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忍八智
前十五刹那属见道(八忍、七智),第十六刹那属修道(道类智)。
忍──于欲界与上二界四谛之理,忍可印证之智曰忍。正断三界见惑,是无间道,又忍名为见,推度性故。
智──断见惑已观照明了之智曰智。是解脱道,又已断自疑,决断性故名智。】
先看见道,见道有十五刹那,就是说见道的时候有十五个心,每个心,只有一刹那的时间,很快,见道是极快的。这都是无漏智。
那么欲界的苦谛下边的有苦法忍、苦法智。什么叫忍,什么叫智?下边有,慢慢来。欲界:苦法忍、苦法智;色、无色界:苦类忍、苦类智。什么叫类呢?同类的,跟欲界的苦是同类的,叫苦类忍、苦类智,那色、无色界,都是定界,合了一个了。
那么欲界的集谛下面的,集法忍、集法智;色、无色界:集类忍、集类智。
灭谛下边,灭法忍、灭法智,在上边,灭类忍、灭类智。
那么欲界的道谛下面,道法忍、道法智,在色、无色界,道类忍、道类智。
这是什么呢?就是说,在见道的时候,生起无漏智,这无漏的,从来没有的,苦法忍开始,就是第一刹那,无漏的出现。这第十六个道类忍,属于修道,预流果,前面十五个心是见道,第十六刹那道类智是修道,就是证预流果。
下边忍跟智的分别。“于欲界与上二界四谛之理,忍可、印证”,这个智慧叫忍,这个忍,断烦恼的智慧,“正断三界见惑”,三界的见所断的烦恼,就是迷理的烦恼,正在断,忍的时候正在断,“是无间道”。无间道是正在加功用行的时候,正在做工作的时候,正在断烦恼的时候,“又忍名为见,推度性故。”这个忍,又叫见,它有推度性,有推度的功能。
那么什么叫智呢?“断见惑已”,由忍的力量,把烦恼断掉,“观照明了之智”,这个智慧叫智,叫苦法智,“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宣布烦恼消灭了。这个是解脱道;无间道,灭烦恼,烦恼灭掉,得解脱道。“又已断自疑,决断性故,名智”,忍,推度性,它没有断疑,这个疑就是见道的所断的烦恼。这个疑断掉,有决断性,这个智,有决断性,决定的。有这个决断性的叫智。
那么这些忍也好,智也好,都是无漏的,都是从见道的时候产生的。凡夫无始以来都是有漏的,在这个时候,苦法忍是第一次出现的无漏智慧。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所以《俱舍》里边,对苦法忍特别强调,很重视这一个,叫刹那性,无始以来第一次的无漏法。这个无漏法一出来之后,前后判若二人:前面是凡夫,这个苦法忍出来之后,圣者,预入圣流,已经到了见道,是圣者有学的地位里去。
那么见道我们说是这么一回事,产生这个十五个刹那的智、忍,把苦集灭道下面的迷理的烦恼断掉。苦法忍是断苦谛下面的烦恼的一个智慧;苦法智,断掉了之后,宣布解放的这个智慧。
——选自智敏上师《定道资粮颂讲记》,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