是今天的黑龙江海林)。

流放地4:四川

蜀地自古就有蜀道难行之说,当年刘邦率先进入关中,但项羽却故意将他封在此处,就是希望他自生自灭。另外,历史上另一个著名人物吕不韦也曾被流放到这里,不过他走到一半就死了。

流放地5:国外

null

能出国还不好?那可不一定,得看是去哪。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广、海南外,岭南当年还包括了越南北部一部分,汉武帝曾在这里设立日南郡、九真郡,可以说是当时所能控制的陆地的最南端了,烟瘴、落后,自然成了流放的“最佳地”。

另外一个地方就是今天的韩国。当然,这是个特例。比如明朝建立之初,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明玉珍的儿子明升都被朱元璋迁徙到了高丽,这么做的目的是让他们与国内的旧部失去联系,以防威胁明朝政权。

直到今天,每年还有数百韩国明氏子孙来到中国祭拜祖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