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我穿越到《老人与海》里,做了回开心的酒鬼

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能让我去完马上就动笔的地方,真心不多,何况,还只是个酒吧。   回顾近几年,去过

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能让我去完马上就动笔的地方,真心不多,何况,还只是个酒吧。

回顾近几年,去过的酒吧也不少,无论是曾经世界第一的American Bar (伦敦)、今年亚洲第一的Manhattan (新加坡)、泰国知名的Speakeasy 酒吧Backstage(曼谷), 号称最美酒吧之一的Atlas (新加坡),甚至偶像Shingo桑的Angel Share (纽约),和 Sober Company (上海),也没能给我如此震撼。


新加坡Atlas酒吧

上一次喝到如此激动,大概应该是三年前我第一次去Dead Rabbit (纽约)的时候了。

香港一直都是个酒精天堂,激烈的市场竞争让这里的餐饮涌现无数的创意。可最热门的Quinary 和本地人极其推荐的J.Boroski 都有过踩雷经历,导致在我找到The Old Man的时候,才又重新活了过来....

The Old Man在夜生活聚集的Soho区,自认为有方向感的我,在这附近迷路了三次,的确是名副其实的 "speakeasy bar" 了。当你跟着导航走到这条街上,看到“山坡”上巨大的“Happy Paradise”时,千万把手机关掉,因为The Old Man 就在正对着 Happy Paradise的小缺口...的楼梯下面...的一个看似啥都没有的破角落(天黑了去真心看不到,要不是有人在门口抽烟,我估计会走丢第四次...)

周一11点左右,酒吧已经没了座位。空间很小,墨绿色调的装潢简单,既没有特别炫目的酒柜和吧台,也没有各种奇形怪状的杯子和造型装饰,第一印象就感觉是个认真做酒的地方。

酒吧有三位老板,Agung Prabowo, James Tamang 和 Roman Ghale都是酒界的专业人士,分别在香港文华东方、The Mira、和Upper House都有不小的名气。开业一年半左右,就已经成了亚洲第5,世界第10的酒吧(From Best 50 Bar List)。 

有趣的是,这三个人都是海明威的迷弟,"The Old Man" 就是取名于巨作《老人于海》,整间酒吧也都是围绕着海明威主题而设计的。酒鬼和酒吧,再合适不过了。

酒单上的每一款酒都以海明威的书名命名,调酒元素的灵感也都来源于海明威的小说情节、个人习惯、或是其本人的历史等等。比如说“The Torrents of Spring“中,浓厚的烟熏味,就让人想起这部小说里,船被烧掉的情节。


据说非常昂贵的旋转蒸馏仪

这里主打分子调酒,可以理解为酒类里的“分子料理“,用例如蒸馏、低温慢煮、油脂水洗、浸泡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手段打破原料本来的分子结构,重组成新的形态或风味,这样香味的浓度和精度,也会大大提高。比如“Guava Gin”, 就是通过蒸馏手段将番石榴提炼浓缩后,融进金酒中,其香味和浓度大大高于只是加了番石榴汁的金酒。

其实这种调酒方式并不少见,只是大多数酒吧的“分子调酒”都只是停留在烟雾、烟熏、球化技术等表面的噱头。

一开头随意点的两杯,就让我开始有了滚酒单的冲动。


The Torrents of Spring #1926

烟熏味、果味、草本味、焦糖味还有...不知道什么香味儿,第一口就忍不住惊叹:好喝!

和朋友边喝边品,轮流猜测后调那一丝丝奇妙的香味儿是什么,我猛地一抿,像是水果蜜饯的味道!果不其然,酒单中标着 "clarified william pear" 。

这杯用谷物威士忌和墨西哥的Mezcal龙舌兰作为基酒,加入意大利开胃酒Amaro Nonino,浓郁的焦糖味甜中带苦,还有酒体本身的草本植物气息,以及淡淡的烟熏味。整体丰富的层次,柔和的平衡,像是Old Fashioned 另一个身形轻盈曼妙的姊妹版。


From Who the Bell Tolls #1940

这杯外形看起来就果味十足,细喝起来却另有乾坤。有着可可味道的Batavia Arrack与散发着焦糖黄油香气的朗姆酒作基底,加上新鲜的草莓果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东南亚特产的Batavia Arrack是用米和甘蔗发酵的原因 ,整杯酒的坚果奶油粮食水果味融为一体,还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此刻已经开始小兴奋的我们,却没想到,接下来这杯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透明液体,第一口下去,我的肾上腺素瞬间就开始飙升!


