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炉山房往事,阿炳在此弹二泉映月,文征明在这画《惠山茶会图》

《惠山茶会图》描绘了1518年清明时节,文征明偕同好友游览无锡惠山,在惠山山麓的“竹炉山房”聚会品茗的境况。是一份可贵的明代荣文化资料。面面景致充满了闹适淡泊的氛围:苍劲高大的古松、峥嵘的山石间,有一八角并亭,山房内煮茶的竹炉已架好,侍童正忙着布置杀具;四位主人,两位盘坐在并亭之中,一人静坐观水,一人展卷阅读;还有两位主人正在山中曲径之上攀谈。迎赏这幅名画,令人领略出明代文人崇尚清韵、追求意境的茶艺风貌来。

惠山茶会图

如今的二泉亭在惠山锡惠公园内。亭内和亭前有两个泉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佳: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这与文征明煮茶会友的二泉亭景象有所不同,画中的泉池只有一个围八角形石栏的上池,却不见方池。古代有调池清、方池浊,天圆地方、天清地油之说。因此在明清时代,凡用二泉水煮茶,均没于圆池。故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是写实而非写生,是作者根据意境及布局需要,按传统画法作增减变形处理的。

二泉亭

名泉在此,是无锡人天赐的福分。现在的锡惠公园内,有万卷楼茶室.陆子祠茶室、寄畅园茶室、大老爷殿茶室、第一茶室等数处。 无论晴天、雨日,若能偷得浮生半日闲,面对潇潇绿意,饮杯佳茗, 那将是人生的一种至乐。

竹炉山房子

从二泉亭拾级北上,就是竹炉山房,它原是惠山寺的弥陀殿。关于这所山房,和山房中的竹炉,都与明清文人有着颇深的缘分。

明初惠山寺的普真主持,喜与名家交往,晚年住听松庵中,种茶植松。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普真请竹工编制了一个煮茶的竹炉,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用松树煮泉水泡茶,招待文人雅士。著名画家王绂和- 些名流,都先后为竹炉绘画题咏,合成《竹炉图卷》四卷,时传为珍品, 后失去。清康熙年间,无锡著名词人顾贞观仿制了两个竹炉,将其携至京师。 此间,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将收藏的《竹炉煮茶图》慷慨相赠。

竹炉煮茶图

顾贞观邀集学者名流,为竹如吟味联句四十前。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竹炉山房失火,画卷焚毁殆尽。直到乾隆再次游惠山时,重题“竹炉山房”、“顿还旧观的品额。乾隆亲仿王绂笔意补画了《竹炉图卷》首图,并命人分画竹炉其余三图,补录前人题咏,还将内府收藏的王级《溪山渔隐图》赐予寺僧,这些举动使竹炉山房声名空前,游人云集。

溪山渔隐图

如今的竹炉山房是清光绪年间重新修复的。主厅“雨秋堂”正中壁上,嵌着王绂的《晴雨竹》,乾隆题书的《竹炉煮茶图》,以及明清诗章题记石刻38块。如今这里虽然难觅竹叶烹新茗的雅趣,但那段翰墨佳话却令人难忘。

锡惠公园内,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明代江南名园一寄畅园也在公园内。寄畅园二十四景,或奇峰秀石,曲径通幽,或朱栏曲槛,古木森森。八音涧泉落淙淙,锦汇漪塔影摇曳。园虽小而有古朴、幽静、清旷、疏朗之特色,是我国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代表。

锡惠公园

品了天下第二泉的茶,游过古迹众多的锡惠公园,登上“江南第山”一惠山。半山处,看绿树成荫,松涛滚滚,真正体会苏轼诗中“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的景象。一路上,古迹众多,山岚云影,引人人胜。山顶小憩,远望太湖水碧波万顷,峰峦点点,又想起东坡“石路紫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的佳句。不禁感慨这拥有天下名泉、名园、名山的无锡,难怪会令古往今来的无数名士如此眷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