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门——见证六百余年历史变迁,是活着的历史

城门城门鸡蛋糕 三十六把刀 骑白马 带把刀 走到城门滑一跤 ——重庆儿歌 重庆古城,就是现在渝中半岛

城门城门鸡蛋糕

三十六把刀

骑白马

带把刀

走到城门滑一跤

——重庆儿歌

重庆古城,就是现在渝中半岛。十七座城门将城市紧紧守护,长江和嘉陵江将城市环绕。岁月流转,依山而建靠水而筑的城门们早就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模样。世事变迁,留下的只有关于每一座城门的故事。

通远门是重庆古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中,重庆城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陆路通道,也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座城门之一。

通远门位于七星岗隧道旁,城垣沿着门楼的两翼延伸出百余米,从通远门洞较场口直抵解放碑,这是人们走惯了的老路,但是那两个通车的隧道并不是真正的古门。左侧拾阶而上的小门洞,才是正宗的城门。通远门在重庆城正西面,是重庆城通往外地的陆路起点,所以取名“通远”,通往远方的意思。字浅意白却意蕴悠长。

如果说重庆的母城的头是朝天门,那么母城的咽喉就是通远门。从这里一路向西是茶马古道,而往这里一路东来的是刀枪剑戟的烽火。要占重庆城,必夺通远门。足以见得这里地势的险要。

“雄关天险,古兵家之重镇;

沧海桑田,传历史之盛名”

1

公元前316年

张仪在巴国国都江州,也就是今天的渝中半岛开始修筑城墙。

2

南宋末年

重庆知府彭大雅为抵御蒙古军入侵,再次扩建重庆城,基本形成了重庆古城墙格局。

3

明太祖洪武四年

戴鼎在原宋城基础上再次拓筑重庆城,建成了象征“九宫八卦”的九开八闭共十七座城门。以示“金城汤池”之意。其中九道开门分别为:朝天门、东水门、太平门、储奇门、金紫门、南纪门、通远门、千厮门和临江门。八道闭门分别为:翠微门、太安门、人和门、凤凰门、金汤门。

4

1929年

国民政府首任重庆市长潘文华凿穿通远门,第一次改变重庆老城格局,600年不破的通远门城墙轰然被打通……。

“千古刀光剑影,墙门见证;

神州历史名城,文献可征。”

通远门作为重庆古城唯一的路上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垣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炮痕弹孔,无声诉说着曾在这里上演的战争和杀戮。

1

公元1258年

南宋宝祐六年,蒙哥所率蒙古军分三路侵蜀。如果当时蒙古军的作战方略不是先占钓鱼城的话,那通远门作为重庆城唯一的陆路通道,势必与蒙军展开一场血战。1259年,“上帝之鞭”蒙哥功败身死,通远门暂时免去了刀光之灾。18年后,忽必烈强攻重庆,守将张珏率众血溅通远门,终被破门,重庆失守。

2

1644年

明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率部数十万,夺取浮图关,卡死明军退路。通过水陆两路围攻重庆。历经6天激战,攻下重庆。入城后张献忠大肆屠杀,据《荒书》记载,“城中男女皆断右手”。尸体全都暴尸于七星岗,从此七星岗更成为人人畏惧的鬼岗,也就有个歌谣中所传的“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

3

1911年

重庆城内镇守的清军和城外的革命派战争一触即发。可就在这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城内的重庆同盟会成员买通炮队负责人,卸掉了大炮上的炮栓,并将锁砸开。就这样,听不到一声枪响,不伤一兵一卒,通远门默默地为辛亥革命让开了大道。至此,重庆城为起义军全部占领。重庆兵不血刃,宣布独立。

今天的通远门

如今的通远门再也不是城市的关隘,七星岗也不再是“乱葬岗”了。繁华的街景,修缮的城墙,遗址公园的兴建,一切回归于平静岁月的美好。而通远门就像一个老人,静静地矗立在这,看着岁月流逝,历史变迁。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艺集社

有些人,给你以到来的欢愉;

有的人,给你以离开的忧伤。

而我一直在这里,只为你放

送那些关于美好的时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