A Moveable Feast #1964

首先,淡淡番茄的果香扑面而来,随后浓郁而复杂的“海洋气息”,末尾的一丝丝香料味,更分不清是甜,是咸?

原来基酒是用旋转蒸馏仪提取出来的“海洋元素”-蚬肉、海藻、盐和以及用伏特加重新蒸馏的海水,再加以樱桃番茄, 椰子、罗勒番茄种子调配而成,并在芝士蜡瓶中浸泡24小时。各类植物和水果的香气被浓缩在这一个小小的杯子中。

更妙的是,酒杯中的一片生蚝叶(一种来自西北欧的植物)让味蕾达到巅峰。本以为只是作为装饰,薄薄的叶片中竟然如此肥美,在被咬碎的那一瞬间散发出浓浓的生蚝味。 曾在西餐中吃到过零碎的生蚝叶,却不知可以如此浓郁。这一只则来自在荷兰海边,长时间与海水接触,让它汲取了更多的海洋矿物质和咸鲜味儿。 

喝一口酒咬一口生蚝叶, 就像在吃一颗泡在番茄着哩中的清甜生蚝,如此本不属于酒杯的味道,在这里竟然丝毫不觉得维和。


The Sun Also Rises #1926

看着这杯“黑暗“的调酒,我特意请教了酒单上”fat-washed" 是什么意思。这种名叫“ 油脂水洗”的方法,是指用带有油脂的食物(例如黄油曲奇、坚果、薯片等)或者油(黄油、培根油、松露油等)和酒一起捣碎后低温慢煮,温度升高会使物体的分子和液体的分子融合。油也同理)

这里就是用椰子油和Applejack Brandy一起低温慢煮后冷冻过滤,留下来的带有椰子风味的酒。一入口,虽然班兰叶的味道瞬间袭击了口腔,随之而来却是浓浓的坚果和奶香味,后味还夹杂着淡淡的来自咖喱香叶的惊喜。这杯极富有东南亚口味的液体,竟完胜了我在东南亚国家喝到的所有调酒。


Winter Take Nothing #1933

Last order后的这杯,无论从颜色还是成分来看,都是个“girlish"的酒。旋转蒸馏后的番石榴金酒果味十足,还有淡淡胡萝卜味儿的suze开胃酒,酸甜平衡。龙蒿叶和莳萝叶的香料味却让这杯幸免于成为小甜水儿的庸俗命运。

整场的气氛也丝毫不比酒差,当天的调酒师Jack很会表演,但又不是令人作呕的show off,与人互动得恰到好处。恰巧遇到两位来自上海的调酒师过来bar hopping,在怂恿下,我还自己亲手调了这杯“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1933

最后这个成分看起来诡异的选择,也并没有踩雷。红薯味的黑麦威士忌香气逼人,橡木味、焦糖味、红薯的甜味完美结合,猛烈而粗旷的钢铁直男瞬息化作一个柔和的文艺青年。加上一些烟熏班兰味美思,莓子醋苏打水和一点点的洋葱灰粉, 这杯液体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酒精,变成一道层次分明口感丰富的菜。

隔壁桌点的Garden of Eden #1985

结账时一算,每杯酒120港币,103元人民币,外加10%的服务费,哪怕在上海看来,也算不得太高。可如此的出品,哪怕是两倍的价格,我也心甘情愿支付。

听隔壁桌偶遇的酒圈人士说,这样的酒单就算是在整个鸡尾酒行业,也是非常尖端的做法了。虽然我是外行人,可是好喝的酒不就跟好吃的食物一样,是不分国界,没有规则的吗。虽说众口难调,”好味道“却始终是有一个基准在的,平衡,稳定,且富有创意,才能被各路挑剔的嘴认可吧。

服务生说,这块海明威的画是用装修的废弃材料拼凑而成的。我不得不感叹,好的审美有多么重要。无论吃喝,从创意理念,装修风格,到菜单设计,口味调配,只有一个好的审美眼光,加上过硬的基本功,才能成就一件超凡脱俗的作品吧。

下次去香港,答应我一定要去The Old Man 试试好吗?看看海明威的哪一本”书”合你胃口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