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正月初七、十一,二月初九、十九,三月十五、十六,四月初九、十九,五月初九、十四,六月初十、二十,七月初八、二十三,八月十八、二十九,九月初二、三十,十月初一、十四,十一月初二、二十八,十二月初一、三十,是赤松子下降日,并且说这个日子有大凶之兆,还配有歌谣:千军满地皆流血,起屋田地尽皆灭;埋葬哭声长不绝,夫妇婚姻早离别,买卖本利一齐折。
笔者琢磨了很久,这个源于民间的凶日传说,根子就在远古时代。赤松子最早现出仙形神通,是农业刚刚启蒙的时代。换句话说,人类的一日三餐还不全靠玉米棒子、五谷杂粮,填肚子的问题,靠的是守猎。赤松子一下凡,风风雨雨跟着一阵来,哪里还守得了猎?当然就饿肚子。不但如此,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窝居亦被毁于一夕之间,真可谓凶日莫属。
到了赤松子化身赤将子的时代,农业社会虽说基本建立起来了,但还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风雨的折腾。一折腾,就指望不上五谷了,还得回去干守猎的行当,一想起饱一餐饿一餐的守猎时光,那能有什么好心情呢?
由此,凡人害怕赤松子下降,把它当成凶日、黑日,是很好理解的。
难怪,赤松子以赤将子舆的身份,与凡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制缴卖缴,其实是提供守猎的工具,帮助人类克服因农业生产不足而忍受饥饿的困难,渡过由守猎过度到农业之间的难关。慢慢地,慢慢地,时间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了赤松子化身黄大仙的那个年代,农业生产也慢慢地摸到了一些好的法门,比如优种、灌溉、工具。
黄大仙就成了可以依靠的神仙,赤松子下降日的畏惧感变淡了,凶日的说法,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只是留在书本的记录里。
其实,赤松子真是一片好心,一个月花两天时间下凡关风送雨,滋润人哪!
201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