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唐山第一瓷厂老档案中的唐山骨质瓷(原创)黄志强
2017年4月的一个周日,笔者在唐山启新旧书市场购得一批有关唐山陶瓷的老档案。其中有唐山第一瓷厂、唐山第三瓷厂、唐山花纸厂、唐山陶瓷研究所、唐山陶瓷公司职工大学、河北轻工业学校、唐山轻工业机械厂的档案资料,以及英国陶瓷杂志等各种陶瓷专业书籍,共计150余件。
这批老档案以油印及手写资料为主,内容包括唐山陶瓷科研、工艺、技术、生产、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唐山陶瓷发展历史的珍贵原始资料。
老档案中唐山第一瓷厂的老档案共有32件,内容包括中国最早的骨质瓷(骨灰瓷)的研制与生产;釉下贴花青花瓷一次烧成的研制与生产;黄色日用瓷产品的研制与生产;紫砂花釉外墙砖新产品试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各种技术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操作规程;产成品质量分析报告表;唐山第一瓷厂起草的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彩烤车间各工序三级工技术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教育司致唐山市陶瓷公司第一瓷厂的信函;唐山第一瓷厂致江西星火化工厂研究所、江西永修县乳胶厂信函等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大部分都盖有“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第一瓷厂”的公章。
骨质瓷起源于英国,唐山第一瓷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件骨质瓷。唐山骨质瓷,最初被称为骨灰瓷。在骨灰瓷的研制过程中,唐山第一瓷厂的干部职工、科技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老档案里有关骨灰瓷的内容,真实地记录了其中的一些片断。
唐山第一瓷厂早期生产的“绿宝石牌”骨质瓷贴花酒壶 黄志强藏品
在档案《关于骨灰瓷素烧窑使用情况的报告》中记录了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在1979年开展的高档瓷研究项目,即骨灰瓷中试,油烧素烧燧道窑的兴建使用的情况。报告中介绍了素烧燧道窑窑体基本结构,主要工艺参数,生产运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附有素烧燧道窑结构图、升温曲线图、压力曲线图等内容。
报告在结论中认为:“根据半年来骨灰瓷生产,说明这条小断面的燧道窑的结构基本是合理的,窑炉的上下温差完全可以适应骨灰瓷烧成温度范围狭窄的特点,但为了保障窑炉有一定的生产能力,窑炉的烧成带还应适当加长,窑炉的节能潜力还很大”。
骨灰瓷素烧燧道窑,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恢复生产过程中,于1979年唐山第一瓷厂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座骨质瓷素烧燧道窑。
在档案《在河北省硅酸盐学会七九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和技术总结一览表》中记录了1979年唐山第一瓷厂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骨灰瓷生产中的几个工艺问题》,这是由唐山陶瓷科技人员撰写并发表的中国第一篇关于骨质瓷工艺问题的学术论文。
档案中的《骨灰瓷工艺技术规范》对骨灰瓷的原料工序、成型工序、石膏模型及匣钵、烧成工序等制定了工艺技术规范,这是现存的由唐山陶瓷科技人员制定的中国第一个关于骨质瓷工艺技术规范。
档案中的《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汇编》是1979年10月第一瓷厂编印的。其中制定的《骨灰瓷车间班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包括:“一、搅泥安全操作规程;二、手机轮安全操作规程;三、修坯安全操作规程;四、空压机的使用和安全操作规程;五、骨灰瓷装开窑安全操作规程;六、燧道窑安全操作规程;七、油压机安全操作规程;八、修窑车安全操作规程;九、骨灰瓷白瓷库安全操作规程;十、骨灰瓷喷釉安全操作规程;十一、骨灰瓷剪花纸安全操作规程;十二、骨灰瓷镶金安全操作规程;十三、骨灰瓷烧釉安全操作规程。”
唐山第一瓷厂制定的《骨灰瓷车间班组安全操作规程》内容详细而全面,这是现存的中国第一个骨质瓷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1981年9月,第一瓷厂骨灰瓷产品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称号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为了解决产品质量不稳定,缺陷过多,产品素烧、釉烧、彩烧一级率低等问题,第一瓷厂成立了骨灰瓷分厂,制定了产品质量升级规划。
在档案《第一瓷厂1982年骨灰瓷产品质量升级规划》中记录了为骨灰瓷产品争创国家优质产品而制定的目标,并根据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解决方案。在规划中,安排科技科的王尚、分厂的苏良珍负责实物质量;苏良珍还负责解决素烧缺陷等问题;分厂的李鸿凯、马俊之负责解决彩烧缺陷的问题。
唐山第一瓷厂生产的“红玫瑰牌”骨质瓷手绘虾纹观音瓶 黄志强藏品
随着产品质量的逐步升级,唐山第一瓷厂骨灰瓷产品在1982年,荣获了轻工业部“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称号;1983年,获经贸部出口产品荣誉证书;1984年,在全国行业评比中获得优胜奖。1984年7月,红玫瑰牌骨灰瓷餐具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唐山第一瓷厂骨质瓷实现了为争创国家优质产品而制定的目标。
档案中的《唐山市第一瓷厂关于招标引进国外先进制瓷技术及关键设备,对我厂进行技术改造发展骨灰瓷生产的建议书》封面除了标题外,还有印有“厂长:杜继增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一日”的字样。
这份唐山市第一瓷厂向主管单位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递交的建议书,其主要内容包括:“一、申请项目引言;二、技术改造的基本目标;三、技术改造项目的主要内容;四、全部改造所需资金概算设备数量一览;五、拟引进设备及技术的主要厂家;六、目前我厂基本情况;七、改造后的生产能力;八、生产的物质保障;九、改造需用资金概算;十、项目进度安排。”
建议书在“附件”的编制说明中论述道:“骨灰瓷在我国是一个年青瓷种,七八年中试至今,我厂已形成生产能力。在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于今年七月,红玫瑰牌骨灰瓷餐具荣获国家银质奖。虽然我们初步掌握了骨灰瓷的生产工艺,管理不断加强,使质量不断提高,品种和产量亦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们工作条件简陋,设备精度差,手工操作多,缺乏关键性先进设备,全工序不能组成现代化联动,致使我们尚缺乏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为扩大销路多创经济效益,为国家多换外汇,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制瓷技术及先进的制瓷设备。为此,特编制如下附件,即:一、邀请外国厂商来华技术交流计划;二、出国考察计划;三、可行性研究计划。”
建议书开启了唐山骨质瓷生产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的进程。
唐山第一瓷厂骨质瓷研制生产过程中所取得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培训经验,成为中国陶瓷工业技术管理和技术培训的样板,并得到轻工业部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信赖。
档案中1988年4月20日轻工业部教育司致唐山第一瓷厂的信函见证了这段历史。信函抬头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便函” 的字样,钢笔手写的内容如下:“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第一瓷厂,我部拟制定‘关于制定轻工业工人高级技术培训计划和大纲的原则与要求’ ,现已写出初稿。请你单位协助组织座谈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以使文件内容切实可行。”信函落款是轻工业部教育司,并盖有“轻工业部教育司”的公章。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日。20年前,1997年唐山第一瓷厂生产的“红玫瑰”骨质瓷成为香港特首官邸用瓷。珍贵的唐山第一瓷厂老档案,见证了唐山骨质瓷在研制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多项中国第一,唐山骨质瓷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老档案里的新发现,让中国北方瓷都唐山陶瓷的故事更加富有传奇的色彩。
作者:黄志强,开滦博物馆荣誉馆员、启新博物馆荣誉馆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唐山市历史学会理事、唐山市政协文史研究会研究员、凤凰网大风号——唐山陶瓷百科创始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