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验肺!豆瓣9.5,我是一名医生,我为民请“命”!

呼吸,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事情了,似乎没有比这个还简单的吧!可是,在无锡人民医院的肺移植中心内,有一类特殊的群体,简单的一呼一吸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他们重获呼吸的唯一出路就是肺移植!豆瓣9.5的《人间世》第三集——呼吸!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041.jpg

医生有些着急,所有的分离工作都做完了,病人的尘肺依然拿不出来,医生用手深入胸腔,用手掏了一掏,慢慢把它摸了出来。“原来是因为太重,之前我两个手指拎不动”。医生把这个又黑又硬的尘肺终于拿了出来。

微信图片_20190118161204.jpg

“你看,割都割不动。这就是尘肺,里面都是石头。”主刀医生展示了一名病人刚刚取出的尘肺,医生用手术刀把尘肺切开,黑色、坚硬、遍布可怕的结节、失去了肺应有的形状,与一旁光润的新肺形成鲜明的对比。

微信图片_20190118161208.jpg

这是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手术室里的一幕,这个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肺移植团队,在过去的一年总共做了142例手术,占了全国肺移植手术量的47.5%,这里的病人大多患了严重的终末期肺病,他们呼吸与运动能力都会被慢慢侵蚀。他们的呼吸声急促、沉闷、艰难,如果离开了呼吸机,严重纤维化的肺就会将他们活活憋死。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做简单的“呼”和“吸”的动作,肺移植,是延续生命的唯一方式。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109.jpg

他是淮南第一个肺移植患者,他叫廖连和,他已经被肺病折磨了20年了,儿子廖延龙卖了车凑够了60万手术费,他希望通过肺移植手术多呼吸一口明天的空气,做这个手术,一直都没有老夫妻的赞同,但是廖延龙决定拼一把,这场生死赌博只为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目的:自由呼吸。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104.jpg

肺移植很成功,可是,一周后,廖连和出现了严重的耐菌性,所有的指标都严重往下掉,儿子廖延龙则想尽一切办法救治父亲。只要医生说的可能有效的药品,他都尽力买来尝试。然而,回天乏术,廖连和的病情不断恶化,治疗手段已经达到极限。这个善良的人,最后留着父亲最后一口气,接回了老家淮南。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326.jpg

在接回老父亲的病房里,儿子廖延龙对父亲说:“爸,你受罪了。”这时,儿子廖延龙再也没有按捺住情绪,他拼命的锤自己的额头,心中充满了内疚,如果父亲不来进行手术,或许会像母亲说的那样,在家还能多活好几年。而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能让父亲好转起来。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平博不一定成功。是戴着呼吸机静静等待死亡,还是千辛万苦攒够肺移植费用放手一搏?谁又知道呢?毕竟这个孝顺的儿子,给自己的老父亲一把拼搏的机会,没有人会怪罪他的坚持!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059.jpg

人活一口气,如果你的肺出了大毛病,这口气就这样憋着,比死难过。42岁的戴向群是江苏泰兴长沟村人,已患病十年,他家里楼上楼下都有一台制氧机,他已经完全离不开制氧机了。楼上的拔掉,要赶快下楼续上。就是这短短的一层楼,戴向群走起来却无比艰难,每一次下楼他都要休息好长一段时间,上楼时更是累到无法动弹。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124.jpg

当地医院的医生告诉戴向群的家人,如果他不做肺移植,生命可能维持不了多久。66岁的老父亲戴照章在村内挨家挨户地借钱。为了救儿子,戴照章必须尽快筹到六十万,去无锡做肺移植。为了给儿子一个生的希望,父亲戴照章决定冒着风险赌一把。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752.jpg

在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的病房内,戴向群狠狠吸了一口气说:“以前都是由天不由我,这一次我的命是由我不由天!”,其实,戴向群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好老父亲,他还有一群善良的邻居,最重要的是,他有工!伤!认!定!

微信图片_20190118161400.jpg

照理说,戴向群的情况,早该去医院进行肺移植,高昂的金额让他不得不望而却步,做肺移植的手术,平均费用高到60万以上,还不包括手术后的相关治疗,试问,这样的治疗,有哪个家庭受得住。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工伤认定,获得赔偿。于是,他的父亲戴照章,在三年坚持不懈的上访后,最终被认定为工伤。可是,事实上,被认定为工伤的人又有多少呢?

微信图片_20190118162555.jpg

戴向群是钨合金磨具加工厂的工人,长期处于充满尘埃的场所,吸入大量灰尘的人,就会很容易得尘肺病。比如说,煤炭工人、纺织工人、电焊工人、隧道工人、风钻工人、雕刻工人......许多你想到或想不到的职业,都有可能得这个病。他们的肺会变得像石块一样坚硬,成为黑色的纤维状,他们无法劳动、艰难呼吸,然后跪着等待死亡。许多患病的人无法确定劳动关系因此与职业病鉴定无缘,相应的社会保障也无从谈起。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131.jpg

这些尘肺病患者,他们呼吸已经够不容易了,还要为高额的医药费操劳。无锡市人民医院院长陈静瑜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医生,在每年的人大会提案上,都在为尘肺病人发声,希望把尘肺病的诊断和职业病的诊断分离开来,中央电视台在两会期间,对姚明,量子科学家潘建伟,和陈院长做了专门采访,而陈院长的标题是为民请“命”!陈静瑜医生就在两会上提案要将尘肺病与职业病的诊断分开,从而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活动早诊断的机会。

微信图片_20190118160219.jpg

目前,将尘肺与职业病相关联的诊断模式导致许多病人被延误诊断,因而也失去了早治疗的时机。突然记起了“开胸验肺”的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是他所在的企业拒绝为他提供相关资料,职业病防治所给他的鉴定是“无尘肺0+期合并肺结核”。最后,多方求助无门的他,悲壮的要求 “开胸验肺”!

微信图片_20190118162210.jpg

虽然,现在肺移植的技术越来越成功,但是医生面对现实远比硬如骨的尘肺坚硬的多。国家为了防治尘肺病也出许多法规、政策,但是,横亘在尘肺病病人维权道路上的障碍依然很多。我们希望能见到变好的那天,我们也希望这些病人能够康复!愿大家,每一天都能自由呼吸,无拘无束!

微信图片_20190118155946.jpg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